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紅
摘要:對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閱讀習慣對學生而言相當重要。通過培養閱讀能力可以有效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提升成績的關鍵因素,同時也是適應社會的一項重要能力。所有的語言教學都離不開閱讀,尤其是數學離不開教材的閱讀。斯托利亞曾說過:“數學教學也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小學生的閱讀,也要有效地閱讀,這樣才可以提升教學質量以及教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閱讀培養;教學;質量;素養
一、咬文嚼字的精讀
在數學教學中,更加要抓住關鍵詞去認真閱讀,精準定義、定理、概念與公式等,閱讀理解每一個詞語。數學邏輯性跟語言是較強的以及精短的,先讓學生從語文角度去理解關鍵詞,然后再讓學生從數學角度去理解閱讀。例如,當學“循環小數”時,教師讓學生先理解循環小數、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的意義,學生閱讀理解循環小數過程中,體驗探究學習方法,這樣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在閱讀中進行數學語言的轉換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閱讀培養,讓學生學會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的互換關系是一件數學教師需要重視的事,這三種語言為數學課程中的主要語言。比如用“頂點在圓心的角叫作圓心角”這一文字語言,換成圖形語言便是“直徑也是圓心角”,這一例子出現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級的數學本上冊。為了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讓學生明白數學語言之間的關系,作為小學數學一線教師,努力研讀數學語言的意義,用數學語言向學生闡述數學對世界的描述、規律揭示和概括、包括對問題的解決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靜態的文字、動態的閱讀
在現代教學中,培養學生閱讀的能力極其重要,從最開始的要求學生做到理解、熟悉閱讀內容到后面要求學生做到動手、動口、動腦有機結合的學習習慣,體驗在“做”中發現、在“做”中感悟的過程,都是為了讓學生有目的地偏向于動態閱讀。
在小學數學的例題閱讀中,動態閱讀就顯現出充分的優勢,一來,可以讓學生動手補充完整省略的部分,將觀察到的數學規律、發現的問題及時記錄下來,動手激活靜態的文字,再將記錄下來的內容傳遞到記憶里,在轉化的過程中展現知識的思維導圖,比如在教學過程中:0.25x+0.2x=4.5,得出0.45x=4.5,這兩步之間省略了(0.25+0.2)x=4.5這一步,在閱讀中發現了數學規律,就能夠充分理解題目的意思。
換一種解法。又如2x-32=8→2x-32+32=8+32,為什么可以進行這樣解?
讓學生觀察得知,是公式兩邊同時加減,做法簡便、利于總結,進一步加強了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素養。
四、拓展閱讀、感悟數學文化價值
為了解決現今存在的應試教育弊端,我國推行素質教育,改革了基本教育課程,將數學文化價值落實到基礎課程上。新課標的目的在于讓學生了解到數學文化的深遠歷史背景,并讓學生通過回顧中國數學歷史,增強自豪感;讓學生能廣泛應用數學,挖掘數學美育功能,體會數學文化的奧妙;讓學生了解數學現代文明成果,感受數學文化的功能價值,激發社會使命感;讓學生可以充分應用數學,并進一步對其探索,在這過程中,學生能夠養成發現意識,且擁有追求科學求真的態度。
五、結語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同班、同級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式的作業閱讀、試卷閱讀,讓學生找出與別人不同的回答,使其通過比對、思考,分析自己錯誤的所在及原因,然后對其進行避免,并完善自己正確的回答或找出最優解。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進行良好的數學閱讀,讓學生養成習慣。
(責編 吳娟)
參考文獻:
[1]郭興禮.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