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金源 張海霞
摘 要:增強學生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心能夠激發他們參與政治課學習的興趣,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學政治課的教學效率,因此,增強制度自信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制度自信;中學;政治課;教學
制度自信能夠使學生更加主動的學習并接受中學政治知識,也能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因此,在進行中學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下面,我們將從不同的角度對如何將制度自信融入到中學政治課教學中進行探究。
一、客觀進行制度比較,提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自信
在漫長的世界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同的國家由于受到不同思想的熏陶,漸漸地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制度,這些制度又受到不同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而逐漸形成了迥異的風格。對于不同的制度,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看法,因此,想要更加高效的將制度自信與中學政治課的教學融合在一起并有效地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客觀的進行制度的比較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可以選取不同意識形態的政治制度,通過細致的制度介紹和相關歷史事實的講解,讓學生們能夠深入和全面的了解相關的政治制度,幫助他們在比較的過程中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增強他們的制度自信,使初中政治學科的教學更加實用和高效。
比較的過程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因此,在進行中學政治學科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對不同的制度進行客觀的比較,在比較的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比如:世界各國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熏陶和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慢慢的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因此,在進行中學政治課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和美國的“兩黨制”進行客觀的比較:中國實行社會主義民主制度,使得國家的經濟和科技在短時間內快速地發展起來,給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福祉;而美國實行的“兩黨制”不僅使得兩個黨派之間的紛爭增多,也給人民的生活帶去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通過這樣的客觀比較,學生們能夠充分的感受到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優越性,這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他們的制度自信心。
二、講述制度完善歷程,讓學生們親身感受制度完善的過程
任何一種制度都不是在形成初期就已經非常完善的,其都經歷了非常漫長的發展進程,在制度發展的過程中,人們不斷地尋找完善制度的方法和途徑,使得這些制度逐漸的趨于完善,這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正是這樣的探索過程使得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也逐漸凸顯出來。因此,在進行中學政治課程教學的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制度發展與完善過程中經歷的種種困難,讓他們能夠對社會主義制度擁有充足的自信心,教師可以向他們講述社會主義制度完善的歷程,增強學生的時代代入感。
親身的感受能夠使學生更加充分的了解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歷程,更加有效地增強他們的制度自信,因此,在進行中學政治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向學生們適當的講解社會主義制度完善的歷程。比如:在進行中學政治知識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們展示一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與科技的發展變化,然后,教師可以找幾名學生講一下自己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具體看法,在學生們回答結束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們展示一下在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我國實施制度的完善過程及在這個過程中發生的真實事例,讓學生們能夠在聽講的過程中親身的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完善過程的艱辛與不易,增強他們對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三、組織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強自己的制度自信心
中學政治是一門與我們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其在許多方面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深刻的影響,在進行這一學科教學的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至關重要的,這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加充分地理解政治知識的內涵,也能幫助他們感受到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因此,為了更加高效的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教師要善于組織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生政治知識的樂趣,引導他們形成高度的制度自信。
有效的實踐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興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進他們對于社會主義制度的了解,提高他們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因此,教師要適當的組織一些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感受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平臺。比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去學校周邊的企業進行走訪調查,讓他們能夠了解企業所有制的基本性質及發展狀況;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到村委會或居委會中了解基層民主制度的實施和發展情況,通過日常的小事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觀看兩會的新聞報道,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制度制定和完善的基本過程,幫助他們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社會主義民主制度。
總而言之,制度的自信是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的最基本前提條件,只有擁有良好的制度自信,學生才能更加主動地進行相關政治知識的攝取和學習,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高度重視對于學生制度自信的培養,從根本上激發學生們學習相關知識的興趣,培養并提高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讓他們能夠更好地傳承和發揚中華傳統美德。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一般自籌課題(課題批準號:GS[2018]GHB3408)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
趙金源,男,1974年生,甘肅省金昌市第一中學高級教師;
張海霞,女,1972年生,中共甘肅省金昌市委黨校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