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陽
輔助練習:是指對新動作的關鍵部份、采用模仿、誘導、助力等手段,來補充運動員在學新動作時所欠缺的心理、素質、要領等方面能力的一種練習。目前在教學過程中也有增加羽毛球專項力量輔助器具的使用。例如有利用杠鈴、沙瓶等輔助器具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加力量的效果。杠鈴可以增加的是手前臂肌肉力量,但是對小學生來說使用杠鈴增加力量具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小學生的力量比較薄弱難以做到推舉杠鈴,另一方面羽毛球場地較小受到場地設施的影響。利用沙瓶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增加學生的前臂力量。但在羽毛球訓練過程中,沙瓶容易脫落,危險程度大,所以也難以實現輔助器具教學。利用加重羽毛球拍輔助器具和高遠球輔助架正好可以彌補以上出現的問題,具有針對性的提高羽毛球擊球的力量和準確度,這正是我在教學中值得探索的主要器具。
高遠球是羽毛球后場技術最基礎的技術也是羽毛球最重要的技術之一[1]。在查找有關書籍和閱讀大量的文獻后,發現利用輔助器具提高小學生羽毛教學效果方面的文獻鮮見。利用輔助器具在教學過程中提升小學生高遠球、吊球的技術也未見有文獻詳細報道。所以試想利用輔助器具教學是否有利于提升小學生羽毛球技術的教學效果,這是非常值得探究的問題。吊球作為羽毛球一項可進攻、可防守通過改變落點,改變節奏的重要后場技術[2]。無論在哪個技術階段的羽毛球愛好者都想提高高遠球、吊球的技術。但在小學生學習羽毛球技術動作時,很少有人使用輔助器具來幫助學習者提高吊球的認識以及促進他們吊球技術的掌握。使用羽毛球輔助器具教學能否更好地幫助練習者提高吊球技術動作和水平呢?因此,本研究嘗試通過使用輔助器具在教學過程中探索高遠球、吊球的技術,提高學習者對高遠球和吊球的認識以及促進他們技術動作的掌握。
在大眾羽毛球學習和訓練中,大多數人往往都期待能快速掌握羽毛球技術,并運用到實戰當中去。如今學生羽毛球啟蒙階段的教學模式大部分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專業運動隊的訓練方式。傳統和專業的教學模式技術動作復雜抽象,學生學習動作時難以達到科學、生動、形象的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容易產生畏難心理,導致對羽毛球興趣銳減、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降低。所以為了避免發生以上情況,使用輔助器具教學更具體的學習高遠球和吊球技術,優化傳統教學和專業隊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學習羽毛球的興趣提高羽毛球技術。因此,我設想學生學習羽毛球技術過程中,在常規練習的基礎上加上輔助器具練習,提高他們擊球線路軌跡和落點準確性的意識,從而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動作技術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
輔助器具練習,是利用教學器具對新動作的關鍵部份、采用模仿、誘導、助力等手段,來補充運動員在學新動作時所欠缺的心理、身體素質、動作要領等方面能力的一種練習[3]。動作技能學習中用到輔助方法和輔助器械來幫助運動員完成動作,提高練習效果的現象也非常多。當學生處于初學階段的時候,訓練器就可讓訓練者很好的體會屈伸動作的整個過程,體會完整的動作順序。使用訓練器可以將分解教學程序與完整的教學程序有化地結合起來。該輔助器具不但簡化了動作的難度,而且增加了訓練者的安全性、也縮短了學習動作的時間,提高了練習的效率。
劉洋、趙啟生在《羽毛球高遠球教學輔助性練習方法研究》[3]的期刊中寫到,學生在學校羽毛球高遠球中會存在一系類的困難。針對高遠球學習主要提出了 4 點易犯錯誤:手腕的發力錯誤、手臂回環引拍錯誤、轉髖肩不充分、腳發力錯誤等。在教學的過程中正是學生容易犯錯誤的點。針對以上學習高遠球易犯錯誤點,以分解教學法,啟發教學法、整體教學法,重復往返的進行練習,解決學生在學習高遠球面臨的困難。但是在練習方法上沒有提出具體的輔助器具教學,而是采用重復練習的方式糾正學生動作,容易使學生降低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肖婷在《對非專業羽毛球運動員后場反手擊高遠球技術動作進行運動學分析》[4]中寫到,影響后場高遠球技術主要有移動取位、引拍結束、揮拍擊球、擊球時機的身體部位的角度。由于身體部位的角度的大小不同,擊球的效果有大不相同。身體角度的大小決定了擊球的質量,減少運動消耗,同時還可以預防運動損傷。在教學過程中擊球的角度把握準確有利于快速提升學生羽毛球高遠球技術。在方案實施過程中應以高吊訓練以及課后的表象訓練為主,再輔以其他的訓練方法,并且在練習中加強訓練方法原理學習和進行針對性訓練。
在進行輔助器具的教學過程中,通過輔助器具小拍面羽毛球拍,減小擊球區域,擊球甜區效果越集中,擊球力量和擊球速度在相同素質情況下也會有所提升。通過加重球拍擊球和羽毛球拍交替變化練習,可以提高學生手臂擊球爆發力。利用紅色地膠,可以為練習者提供明確的擊球落點區域,對練習者的擊球提供了視覺參照物。在這種鮮紅顏色的刺激之下,經過反復地練習,鞏固練習者擊球落點的準確性,從而在比賽或者實際運用羽毛球技術時能夠形成清晰穩定的動作技術。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輔助器具方法練習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羽毛球技術,而且提高了學生對羽毛球產生濃厚的興趣。不同研究者的實驗研究和不同的輔助器具的設計豐富了羽毛球教學領域知識以及彌補了羽毛球在教學中存在的“難教,難學”等問題。其中關于羽毛球研究論文中技戰術統計、教學方法、體能訓練理論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比較多,但是關于羽毛球教學新方法、實用科學新技術進行學習羽毛球技術、使用輔助器械進行教學等該類論文還相當少。所以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還不是很全面,需要走的路途還很遙遠。因此我想從學生高遠球、吊球教學的現狀著手,利用輔助器械進行教學,去探究制約初學者學習高遠球、高吊球的各方面原因,并結合國內外羽毛球運動項目改革的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建設性的建議。
參考文獻
[1]高鵬程.羽毛球高吊殺擊球技術動作一致性的生物力學分析[D].西安:西安體育學院,2011,5.
[2]劉勉.少年兒童羽毛球啟蒙階段“快樂式”教學的研究 [D].北京:首都體育學院,2009,5.
[3]劉洋、趙啟生.羽毛球高遠球教學輔助性練習方法研究[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33):6-10.
[4]肖婷在.非專業羽毛球運動員后場反手擊高遠球技術動作進行運動學分析[D].首都體育學院,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