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美
小學生在當前的寫作活動中無法保證寫作質量的原因很多,比如學生的身心發展、創作能力與閱歷經驗的限制等。通過綜合分析、歸納總結影響學生語文寫作水平的原因,我們發現學生在寫作中表現出階段性的特征,所以教師要遵循學生的學習成長規律,基于學生的學習需要采用分段訓練模式,讓每個階段的學生都得到有針對性的、科學化的作文指導,增強其文字表達和理解應用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1.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運用分段訓練模式的原因
分段訓練模式之所以能夠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寫作實踐中獲得重視和大范圍推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第一,分段訓練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低段學生體質比較弱,心理狀態也隨時在變化,這會導致學生缺少對寫作目的的認知,缺乏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中段學生體質逐步增強,心理起伏較以往平穩,具備理性,有積極表達的意愿,但是還沒有掌握有效的表達方式。高段學生體質進一步增強,心理狀態發展平穩,具備很強的理性控制力,在寫作過程中可以確保思路清楚和表達準確,具備表達欲望和相應的能力。第二,分段訓練符合學生寫作知識學習規律。小學生都有一定的口語表達能力,但是還沒有進行過系統性的語言學習,缺少閱讀與寫作方面的積累,在寫作知識方面呈現空白狀態。隨著學生知識的累積,其表達能力會明顯提高,此時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寫作知識的同時,主動應用知識,保證學以致用。第三,分段訓練符合學生寫作能力訓練規律。小學生在積累了豐富的寫作知識之后,還必須通過不斷的寫作練習增長寫作能力,實現從理論到實踐的轉化。學生寫作能力會伴隨其知識積累和學習水平的提高不斷發展,所以在寫作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方面也需要考慮到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保證前后銜接有序過渡。
2.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分段訓練模式的應用意義
分段訓練模式是寫作訓練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要結合學生心理特征選用有針對性的方法訓練學生寫作,以滿足學生差異化的學習要求。分段訓練通常是依照學生所處年級劃分,一二年級為低段,三四年級為中段,五六年級為高段。學生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認知水平、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能力都逐步增強,在這種情況下,加大對學生的分段指導,可以讓學生在每個階段都得到有針對性的輔導,教師可逐漸豐富寫作內容,提高寫作難度,鍛煉學生的寫作水平。除此以外,在分段式寫作訓練的實施過程當中,教師會結合學生的階段性特點來設置具體的寫作任務,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使學生養成寫作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創造力,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除此以外,分段訓練模式體現了對學生個體的尊重,有助于踐行生本教育原則,推動素質教育的落實。
3.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分段訓練模式的應用策略
3.1低段寫作訓練模式
寫作是一項富有創造力的實踐活動,要求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的見聞與思考,考查了學生的文字應用能力。而對于正處在一二年級這一低學段階段的學生來說,寫作是一種非常復雜和高難度的學習活動,如果在開始就強調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不引導學生打好基礎的話,接下來的閱讀教學也會受到不良影響。所以教師在分段作文訓練中需要充分考慮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需求,在此基礎上設置有針對性的寫作指導方案。教師在這一階段應該著重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和句子,認真朗誦課文、古詩詞,訓練對句子縮寫擴寫,教會學生合理使用標點符號,為開展綜合寫作訓練打好基礎。在這一環節,教師必須要明確訓練的先后順序和主次關系,先引導學生掌握近反義詞語的替換與有效搭配,了解雙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的轉換方法,保證學生寫作表達準確合理。比如,把“父母都不在家,只能自己走路去上學”轉換成“父母都不在家,不得不自己走路去上學”。引導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和思考寫出喜愛、安然、懊悔等詞語的近義詞。為了讓學生掌握標點符號的用法,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學唱標點符號歌,運用有趣味的方法提高其對標點符號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水平。總而言之,在低段的寫作訓練中,教師需要把側重點放在基礎訓練上,著重引導學生加強作文素材積累,使他們在今后的中高端寫作中靈活調取多種寫作素材,豐富寫作內容,確保寫作活動順利開展。
3.2中段寫作訓練模式
在中段的語文寫作訓練環節,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量與能力發展水平,確定寫作訓練的重點。如讓學生了解并學會運用寫作修辭方法,掌握文章段落劃分的方法,理解段落含義,學會安排寫作結構。在具體的訓練環節,教師可以聯系閱讀教學,推進寫作訓練,讓學生通過分析研究課本中的經典篇章來掌握寫作的具體方法。例如,教師要求學生給課文《那片綠綠的爬山虎》劃分段落,并概括段落大意;找到每個段落的中心句,有效剖析重點段落,并寫出閱讀提綱;分析文本寫作環節使用的修辭手法。讓學生在認識修辭方法的同時,學會運用相應的修辭造句,通過轉換各種各樣的修辭方法,對照分析使用效果。通過聯系具體的教學材料,指導學生完成寫作練習,這能夠明顯降低訓練難度,也能增加學生參與作文訓練的積極性,為學生今后的理解和學習打好基礎。
3.3高段寫作訓練模式
到了高段寫作環節,由于學生的寫作知識不斷增加,寫作能力也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的發展,教師安排這一階段的寫作訓練時就要適當提高難度,提高對學生所寫文章的質量要求,著重培養學生提煉與歸納主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將情感融入作文的字里行間,讓文章有血有肉,充滿真情實感。這樣才能滿足高年級階段學生對于提升綜合寫作能力的要求。例如,給出作文題“我的爸爸”,要求學生確定立意寫作,列出提綱,梳理文章思路,分析在寫作時應融入怎樣的情感,比如感恩、敬佩等,著重指導學生寫出個性,形成自己獨特的寫作風格。在寫完之后,教師還要激勵學生彼此分享,互相評價作文,讓學生在溝通探討的過程中持續提升寫作興趣和綜合能力。
寫作這項語文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創造性,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寫作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能力的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會明顯提高,所以教師不同階段的作文教學應該體現出差異性,充分尊重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特點和需求,這就給分段訓練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推廣應用創造了有利條件。小學語文教師需要認真分析探索開展分段訓練模式的方法,積極完善分段訓練方案,讓每一個階段的學生都能在寫作能力方面獲得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