和秀文
培養閱讀習慣是基礎,掌握閱讀方法是關鍵,我認為初中語文有效的閱讀方法是:“審文題→分文體→理層次→抓中心→重積累”五步法。
一、審文題
文章的題目在讀懂文章過程中起關鍵作用,它往往是文章中心的集中表現,或者是文章的重要線索,深刻理解文題在文章中的作用,才能順藤摸瓜,讀懂文章,如《范進中舉》題目表明了范進是小說的主要人物,“中舉”是文章的主要事件。這樣就大概了解課文內容,讓學生胸有成竹的讀下去。
二、分文體
初中閱讀常見的文體為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小說等,但這些文體由不同的要素組成,不同的寫作方法寫成,因而閱讀時方法也不應該相同,根據不同的文體采取不同的閱讀方法。
(一)記敘文閱讀時,需要弄清的是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記敘的順序(順序—倒敘—插敘),記敘的線索(以時間為線索,以感情變化為線索),記敘文的表現手法和表達方式。
(二)閱讀說明文時,必須弄清說明順序(時間→空間→邏輯)、說明文結構形式(總分式—連員式—遞進式)、說明方法等。
(三)議論文閱讀時,主要弄清論點、論據、論證。④小說閱讀時必須弄清小說的三要素(人物、環境、情節),重點掌握如何通過肖像描寫、行動描寫、心理描寫和語言描寫來塑造人物形象;如何通過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推動故事情節;如何通過社會環境、自然環境襯托人物、渲染情節。
三、理層次
理清文章的層次可以幫助我們更準確把握文章的脈絡,閱讀文章時,先弄清文章敘述,說明,議論的對象,再看圍繞這一對象分幾個方面來寫,就理清文章的層次。如《看云識天氣》一文,作者主要圍繞“云和天氣”的關系來寫云和天氣的關系不同就出現了晴天和雨天兩種情況,也就是分兩層來寫,這樣學生就容易把握作者的思路,沿著作者思路讀下去,既能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質量,又能更好把握文章的結構,有助于學生習作。
四、抓中心
中心是文章內容的精煉概括,是文章的主旨,閱讀過程中,只要能突破中心,就能讀懂全文,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無論什么文體,都有文章的中心,在閱讀過程中,我們要牢牢抓住文章的中心,再細細品讀,效果會倍增。很明顯的是議論文,中心論點是文章的中心,論據是文章的材料,始終圍繞和服務中心論點。其他文章也是如此,如《濟南的冬天》一文,先以襯托之法寫濟南冬天“沒有風聲”“響晴”,突出了“暖和安適”的主旨,然后圍繞中心寫濟南的山水,山的秀氣、美景和水的“不結冰”“冒熱氣”襯其“暖和”,兩個“臥”字襯其“安適”,集中體現了文章的中心,使文章脈絡清楚,雜而不亂,多而不繁,給讀者留下清醒的思路和深刻的印象。
五.重積累
初中語文課本里的精品文章,優美的古詩詞、文言文以及少數典范的現代詩文要堅持背誦,積累精華。這些要學生馬上全部理解是絕對不可能的,但初中生記性好,不管他們能理解到什么程度,都可以先背誦下來再說。等今后年紀大了、閱歷多了,他們自然就會理解,并且還將成為他們靈魂里的重要組成部分。
總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收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段話科學而又簡明地說明了閱讀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在人的發展過程中的地位。而在閱讀中積淀著語文的基礎知識,廣泛地閱讀又促進寫作水平的提高,故言閱讀教學在語文能力的培養中是一場重頭戲。有效閱讀方法的開展決定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拉動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促進學寫作水平,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掌握閱讀方法,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 《現代教育教研》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