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建榮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在當前初中教學中出現了諸多有效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這種教學方法尊重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實現數學水平的提高。在開展數學教學過程中,需要教師對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作業布置、評價方法進行分層教學,以此保證分層教學的質量,實現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分層教學法;初中數學;應用
在同一個班級中,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學困生,如果教師長期采用一種教學方法,就會導致優等生“吃不飽”,學困生“不消化”,隨著時間的推移,班級中學生的數學能力和學習成績的差距越來越大。以下對相關內容進行分析。
一、學生分層
開展分層教學的關鍵在于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在初中新學期開學時,教師需要對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興趣有所了解,為此教師可以召開家長會結合對學生進行訪談的方法,了解學生學習的意愿,然后進行一次上學期數學知識的測驗,這樣就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進行充分了解,實現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興趣對學生進行分層的目的。為保證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分層過程中也要實現動態管理,開展分層教學并不是對學生的學習能力蓋棺定論。經過一段時間后重新進行考評,這樣優等生就會具有一定的壓力,中等生更有前進的動力,學困生可以保持良好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分層
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還需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可以具體到某一節數學課,為學生制定三個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班級中數學基礎較為牢固、學習興趣較為濃厚的學生定為A層;班級中數學基礎一般、學習興趣較好的學生定為B層;班級中學習基礎較差、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分為C層,教師要針對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出教學目標,為A層的學生制定出具有難度或者可以培養學生解答技巧的題目,進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對B層的學生以強化基礎知識為目標,教師為其設計出具有一定難度的題目,需要學生進行正確解答;對于C層的學生來說,主要是進行基礎知識的掌握,教師可以設計一些簡單的題型讓學生進行解答。這樣就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取所需。比如教學“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制定以下幾個目標:1.可以求解簡單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且在數軸上表示出解集;2.可以熟練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這樣就可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做到目標細化、合理分層,避免了教師制定教學目標的單一性,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學習到數學知識。
三、教學過程分層
在初中數學教學期間,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層,這也是初中分層教學中最難操作的內容,同時也對教師提出很高的要求。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同一知識點進行梯度設計,對于A層的學生來說,教師要少講,學生要多練,以此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對教學的重難點知識進行預習,并且在教學中教師要側重教學解題技巧;對于B層的學生來說,教師需要提供難度適中的問題,在學生求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采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對于C層的學生來說,教師主要提供一些基礎的數學問題,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然后通過教師的引導實現學生對問題的解答,進而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作業分層
教師為學生提供難度不同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在解答中有不同的收獲,通過數學作業可以反映出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檢測教師在一節課中的教學成果。教師可以為三個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難度不同的作業,讓學生自由選擇,比如A層的學生可以選做B層的學生的作業;B層的學生主要進行基礎題的解答,教師可以適量增加難度適中的題目;C層的學生在解答基礎題目的同時,主動了解定義和公式的內容。比如教學《一次函數》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畫出函數y=4x-1的圖像,讓學生分析這個函數圖像經過了哪些象限?然后y=x-1、y=4x-1、y=4x有怎樣的聯系?隨著x值的增大,y值會出現怎樣的變化?隨著問題難度的逐漸加深,學生就可以逐漸對高難度的問題進行解答。
五、測驗分層
通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測驗,可以對分層效果進行檢驗。在測驗中教師需要分為基礎題、選做題和附加題,其中基礎題分數達到75分,讓三個層次的學生共同完成,25分的選擇題可以由B層和C層的學生完成,最后的5分為A層學生的附加題,比如教學“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教師可以為C層的學生設計x2-9y2,為B層設計16x2-9y2,A層學生做16(a-b)2-9(a+b)2。教師設計出這樣的考試題目,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收獲,讓優等生的探究意識得到培養,尤其可以保證學困生的學習動力。
六、評價分層
在以往的初中分層教學中,教師只是對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評價,很少關注學生的課堂表現,一些教師經常對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關注較多,這種情況就容易導致班級中學生的成績出現兩極分化,難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用平等的眼光對待班級中的學生,讓學困生也感受到被重視,并且更加用心地指導、幫助學困生向B層突破,對于班級中的優等生教師要給予表揚,在其保持學習興趣的同時,鼓勵其對學習較差的學生提供幫助,進而實現班級學生的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采用分層教學法可以讓班級形成“你追我趕”的局面,教師設計出三個不同的層次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需要指出的是,要定期對分層進行重新編排,才會讓學生長久的保持學習動力。
參考文獻:
[1]彭維祺.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中旬),2016(7).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