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應順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生展開一切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條件,一旦他們對某件事物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相比教師一味地督促,主動學習所獲得的效果更加顯著。為此,在進行初中生物課程教學時,教師應以學生的“興趣”為授課前提,采取對策不斷增強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從而不斷提高生物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程教學;趣味性
生物是教育事業中重要課程之一,里面蘊含著豐富且抽象化的知識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困難,部分人在遇到困難時表現得并不積極,這十分不利于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而提高教學趣味性是改變現狀的一種有效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并自覺、主動參與到與教師的互動中,進一步獲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讓枯燥的生物課程教學變得多姿多彩。
一、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作為教師應當了解,學生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人物,自身只是扮演輔助他們學習的角色,而非主宰整個課堂的角色。簡單來講,教學中應將課堂交由學生主宰,讓他們能夠有充足的時間去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過多干預學生自由觀察和體驗的過程,這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重要前提。所以初中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時刻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其有更多、更自由的時間去探索和體驗。例如,在學習《生物和生物圈》一章節時,可以向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堂任務,并要求他們之間相互進行探討,引導他們自主去發現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當然探討的過程中教師不要過多干預,以免打斷學生已經形成的思路而影響教學效果。再者由于生物本身就是一門探究性較強的課程,必須讓學生學會獨立去觀察和體驗,再經過一番探索可以充分發揮學生想象力,使他們能夠迅速掌握相關知識點,最終既可以實現提高生物教學趣味性的目的,又可以解放學生的大腦和雙手,讓其由衷熱愛生物課程學習。
二、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
生物課程教學的重點在于活躍學生思維,讓他們在理解知識點的前提下,能夠將所學知識點游刃有余地運用在生活中,進一步做到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真正感受到生物學習的樂趣所在。而教育往往源于生活,也存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作為一名優秀的初中教師應善于聯系實際生活,為學生選擇生活化的教學素材,這樣不僅可以拉近學生與生物之間的距離,幫助他們快速掌握大量生物知識,還可以提高整體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進一步為后續學習奠定夯實基礎。比如,在講解《生物圈的綠色植物》一章節時,初中教師首先要做的就是優化教學素材,所選擇素材盡量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讓其能夠將現實生活與生物相關聯,以此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一旦學生的學習興趣被調動就會主動參與活動中,在經過一系列的探究和研究之后,學生能夠了解生物中有哪些綠色植物。當然在選擇生活化教學素材的同時,也要適當拓展學生的學習方式,打破以往被動式學習,從而讓學生真正意義上體會生物課程學習的樂趣。
三、設立開放式課堂
初中教育時期的學生在思想上仍然具備可開發性,我們可以采取有效的教學途徑去開發學生的智力,讓其能夠一邊學習一邊實踐,通過親身探究去發現知識的奧妙,這相比以往局限性課堂式教學模式所呈現的效果更加顯著。作為一位合格的教師應當了解,生物是一門綜合探究性較強的學科,勢必需要一定的實驗完成相應的教學任務,而實驗的目的也是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課堂任務,將那些抽象化的知識點變得簡單化,學生能夠通過實驗一目了然地看到結果,進一步掌握新的學習方式方法。所以設立開放式課堂在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增強生物課程趣味性的重要前提條件。學生能夠通過現有的教學用具來記憶知識點,將知識點記得更加牢固和扎實。例如,在講解“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節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組織學生用顯微鏡觀察動植物細胞,隨后在引導各小組交流彼此心得,這種較為開放式的課堂相比單一講解要有趣很多,學生也比較喜歡和容易接納這種方式,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操作中獲得自豪感,從而有效提高生物教學的趣味性,推動整體課堂教學活動朝著理想方向進行。
四、引入角色扮演法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進行一切學習活動的重要前提基礎,只有他們對所學知識點產生興趣,才能夠主動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尤其是在進行較為抽象化的生物課程學習時,形式多樣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可以在最大限度上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中角色扮演法是應用較多的方式之一,其主旨是引導學生通過角色表演掌握知識點,對發展學生思維和情感有促進作用,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游戲”中不斷收獲知識和享受學習樂趣,最終不斷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例如,在學習“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一節時,根據本節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而在游戲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去發展學生思維和情感,引導他們迅速掌握光合作用的含義和概念,了解光合作用就是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同時在引入角色扮演法的過程中,還需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而定,為他們創設出更加符合心理、生理需求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有效增強課堂活動的趣味性,進而獲得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五、結語
綜上所述,形式多樣的教學策略是推動課程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也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效手段。所以在進行初中生物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打破傳統應試教育的束縛,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方法來提高課程趣味性,促使學生從被動角色向主動角色轉變,使他們既能夠掌握大量豐富的生物知識,又能夠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在生活中,進而實現高效課堂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王振林.打造初中生物趣味性課堂[J].才智,2017(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