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閱讀是語文中的重要模塊,對于學生的語文知識體系、閱讀理解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等都有重要的意義。在閱讀教學模塊中,閱讀思維的培養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思維,在閱讀過程中才能夠實現深層理解、有效掌握,而且從很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在參加閱讀活動的過程中,往往會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于閱讀內容的融會貫通能力不夠,閱讀轉化能力不足等等,這些問題,其實都體現了閱讀思維的局限性。在培養學生閱讀思維的過程中,將思維導圖引入,作為一種輔助教學方式,能夠有效促進閱讀思維培養,教師應當注重思維導圖在學生閱讀思維培養中的特殊作用,并且從思維導圖的視角去創新和改進閱讀教學方法。
【關鍵詞】思維導圖;閱讀思維;閱讀教學;運用
在“核心素養”成為教育改革主旋律的背景下,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應當僅僅重視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同時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能夠不斷改善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動性,強化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夠促進學生將知識變成能力。在閱讀教學模塊中,閱讀思維的培養便是其中的重要內容,只有具備良好的閱讀思維,在閱讀過程中才能夠實現深層理解、有效掌握。在培養閱讀思維的過程中,我們應當注意到,思維導圖是一種較為直觀、形象的教學輔助工具,其以放射性思考為基礎,是一個簡單、高效、放射性、形象化的思維工具,能夠使大腦潛能得到最充分的開發,近年來正引起越來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關注,也已經開始被廣泛運用到了相關學科的教學中,并獲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如果能夠將其運用到閱讀思維培養過程中,對于提高學生閱讀思維將能夠起到明顯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據此展開論述。
一、思維導圖概述
思維導圖,又被稱為“心靈圖”“心智圖”“腦圖”等,是一種主要用于思維訓練的輔助工具,思維導圖主要是借助類似人腦中的神經網絡的結構方式,并通過細化的節點、明確的關系連線、形象生動的畫像以及鮮明的色彩搭配將知識以清晰可見的結構化方式由內向外發散,形成可視化的知識樹狀圖。
二、思維導圖在學生閱讀思維培養中的價值
所謂閱讀思維,通常而言,包括學生的信息檢索能力(語言整體感知和提取能力)、語言理解能力、表達運用能力、評價鑒賞能力、創新能力高、質疑探究能力等。是一種注重深層探究和靈活運用的思考能力和思維品質,而不是對閱讀內容死記硬背、機械記憶。當前,很多學生之所以在閱讀方面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并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基本還都是通過對相關閱讀內容的機械記憶進行掌握,這樣不但整體效率不是很高,而且時間一長,學生就容易遺忘、模糊,同時也不利于閱讀價值的最大化發揮。
與此同時,很多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還是偏向傳統。在閱讀教學中,要么就是以閱讀理解題目為導向的特點比較明顯,要么就是只強調閱讀內容的灌輸,忽略內在能力的培養。這樣的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感和乏味感,閱讀教學效果難以實現提升。而思維導圖借助點、線、圖形等要素,將原本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通過圖形能夠生動展示出來,不僅能夠展示一些閱讀內容的邏輯脈絡,同時對于閱讀活動過程中不同思考節點之間的關系也能夠一并展現。相較于過去只是單純地說、講,思維導圖可以讓閱讀教學中的很多抽象環節變得更加直觀形象,并且發揮指導、引導作用,同時也是學生比較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的。將其引用,能夠讓學生對閱讀內容建立起更加理性的認識,使學生閱讀過程中的信息獲取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得到強化。同時也能夠通過思維導圖中圖形、線條的搭配和色彩的運用,將一些正確的方式方法進行突出展示,提高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表達運用能力和評價鑒賞能力,并幫助學生不斷掌握高效閱讀的方法。
三、如何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閱讀思維
(一)通過思維導圖,導入閱讀新課
對于學生來說,閱讀過程中的信息檢索活動往往從新課導入便開始發生,如果能夠在新課導入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對于學生的閱讀信息獲取有著重要意義。而很多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閱讀收效不強,閱讀文本信息的獲取效果不佳,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很好開展閱讀前的思考準備工作,沒有先建立起對閱讀內容的系統性認識,往往都是在課堂上教師講到哪思維就跟到哪,如果跟不上,學習的東西就容易零散。因此,在帶領學生對一篇新的文本進行閱讀的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依托思維導圖,將閱讀教學的內容先通過思維導圖進行展示,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能夠知道這節課閱讀教學的主要內容和重點、難點等,并且讓學生先跟著思維導圖,自己去試著認識、理解,使學生能夠在閱讀之前就建立起系統的認識并進行初步思考。這樣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往往很容易和教師的節奏銜接上,同時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自己也會帶著自己的思考去進行閱讀、辨別、理解,在對閱讀信息獲取的基礎上去對信息進行思維深加工。
例如,在帶領學生閱讀課外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把文章中一些能夠體現轉折、矛盾、沖突的關鍵詞列示出來,讓學生們在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找出這些字,理解它們的用處、用法等;還可以在思維導圖中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鍛煉思維能力。
(二)運用思維導圖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是閱讀思維能力的重要內容,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就要提供條件,讓學生在自主、自發的情境下進行探究活動,使探究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因此,在培養學生閱讀思維的過程中,教師在給學生介紹了思維導圖,并且講解了思維導圖的具體用法以后,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推薦一篇閱讀文本,然后在黑板上畫下思維導圖的框架,即只有線條、圖形,但是沒有文字,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思考,去梳理文章邏輯脈絡、關鍵節點,然后到黑板上在思維導圖框架中填上相關的內容,教師則可以從中了解學生自主學習的情況和效果。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不提供思維導圖框架,讓學生自己先通過閱讀,然后按照自己對文章脈絡的理解、對文章重點和難點的判斷,在紙上繪制思維導圖。在學生自己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巡視,在學生們遇到問題時,提點他們一下,并隨時鼓勵學生,讓學生建立起信心。?
(三)結合思維導圖組織合作學習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結合思維導圖來組織學生進行合作學習,讓學生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的碰撞和取長補短。比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然后組織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閱讀情況,去以小組的形式繪制思維導圖,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探討、深入交流,確保繪制的思維導圖能夠全面、完整。
在小組繪制完成思維導圖以后,教師則可以組織小組將各自的思維導圖進行呈現,來了解合作學習的情況,并鼓勵小組和小組之間就一些問題進一步探討交流。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對于學生閱讀思維的培養是一個關鍵的目標,閱讀思維的建立,不僅要能夠幫助學生對閱讀內容展開深入思考探究,實現深層消化和吸收,并能夠促進學生對閱讀內容的延伸、聯系、創新、靈活運用,促進學生閱讀活動更加系統、完整、深入。而通過思維導圖的引入,運用思維導圖的直觀性、條理性、靈活性等方面的優勢,能夠有效解決在學生閱讀思維培養過程中的一系列難點,廣大教師應當予以充分關注并積極探索嘗試,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車偉堅,徐曉東. 概念圖與思維導圖及其應用中的異同辨析[C].教育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服務,2006.?
[2]馬武林,陳鈺.思維導圖輔助閱讀教學理論探討[J].現代教育技術.2008(3).?
[3]張達女.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3).
作者簡介:張勝蘭(1979.11-),女,福建龍巖人,本科,中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教育。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