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玲
摘 要:對于語文等語言類學科而言,閱讀教學是主要教學任務之一,應為學生需要通過閱讀獲得知識,并且完成知識的內化與交流,而相比于白話文而言,語文中的古詩詞是學生閱讀重點與難點。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角度,分析了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現狀,研究了學生閱讀能力培養基本方法,希望以下內容的論述可以推動基我國教育事業穩步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古詩詞
引言:
小學生閱讀能力關系著學生學習狀況,無論是語文學科還是數學學科,閱讀都是基礎中的基礎,但是就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情況而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并不樂觀,很多了教師尚未對閱讀教學引起高度重視,并且在教學中也不會針對性培養學生該方面能力。因此,對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能力培養教學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一)學生方面的問題
1.個體差異性
學生雖然都是由一個教師進行授課,但是因為其本身具有一定差異性所以在教學之后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學習狀況。例如在背誦《宿建德江》時,有的學生在第二天就可以完成記憶,有的學生則需要等些時日。從教學角度而言,個體差異是導致學生產生成績差異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語文閱讀能力的培養精與知識培養存在很大不同,前者具有長期性后者具有短期性,長期性教育需要經歷的教育時間更加漫長,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反復訓練與強調,以此提升學生綜合能力。
2.心理認知特點
相比于其它學科階段的學生來說,小學階段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所以十分容易受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據不完全統計,5~10歲兒童的注意力在15min左右,10~14歲兒童注意力在20~25min左右。上述思維特點促使小學生不喜歡機械記憶的事物,對于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記憶。同時,這個階段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更加具有隨意性,并且時常會將情緒帶入到學習活動當中,所以在學習時溜號、馬虎等問題時長發生。例如在默寫《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時,很多學生會將“黑云翻墨未遮山”中的“未”寫成“末”。
(二)教師方面的問題
1.閱讀教學不重視
當下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于閱讀教學并不重視,認為只要學生會讀就可以,至于熟讀根本就是在浪費時間。并且在傳統教學方法與思想的影響下,很多教師古詩詞教學只注重知識點教學,講完知識點之后立即進行接下來的教學任務,可以說閱讀教學被一再忽視。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基本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朗讀缺失:因為教師本身對于閱讀教學并不重視,所以導致課堂教學中的朗讀教學次數并不多,并且朗讀形式也較為單一。實際教學中,教師更加喜歡將課堂教學時間用來講解古詩詞內容上,據統計,小學語文閱讀整節課平均次數在5~8次,并且主要以齊讀為主。此種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對于古詩詞的理解程度、學習興趣降低,甚至很多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光張嘴不出聲,敷衍了事。
背誦效率低。很多教師對于學生背誦情況的考察大多采用一起背誦的方法,學習不扎實同學可以通過模仿口型蒙混過關,即使進行抽查也無法保證全面了解學生背誦情況,加之朗讀的不重視,導致部分學生即使在很多天之后仍然沒有完成詩詞記憶。
2.教材應用不足
雖然現階段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具有良好的教學經驗,但是對于教材的應用仍然較為單一,很多教師都是對教材知識內容進行講解,至于相關的課后活動以及拓展知識都是一筆帶過,并且教師對于教材插圖的應用效率并不高,課程講解過程中基本上不會將教材內容與課程內容進行聯系,這也是導致學生古詩詞理解較為困難的基本原因。
二、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能力培養
(一)教授朗讀技巧,強調默寫細節
1.朗讀技巧指導
對于朗讀而言,其實是將文字轉化為語言的行為,但是與基礎閱讀不相同的是,朗讀需要應用各類技巧,例如語調變化、氣息變化等,將文字進行展現。
對于小學生而言,經常應用到的朗讀技巧主要有將重音、節奏以及語氣。所謂的重音其實就是語句重音,某些語句中的漢字閱讀時語音需要加重;節奏則是閱讀的抑揚頓挫以及輕重緩急;語氣則是指閱讀時候的快慢以及虛實等。
對于閱讀技巧的教學應該適得其法,筆者建議,教師無需專門開設一節課程,只要將古詩文閱讀技巧融合到日常教學中就可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例如在講解《早發白帝城》一文時,教師可以著重講解“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一句,其中“朝辭”以及“一日還”應該冠以重音閱讀,其目的在于突出作者愉快心情。
2.強調細節,輕松默寫
默寫其實是對學生閱讀水平的一種檢查,同時也是提升學生閱讀水平的一個重要方法,疑因為學生可以在默寫過程中完成讀詩文的反復理解。然而就目前小學詩文默寫活動來說,教師并未采取恰當的方法完成構建高效化默寫活動,默寫活動多數都是以考核的形式進行。
筆者認為,默寫活動應該進一步加強細節化教學,這對于提升學生理解能力,加強學生閱讀質量有著重要意義。在默寫教學中,教師應該將易錯點以及漢字含義單獨提出進行講解,以便學生可以在默寫之前清楚了解詩文含義。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對默寫形式進行優化,例如在聽寫《飲湖上初晴后雨》一詩中,教師可以向學生提供如下問題:請默寫詩文中描寫動洞庭湖由遠及近的詩句。此種形式不僅可以降低學生默寫負擔,而且可以加深學生對詩文的理解。
(二)聯系實際生活,調動學生想象
課標中要求課堂需加強與生活的聯系,古詩詞的學習更應該如此。因為古詩詞距離現在的時間空間都比較遠,加上發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情,現代人無法親身經歷、感受,因而在欣賞感悟古詩詞的時候,需要盡可能的拉近彼此的距離,以期能夠更加貼近作者與古詩詞想表達的情感。
第一,在課堂學習中聯系日常生活。可以通過對日常生活的聯想,具體感受詩詞中描寫的動作和情景。如,《江雪》,可以讓學生根據“漁翁在天寒地凍的雪天來釣魚”這一場景,聯系日常生活,感受漁翁的與眾不同和作者當時的心境。第二,在日常生活中聯系課堂所學。如在學習《風》之后,可以讓學生在課下細細感受風的吹拂,還可以仿照詩句,寫出一些句子。如此,把課堂所學與課下的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不僅強化學生對課堂所學詩詞的興趣,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去,還可以促進學生對詩詞的感悟,感受被忽視的生活細節。
結論:
綜上所述,古詩詞作為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分支,可以在學習中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并且讓學生更好的了解我國傳統文化,而閱讀能力是學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的基礎,所以必須做好閱讀能力教學。雖然目前來看小學生古詩詞閱讀能力培養還存在很多問題,但是只要采用針對性方法就可以解決。
參考文獻:
[1]尚文珍. 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A].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2.
[2]張梅花.關于閱讀教學中如何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思考[J].內蒙古教育,2018(24):115-117.
[3]何永蓉.基于微信的小學閱讀生態圈設計——以廣州市東風東路小學為例[J].教育信息技術,2018(05):74-76.
[4]黃國才.指向高階思維 考出閱讀素養——小學閱讀能力測試工具研制過程和題旨[J].語文教學通訊,2016(33):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