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衛娟


【摘? 要】課堂教學情境的設置,是課堂教學構成的基本要素,也是教師在組織教學中的一項基本常規工作。初中的科學力學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創設適宜的意趣教學情境,讓學生成為參與教學活動的主體,不僅能喚醒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能夠使他們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和發展。適宜的意趣情境可以給學生提供在實踐中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機會,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應用的體驗和融合,且使學生主動了解問題的前因后果和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進一步認識知識本質,能讓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達到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意趣教學;實驗;力學教學
一、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學情境創設現狀
(一)情境創設偏離教學目標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創設適宜的情境是為了有助于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積極參與,在主動參與中提升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但在實際中,一些教師在情境創設教學時,仍注重講解,忽視了利用情境培養學生的理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提供的情境成了簡單的“背景畫”。學生成了看著畫面,裝進知識的口袋。
(二)情境創設過于形式化
有些教師為了使自己的課新穎,出奇制勝,情境引人時間過長,活動形式過于花哨,看起來學生很熱鬧地在參與,但是這只是學生在玩耍游戲而已,不僅沒有激發學生的主動思維,還讓學生的科學思考淹沒在玩的樂趣中。課堂看似很熱鬧、氣氛活躍,但實效性不強。此外,還有的教師誤將情境創設與場景創設等同,導致情境創設虛有其表過于形式化。
(三)情境創設過于功利化
在實際科學情境創設教學過程中功利化傾向比較普遍,其主要表現為教師開展情境創設教學只為迎合一些“公開課”。教師參與“公開課”評比,為得到良好評價,對情境創設教學費盡心思,但在常規教學中卻很少用,甚至是不用。
二、創設意趣情境進行初中力學教學的探索
(一)以日常生活知識為載體創設意趣情境教學
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如果能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經驗等創設意趣教學情境,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增加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實現從生活走向科學,再由科學走向生活的教學目標。必能將新課程教學理念落到實處,更好地促進學生的主動思維,有效地提升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造性探究等科學素養。例如,在教學摩擦力的知識時,我進行了這樣的情境設置:請一個大力氣男生和一個小個子、小力氣女生進行拔河比賽,顯而易見的比賽結果,同學們一致認為男生手臂力氣大所以輕而易舉地把小力氣女生拔贏了。此時,再請該男生穿上輪滑鞋還與該女生進行拔河比賽,教師又當場物質獎勵了獲勝的小力氣女生,在學生的一片不服氣的爭相發言中,在男女生的批尅辯駁怎樣取勝的交流中,學生們掌握了滑動摩擦、滾動摩擦的關系,影響摩擦力的因素,理解了教學難點“拔河取勝的原因”等知識。進一步得出了增大和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并能當堂應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摩擦力問題。
(二)以具體實驗為依托創設意趣情境教學
實驗是科學教學的主要手段,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主要手段?,F在的學生天生好動,傳統地讓學生靜坐著灌輸式教學方式不但不能激起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能力,還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質量的提升。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學生的思維是從質疑、動作開始的,假如不讓學生“動”起來,學生的思維很難得到發展??茖W實驗有它得天獨厚的優勢,有效的意趣情境實驗能促進學生“動” 與“思維”的聯動,在實驗的過程中讓學生的所有感官參與到教學中來,有效地變灌輸知識為引導、指導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
1.做好常規實驗夯實力學知識基礎。實驗是科學教學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項興趣盎然的活動。有效的實驗教學情境,可以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融入學習情境之中。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學生實驗來創設情境教學,可以對教材中的這些實驗添加意趣情境,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八上教材中大氣壓強的存在教學中有演示實驗“牛奶盒的變化”(如上圖)教師可以設計一個這樣的對比實驗:一些玻璃瓶內裝有半瓶飲料,在瓶塞上都事先插著吸管,請學生們比賽誰吸光飲料快。當這些同學中的一些人憋足了氣吸,卻沒有吸到一滴飲料時,同學們的思維馬上就會活躍起來,主動思考和尋找原因,嘗試著去改變演示實驗的條件,在逐步琢磨、改變中,主動探尋出了力學原理,順暢、清楚地解釋了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牢固掌握大氣壓存在的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遇到問題,積極思考,尋求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設計拓展實驗解決力學知識難點。初中力學中的浮力、杠桿、機械效率等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大難點,教師如果不積極探尋方法而只是采用傳統的講授方法,很難使學生真正掌握知識,最多在教師的不斷重復、訂正、強加練習中被動地暫時掌握,稍過一段時間知識就會被遺忘或混淆。所以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難點巧妙地安排有意趣情境的實驗,讓學生在自己實驗、觀察和動手動腦的探索中,攻破知識難點。設計的意趣情境實驗可以是直接針對知識混淆點的演示實驗,如圖1的演示實驗,讓學生直觀地觀察到10牛的水能產生遠遠大于10牛的浮力;圖2演示實驗,很輕的物體浸沒在水中也可能不浮起,即浮力產生是有條件的。然后針對現象通過生生交流、師生交流,解決知識混淆點。也可以是為克服難點增設的學生實驗,比如為克服學生知識的難點“同一套滑輪組提升的重物不同,機械效率不同”,教師可以增設實驗:用同一套滑輪組(一定一動組合)分別去提升一塊橡皮和200克的鉤碼,由學生用所學的知識測量、計算出兩次的機械效率進行比較。在這樣的實驗體驗中,無須教師的反復強調,這些知識點就能在學生的腦海中扎根、深化。
3.布置課后實驗提升應用知識能力。課后動手實驗,不僅能豐富學生的科學想象力,激發他們認識事物的內在因素,而且能在其主動進行實驗設計的過程中,促使其靈活地、創造性地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課后實驗需要學生設計時兼顧實驗設計的科學性、可行性、安全性和簡約性等原則,這就無形之中達到了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而在課后實驗展示時,每個學生所設計和組織的實驗方案也不盡相同,新穎、獨特的實驗方案又體現了學生思維的創造性,使學生的所學知識得到升華。
(三)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工具創設意趣情境教學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飛速發展,有效應用現代信息技術不僅能形成形、聲、色的多種感官刺激,增加知識學習的趣味性,還可以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深奧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識有趣化。例如在學習牛頓第一定律的科學史時,教師可以組織三個同學錄制一段亞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爾的抖音,在學生趣味盎然的觀看過后,再對運動和力的關系展開討論,然后進一步學習該知識;也可以針對像“浮力的影響因素”這樣的知識點錄制短微課,配以優美的童音,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還可以將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設置成動畫故事短片,層層問題引導,讓學生們隨著故事情節,應用杠桿知識,設計方案和辦法,最后達到三個和尚平均用力,都有水喝的美好場景,使知識在有趣的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掌握。
三、創設意趣情境進行教學的效果分析
教師在進行科學教學時,設計出針對知識的富有趣味的教學情境,供學生參與其中,激發學生產生一種參與教學的沖動,在各種參與中知識、能力或情感在特定的意趣情境中引起共鳴,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成為一種必然。這樣設計意趣情境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激情很高,興奮點較多,學習過程中學生時而激烈爭辯,時而安靜沉思,時而疑竇頓生,提出問題,又在相互交流、探究中撥開疑云,豁然開朗,使科學教學與學生的思維創新水乳交融。大部分學生反映這樣的學習學得有趣,學得生動活潑,樂在其中。從取得的成績也說明,設計意趣情境的課堂不僅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而且培養了學生質疑、思考、探究、交流、實驗創新等能力。
四、結語
創設意趣教學情境正是為了滿足學生的這一種學習需求,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知識的學習活動中,積極思考學習過程中的科學現象和原因,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和辦法,能動地實踐從而達到知識與應用的融合。教師應該堅持不懈地探索各種途徑,努力創設意趣教學情境,培養更多、更好的新時代創新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宇,鄭芳玲.如何創設問題情境[J].黃河之聲(科教創新版),2007(7).
[2]卞志榮.淺談物理課堂教學的情景創設[J].物理教學探討,2006(4).
[3]李琛.初中物理教學中問題情境創設與案例分析 [J].教育教學論壇,2013(39).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