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家庭因素是孩子成長的重要場所,同時家庭因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但是,目前小學生出現了較多的心理健康問題,而家庭因素成為了不可忽視的重要問題。因此,本文將基于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分析了家庭因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具體因素,以此提出了相關解決策略,改善因家庭因素為小學生心理健康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進而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良好發展發展。
關鍵詞:家庭因素;小學生;心理健康
引言:
現階段,我國家庭在教育觀念、教育方式上都存在著諸多問題,影響著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導致小學生出現了一定的心理問題,對于小學生個性化發展非常不利。因此,基于家庭是小學生成長的第一重要環境,積極重視家庭因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轉變不良家庭教育觀念及教育內容等,是當前首要解決的重要目標。然而,既要重視家庭因素為小學生帶來心理健康影響,還要充分認知到小學生學習狀況及性格特征,以此能夠有針對性、有目標的去實施相應解決對策。
一、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心理健康問題一直是教育領域中較為關注的主要話題,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尤為突出。當前,部分小學生心理健康存在著諸多問題,不僅關系到小學生學習情況,也直接影響著小學生綜合素質健康發展。一方面,則是小學生存在著學習成績不高、學習困難、不愛學習的現狀,這也是教師及家長較為頭疼的一項問題。然而,這些小學生學習困難表現在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不好等,經常遭受教師與家長的批評與責罵,使其小學生在面對此種不良教學氛圍與成長環境,壓力過大逐漸產生心理健康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小學階段學生容易出現的性格問題,由于受家庭因素影響,小學生會因為家長生活行為進行模仿,也會因為家長對自身負面評價批評變得膽小懦弱,家長不注重正確教育價值觀,不注重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導致小學生因家庭因素影響未能實現良好發展。
二、家庭因素對小學生心理健康影響的因素
(一)家庭教育觀念不統一
家庭是影響小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場所,對于促進小學生形成良好性格特征、形成良好學習習慣、身心健康發展具有積極作用。由于社會轉型一些政策及價值觀念,為家庭教育觀念、生活氛圍建設帶來了巨大影響。但是,部分家庭并沒有正確認識到創新教育觀念對小學生健康發展的重要性,存在著家庭教育觀念不統一等問題。例如,父母家庭教育觀念不一致,但雙方又缺乏溝通調節,導致在小學生學習教育及生活教育上出現偏差。同時,多數家長對小學生期望過高,為了促使小學生達到家長心里期望值,給小學生施加壓力,以至于小學生休息娛樂的時間都被占用,強迫小學生進行學習。由此,小學生日益增長對學習、家庭生活環境的厭煩,進而出現嚴重心理問題,影響著身心健康發展。
(二)不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
家庭氛圍對于小學生而言具有積極作用,是促進小學生在良好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的關鍵。然而,一些不健康和諧的家庭氛圍也都影響著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利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目前,家庭離婚率逐漸增長,導致繼父繼母與親生父母的教育觀念、情感觀念等都具有一定差異,并且總會出現情感矛盾,當著孩子面前吵架、說臟話等行為,為小學生營造了不良生活氛圍,從而使小學生出現情緒低落、自卑、獨立不愿與人交往等心理特征,且在學習上也相繼出現厭學心理現象,以至于成績低下。此外,一些父母溺愛孩子,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進而不注重對小學生綜合素質教育,阻礙小學生綜合素質及學習能力發展。
三、解決家庭因素為小學生心理健康帶來影響的具體策略
(一)端正家庭教育觀念
積極注重家庭教育,為小學生積極營造良好家庭氛圍,是解決當前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途徑之一。首先,在小學生生活行為、學習教育上等一切事宜,父母應統一協調教育觀念,依據當前社會轉型現象,要正確轉變自身傳統價值觀念,對于培養小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及綜合素質要持有正確的教學方法。其次,在家庭中父母要及時觀察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多注重與小學生溝通交流,注重在交流過程中要具有耐心,也可通過教師來了解小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情況及生活行為情況,進而能夠有目標的對自身進行改正,并對小學生實施正確的教育方式。最后,則是要為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營造良好生活氛圍。例如,父母之間或與長輩之間的生活模式要和諧,注重尊老愛幼以身作則等,要充分感染小學生形成良好素養。此外,父母要將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可隨時隨地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促使小學生正確掌握與認知思想道德意識,故而能夠在家庭氛圍的影響下在言談舉止、衣食住行上都能夠形成正確思想意識,使其小學生能夠有效形成綜合素養、講禮貌、懂紀律的良好品德。
(二)構建和諧家庭教育環境
針對當前因家庭因素導致小學生出現的心理健康問題,積極構建和諧、溫暖的家庭氛圍是每個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關鍵,不僅能夠促使小學生形成良好性格特征,還能夠促使小學生在良好家庭氛圍中,提升綜合學習能力。例如,構建和諧家庭教育環境,家長之應懂得正確相處模式,不能將消極情緒帶給小學生,要在小學生面前以身作則為小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并且可以與小學生以朋友形式進行相處,激勵小學生能夠形成主動承擔家務、尊老愛幼、提升學習積極意識。同時,家長要不斷學習以此豐富自身外在品格與內在修養,要不斷引導小學生學習與生活上的一切事宜,潛移默化的影響小學生正確發展方向。此外,家長要端正教育態度、樹立良好文化品,只有自身綜合能力提高才能積極引導小學生,使其小學生養成良好生活習慣及學習習慣,故而實現身心健康良好發展趨勢。
結語:
綜上所述,家庭因素是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第一環境因素,是為小學生心理健康帶來消極影響的關鍵,也是促使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的主要因素。因此,針對家庭因素為小學生帶來的不良影響因素,積極轉變家庭傳統教育觀念及教育形式等,能夠促使家庭端正良好正確價值觀,以此能夠充分家庭因素對于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要性,進而可以積極構建和諧家庭教育環境,促使小學生能夠在良好家庭氛圍中身心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羅昊. 淺析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和對策[J]. 黑龍江科學,2015,6(12):86-87.
[2]李曉敏. 淺析影響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J].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1(03):40-43.
作者簡介:房雪瑜,1986年12月,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本科,河北師范大學教育學,曲陽橋鄉東漢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