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穗稚
【摘 要】本文從幾方面說明了建立以課堂為基礎,課內外結合的教學形式的必要性,充分說明了開展物理課外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開闊學生知識面,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課外活動;興趣;能力;培養
物理教學是建立在培養學生善于思考、勇于思索、大膽創新的基礎上的。為了讓學生真正輕松地學好物理,建立以課堂為基礎,課內外結合的教學形式,已很有必要。物理課外實踐活動就是物理課堂教學的補充,也是課堂教學的延伸,組織學生開展物理課外實踐,對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知識面、開發學生的特長和潛能都是很有益的,可謂是“課堂打基礎,課外出人才”。由于課外實踐活動是以發揮學生個性特長為宗旨的,所以要以自愿為原則、選擇性地開展,人員的選拔要根據學生的個性、興趣、愛好、特長進行,通過部分學生的帶頭作用,逐漸吸引更多學生的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去開展物理課外實踐活動。
一、組織參觀、觀察
(一)通過組織學生參觀,突出物理原理的應用
比如高二年級學習了發電機、變壓器等知識后,就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水電站、變電站,了解水電站的建設情況、水電站的攔河大壩高、水能的利用、總裝機容量、年發電量、電能輸送的知識等等。學習了光學后可以組織學生參觀攝影部,參觀現代光纖通信設備等各種現代化設施,在參觀中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注重培養學生的科技意識,這樣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更使學生深深地體會到物理基礎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
(二)引導學生有意識地觀察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物理現象
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觀察,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比如布置學生觀察汽車的運動情況,思考汽車為什么會行駛以及相對運動的問題?觀察彩虹的形成情況,思考為什么經常在雷雨過后出現彩虹?思考彩虹的彩色形成原因以及虹與霓的彩色排列順序等問題;觀察翻滾過山車,思考乘坐過山車時眼鏡會掉下來嗎等等問題;觀察打秋千的人的運動;觀察電梯的運行并體會乘電梯時超重、失重的感覺;觀察生活中經常接觸的電現象等等。人們常說:“問題是創造的起點,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 所以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同時記錄觀察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綜合、推理,使思維按層次展開。這樣通過觀察讓學生體會到在經后的觀察中要聯系課本知識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
二、組織科技活動小組,開展有關競賽、舉辦物理晚會
(一)為了開發學生智力、發揮其個性特長
可以組織課外活動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一些有益的實驗,實驗可以是課本上的,如學習了自由落體運動,讓學生在高樓上做實驗,觀察兩個小球的下落情況,又可以測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實驗也可以是一些趣味性的小實驗,如筷子提米、吹氣斷鐵絲等;制作一些小制作如彈簧秤、三棱鏡、小電動機等;組織一些能力強的學生形成科技活動小組,如電工小組、無線電小組、攝影小組、模型小組等等。
組織學生開展課題研究。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為基礎,在活動過程中,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確定課題,通過聽報告、去圖書館查詢資料等方式獲取信息。教師根據具體情況設法讓學生自己去研究去探索,把活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操作、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和創造力。教師在此基礎上啟發思路、補充知識、介紹方法和線索,給予適當的指導,啟發學生多動腦筋,用各種不同方法實現實驗目的,使學生在不斷的探討、思索中,逐步掌握物理知識,了解物理規律,形成正確結論,這樣通過開展課題研究鍛煉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實驗成功的基礎上,再組織學生討論、交流成果,使多數學生受到啟發,教師對學生每一次的進步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雖然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會碰到許多困難,會經歷失敗的苦惱,但通過自己的努力體會到成功來之不易,體會到運用技能的快樂,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有創造的能力,從而獲得一種自信和成就感。
(二)可以結合學生實際,從研究學生的興趣出發
經常開展小實驗表演賽、小制作競賽、研究成果展示等各種活動,對參與的學生給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并設立各種集體獎、個人獎等,使學生在參與活動過程中發現自我、體驗成功、激勵自己,并形成了強勁的班級團隊凝聚力。通過這類活動不僅肯定了學生的成績,更是提高了學生參與的興趣。由于要想獲得好的成績,就必須要學好基礎知識,從而使學生更加有興趣學好課本上的基礎知識。
(三)舉辦物理晚會
在晚會上,要突出物理的趣味性,猜謎語比如工人階級力量大(功)、俺大人不在家(電)、弓滿箭斷(折射)等;趣味性的實驗表演比如小孩拉動大力士等;總之要舉辦出豐富多彩的節目,讓學生在歡快的氣氛中大開眼界,不僅體會了物理的趣味性,也學到了不少物理知識。
學生通過以上各種活動得到難以在課本上得到的知識,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使學生充分發揮其活動的實踐性、自主性、能動性,并使學生意識到參加科技活動是培養自己科學意識,提高素質的重要措施。
三、指導學生閱讀有關科技讀物、撰寫小論文、舉辦科普報告會
(一)正確指導學生選擇科技書籍
多讀一些科技讀物如《趣味物理學》等。伏爾泰指出:“大多數人不會讀書”,因此,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還要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引導學生閱讀時要帶著問題有目的地讀、并作好讀書筆記,教會學生在實際中學會學習,了解了更多的科學信息,同時多開展一些讀書課,同學之間交流一些心得體會,還可以讓學生作讀書報告,或將他們的學習心得整理出來作科研性論文演講等等。通過閱讀學習,使學生今后能自覺地對物理課本進行粗讀,細讀和精讀,逐步具備自學的能力。
(二)舉辦科普報告會
如學習萬有引力后就可以以神州六號載人飛船為題材介紹一些航天技術。通過介紹,使學生了解了在1.發射階段飛船需要一個加速過程,在加速過程中,宇航員處于超重的狀態。2.運行階段。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在預定軌道以7.8km/s的速度在115.5小時內繞地飛行了77圈,在期間進行了多項科學試驗。3.回收階段。飛船要返回時,首先要和軌道艙分離,在150km左右推進艙和返回艙分離,當返回艙降到距地球10km時,回收著陸系統啟動工作,彈出傘艙蓋后,連續完成拉出引導傘、減速傘和主傘動作,由于空氣阻力作用有一段減速下落過程,當返回艙在距地面約lm時,點燃反推火箭發動機,最后以不大于3.5m/s的速度實現軟著陸。通過這些介紹,也使學生了解到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標志著我國在載人航天技術上進行有人參與的空間試驗活動方面取得了又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勝利,由此也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養了他們的愛國主義熱情。
(三)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
引導學生寫觀察日記、調查報告、學習總結、問題討論之類的小論文,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記錄下來,認真討論,形成書面文字。特別好的給予獎勵,或經教師修改后,推薦到有關刊物發表。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獲得廣博的知識,還可以啟迪學生智慧、陶冶情操。
總之,物理課外實踐活動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不僅能幫助學生復習、理解、記憶學過的物理知識,培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還能夠開闊眼界、吸引他們探索新的物理現象和規律;能激發學生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增強自信心;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驗技能、思維能力、自學能力和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可以讓學生在活動中取長補短、相互學習、建立深厚的友情;可以使教師在活動中了解學生的情況、增進師生感情,使教師發現學生各方面的才能,從而指導他們去探索更多的知識,參與更多有益的活動,以全面發展他們的素質。
參考文獻:
[1]劉承篤.中學物理教學法[M].山西教育出版社,1993.
[2]許國樑.中學物理教學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