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蓉
【摘? 要】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對于學生而言,當其具備良好的習慣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會得到提升,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反之,如果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將會引發不良效應?;谶@種情況,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應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進行引導,使其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而提高語文成績。
【關鍵詞】小學語文;習慣;培養
小學生的年齡偏小,正是其生活和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期,因此,教師在課程教學時,要注重對學生習慣的引導,而很多語文教師認為,將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就已足夠,然而這種教學模式并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學生很難得到提升,基于此,教師應當傳授給學生學習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根本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
一、布置預習任務,培養其預習的習慣
任何事如果不事先做好準備,都有可能失敗,學生的學習活動也是一樣,在教學前,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學生開展預習活動,也是一種對教材內容的心理準備,通過仔細分析教材,并且分析教師課上提出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抓住學習重點,便于學生提高對知識點的印象,當其認真預習后,在課堂上的學習效率會得到提升,并且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也會加深,有利于教師開展高效課堂。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可以為學生安排學期預習、周預習和日預習三種任務,根據不同的時間節點進行相應的預習工作。
以三年級為例,新學期伊始,教師在進行學期預習安排時,可以讓學生剛接觸教材時略讀目錄,掌握本學期需要學習的內容,使學生做到心里有數;教師在進行周預習安排時,以在第一周的學習為例,教師應當為其布置章節預習任務,引導學生找出《大青樹下的小學》與《花的學?!愤@兩篇課文的關系,使其找準學習主題,找到學習重點;教師在進行日預習安排時,以《在牛肚子里的旅行》為例,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找出生字,熟讀課文,標記自己不能理解的內容,其課上學習也會具備針對性,提高學習效率。
二、引導學生觀察,培養其細心的習慣
藝術本身源于生活,語文教材中的大多數內容都能在生活中找到依據,而文中的美散落在生活的各個角落,人們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擦亮雙眼,引導其細心觀察身邊的事物,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通過仔細觀察,構建獨立的思維模式,豐富學生的情感感知,可見,只有將生活與知識結合在一起,才能充分發揮自身的創造力,寫出更感人肺腑的文章。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如教師進行《找春天》課程教學時,其課程的開展不能局限于課堂上,可以將學生帶到教室外,引導學生觀察春天的特征,并且融合教材內容,當教師再進行文本教學時,學生的理解能力便會得到提升,與此同時,通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其在課堂中也做到細心觀察,有助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其發展。
三、督促學生練習,培養其實踐的習慣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引導學生勤于動筆,對學習內容進行仔細的記錄,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無論是課內學習還是課外活動,無論學生閱讀教材還是課外書籍,學生都應做好筆記,將自己覺得重點的語句和感興趣的語句標注出來,進行抄寫。學生在摘抄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達到練字效果,而且能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對其學習起到促進作用。教師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寫隨筆的習慣,便于學生積累寫作經驗,通過長期的練習,能夠形成良好的寫作意識,學生的寫作水平將會得到提升,當其步入高年級進行作文練習時,也會更加得心應手,為其日后寫作奠定基礎。
四、做到趁熱打鐵,培養其復習的習慣
及時復習能夠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根據對記憶曲線的分析,人們可以發現,新知識通常會在兩三天內快速遺忘,在兩三天以后,其遺忘速度將會隨之減慢,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當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復習,通過定期復習,鞏固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加深其學習印象。此外,教師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后,可以有針對性地降低復習次數,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的復習活動,不能間隔太長時間,這樣學生會將所學的知識全部遺忘,復習過程也相當于學生進行重新學習,反復如此,學生的學習壓力會逐漸增大,學習內容也變得枯燥乏味。
五、定期組織總結,培養其反思的習慣
教師在完成教學活動后,要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課后反思,結合課上學習內容以及習題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水平進行反思,并且教師也可以靈活安排學生的學后反思活動,可以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通過互評的方式,找出彼此學習缺點,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和自覺性。此外,教師應當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題后反思習慣,可以根據課后訓練題或者單元小結,針對學生的學習弱點進行有目標性復習,經過反思后的復習,要比教師重復講述知識點的效率高,學生進行自我反思,也會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且樂于思考,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意識,提高其學習主動性。
六、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學生受到年齡限制,盡管對新知識有強烈的好奇,并且具備學習激情,但是因為學生的自制力差,導致新知識遺忘速度快,基于這種情況,教師應當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特征,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培養學生課前預習、認真觀察、善于動筆、勤于復習、樂于反思的能力,達到最終的語文教學目標,使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1]鄔鳳珍.論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策略與實踐[J].農家參謀,2017(19).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