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芳
【摘? 要】口語教學是初中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只有注重口語教學,培養口語能力與素養,方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質提升,促進英語教學目標實現。為此,本文聯系實際,重點就初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培養學生口語素養展開探究,希望能為相關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些許幫助。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教學;素養培養
一、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口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口語是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但受應試教育制度影響,一直以來初中英語教師都不是十分重視口語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總是花費大部分時間指導學生背單詞、背語法、背英語范文,但很少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機會讓學生進行口語練習,使得學生不會說英語,英語口語素養的形成與提升也無從談起。針對這一問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英語教師首先要轉變自身教學觀念,重視口語教學,在此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標準相關要求,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科學地設計教學環節,有序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讓學生多多說英語,并在張口說的過程中逐步增強對英語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促進口語素養的形成與提升。
二、注重模仿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由于缺少具體的語言環境,學生平時也缺乏一定的口語訓練機會,導致很多初中生不會張口說英語,在用英語交流時普遍感到別扭、陌生等。同時,初中生也因為害怕自己發音不標準會受到教師、同學的嘲笑,因此越來越不愛說英語。針對這一問題,初中英語教師應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口語素養。如:在教學之初,不是急于讓學生自己組單詞、造句子,而是先指導學生模仿他人說英語,給學生放一段英語對話錄音,讓學生模仿著與同桌進行英語交流訓練,或是給學生放一首英文歌曲,讓學生模仿演唱等。另外,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模仿訓練時,還要指導學生多想、多聽,不僅聽被模仿者的英語發音,還要聽其語調、節奏變化,這樣才能讓英語說得更為流利、生動。
三、創設口語教育情境,克服心理障礙
對初中生英語口語交際能力差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后發現,許多初中生不愛說英語,或是羞于說英語,都是受大的文化環境、語言環境影響,認為在中國說英語有些奇怪,或別人都說漢語,自己說英語覺得有些別扭、張不開嘴等。針對上述學習觀念或學習心理,教師可在日常教學中利用一些有利因素,為學生創設一些英語口語交流情景,創設一些語言場景,讓學生在具體的場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以此增強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感性認識,提升學生口語素養。如在學習“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這一單元時,為充分激發學生用英語交流表達的興趣,教師可為學生創設以下口語交際情境: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植物,在當天上課時可以帶到課堂來,為其他同學進行講解,或是給班級同學展示、解說有關這一植物的視頻等。在教師發布了以上情境任務后,學生們都會感到自己肩負“重要的責任”,繼而迫不及待地想要將這項任務做好,同時也因為大家都要在課堂上展示,且需在同學面前“秀”自己的英語口才,因此自己心中也就不再有顧慮,用英語交流的意欲與信心又提升了一層。
綜上所述,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培養學生口語素養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一大目標,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應轉變教學理念,并能立足實際學情,積極探索,應用多樣化的口語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各類有效資源為學生創設口語交際情境、口語展示平臺,引導學生勇敢、自信、流暢地說英語,進而促進學生口語素養的形成與提升。
注:本文為甘肅省“十三五”2017年度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市級課題“中學生英語口語交際素養培養策略的研究”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萬新.訓練口語能力,培養初中英語核心素養[J].課程教育研究,2019(24).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