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統整課程概念的提出,語文教育工作者逐漸嘗試將群文閱讀融入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將教材與課外讀物進行有效結合,結合統一的閱讀主題,進行多文本的閱讀教學。基于此,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閱讀方式,并使他們展現出良好的學習體驗。因此,初中語文教師應選擇優質群文文本,精準確立關聯點。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極拓展教學資源。從而,教師在確保高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還可真正貫徹與落實以人文本的教學理念。
【關鍵詞】群文閱讀;初中語文;應用
傳統語文課堂上,因教師長期占據主體地位,導致其形成被動與封閉的教學形式,不利于拓寬學生閱讀視野。同時,教師過于強調知識的單項輸出,而忽略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動機,不僅降低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他們的思維方式。針對初中語文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優化,教師應充分發揮群文閱讀的優勢與作用,將其引入閱讀課堂上。
一、群文閱讀的特征
(一)開放性
群文閱讀具備開放性的特征,主要體現下閱讀主題與教學結構上。在相對輕松的閱讀環境下,更利于培養學生閱讀興趣與積極性,使他們通過品鑒不同的閱讀文本,提升其創新能力與創造力。同時,教師在課堂上展開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基于明確的一個閱讀目標,并以此為導向學生提供具有一定關聯性的多篇閱讀文本。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中,教師無需按統一的評價標準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評估,更注重展現學生的不同觀點與感受。
(二)主體性
群文閱讀更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與融入度,教師需科學選擇閱讀主體與群文文本,使學生能真正借助于文字產生不同的思考。同時,教師需以引導者的身份,引領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活動中。師生間可逐漸形成和諧的互動關系,更易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提高其學習質量與學習效果。
二、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措施
(一)選擇優質群文文本,精準確立關聯點
教師在實際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對群文閱讀進行全面了解。并選擇優質的群文文本,并能精準確立其各知識點間的關聯性?;诖?,教師需對學生的學習需求、語文知識層次等建立正確認知。并能對語文教材的深刻內涵進行挖掘,提取最具教育價值的信息將其與群文文本進行有效結合。同時,針對群文文本的選擇,初中語文教師應側重于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與系統性,有目的、有計劃地設定群文閱讀主題。教師需按照文本特征,對其進行科學的排列,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可快速了解語文閱讀的主要方法。例如,教師確立“人物描寫方法”這個群文閱讀主題后,可從《背影》《藤野先生》這樣專門描寫人物的文章中選擇群文文本。同時,教師可將課外讀物中《風雨中的菊花》中選擇描寫人物的文本,將其與教材文本進行結合,引導學生對其進行比較與品讀。教師利用不同人物描寫風格的文本,使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可獲得不同層面的思想啟發,不斷拓展其知識面。而無論是“背影”中的動作描寫,還是《藤野先生》文本中的心理描寫,甚至是《風雨中的菊花》文本中的外貌特征刻畫,通過融合不同類型的群文閱讀資料,可使學生更系統地了解不同角度的人物描寫方法。這不僅對學生知識的累積具有一定的影響,同時對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會產生很大的促進作用?;诖?,教師通過選擇具有緊密關聯點的閱讀文本,不僅可有效拓展學生知識面,同時在閱讀與對比的過程中,可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
(二)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積極拓展教學資源
群文閱讀具有一定的主體性特征,而其主要體現在課堂上學生的主體地位上。因此,教師基于群文閱讀開展初中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這一新的教學模式的優勢與作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體驗與感受,最大化調動他們的課堂參與性。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更具有融入感,促使其真正主動地獲取知識。教師在確保學生了解與掌握相應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應重視培養他們語文核心素養。新媒體背景下,教師應科學利用移動智能設備與網絡平臺,對群文文本閱讀資源進行積極拓展。在選擇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教師應對當下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進行了解。不應只將群文文本的選擇局限在紙質書籍上,可將電子文本科學地帶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教師可借助網絡平臺選擇優質的電子小說、散文等不同題材的文章,從中選擇與教學內容相關內容融入教學資源之中。教師可將選出的群文文本利用多媒體手段,將其進行統一編輯與處理。制作成圖文并茂的電子閱讀資料發送給學生進行閱讀,這樣不僅對群文閱讀教學形式進行創新拓展,還可極大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不受課堂教學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在課堂下他們也可隨時對群文文本進行閱讀。這樣,不僅可逐漸培養學學生終身閱讀的意識,還可促使他們更積極地融入語文學習氛圍中,而教師在逐漸突顯學生主體地位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構建一個高效語文課堂。
三、結語
在課堂上充分體現群文閱讀的開發性與主體性特征,為學生創建一個更加輕松的閱讀環境。同時,教師通過明確閱讀目標,選擇具有一定關聯性的群文文本,可使學生在閱讀相關議題的文本時,能產生多維思考。不僅可有效豐富學生知識層次,還可不斷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孟平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2).
作者簡介:董董(1980.9-),女,漢族,山東青州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群文閱讀。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