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建軍
摘 要:新課程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需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為根本,創設素質教育為背景的高中體育課程。因此,教師需重視創新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學方法,結合新時期的教學思路進行實踐優化,有利于提高高中體育的教學效率。基于此,文章就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教學思路的創新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體育;教學方法
現如今高中學生學業壓力的逐步增大,對學生的心理、身體有一定負面影響。特別是高中學生會直接受制于社會、學校以及父母的壓力,導致學生精神始終處于緊繃的狀態。由此可見,需要創新體育教學思路和體育教學方法,開設合理的體育教學課程,使學生能夠融人至課外活動當中,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發展有著積極地作用。同時,如何培養學生的挫折意識,使學生養成較好的勞逸結合習慣,也是現階段體育教學的重點內容。
1.高中體育教學的教學現狀及問題
1. 1體育課程開展方式不全面
某些體育教師認為體育課堂的教學原則是理論教育,導致教師對體育課堂的開展不全面,容易促使體育課程多為自由活動的課程。例如教師僅開放體育器材室,引導學生進行某一項體育運動,導致高中女生大多認為體育課程是休息、放松的課程,使學生不能積極參與至體育實踐中,對體育課程的開展提出了一定挑戰。同時,由于主科教學理論課程的課時不足,進而導致其他科目教師占用體育課程的情況,使學生的身體得不到合理的鍛煉。例如體育課程設定過程中的目標性不強,容易導致體育創新教學不充分,無法落實素質的教育的根本,對高中體育教學提出了一定挑戰。
1. 2體育教學創新度不足
由于體育教學的開展模式不新穎,多數教師仍采用1000米、立定跳遠、短跑的模式衡量學生的體育課堂的學習效果,且將這一理念是最為體育教學的唯一評價標準,極其容易使體育教學模式不深人,不能從宏觀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在此過程中,某些學生難以達到及格標準,無疑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引發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同時,某些教師沒有關注到學生的身體和心理發展方面的影響,喪失了對體育精神的闡述。例如“體育強國夢”、“奧運精神”等體育思維,教師未對其進行探知與理解,會導致學生喪失正確的體育認知觀,一也無法讓學生在體育訓練中養成換位思考、合作溝通的意識。
2.新課改下高中體育教學的有效方法
2.1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對于體育興趣濃厚的學生,給予他們更多的發展空間,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樣能夠更好地展現學生的特長。對于體育興趣一般的學生,體育教師要向學生講解體育運動的好處與優點,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體育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教學加強學生的學習與訓練。譬如,乒乓球教學,可以讓基礎好的學生自主練習,通過比賽不斷地激發其體育運動興趣,并在比賽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新的技能。教師應經常觀看學生的比賽,在此過程中發現學生的優點和問題,然后適當地進行指導,只有這樣才能不斷地提高學生的乒乓球技術。對于基礎不好的學生可以進行現場指導,將整體動作不斷分解并為學生演示。還可以通過講述乒乓球明星的故事來提高學生對乒乓球的學習興趣。只有在這樣不斷的引導下,學生才能不斷進步。
2.2在高中體育教學中實施大課間一體化管理
體育大課間一體化管理模式,主要包含著五個組成部分:學校的體育組、藝體組、各個年級的管理組、班主任管理、學生會。對這些管理組實行統一管理,能夠協調好大課間的各種活動,保證大課間活動的有序開展,增強了高中大課間管理的實效性。在一體化管理過程中,藝體組主要是從全局把控的,需要做好其他四個管理組的協調工作同時還要做好大課間的量化工作,將其他管理小組反饋的大課間活動的相關情況進行匯總,然后將所有信息傳送到校園網上去。體育組在體育大課間中要承擔起整理隊伍的基木職責,各個班級在跑步的時候需要其有效監督,同時要對檢查的情況進行量化打分,然后將相關的信息上報給藝體組。另外,還要檢查學生是不是按照規定身著校服,對每個班級中沒有按照要求穿校服的學生人數要記錄卜來,然后將其作為量化考核的一個標準。班主任是班級的直接管理者,體育組的檢查情況要和班主任交流溝通,并為班主任出謀劃策,以提高大課間的管理成效。各個年級組的管理需要對班主任的出勤情況檢查和記錄,還要對實習教師的到崗情況進行檢查。而且要檢查大課間活動的時候樓道內是否有人員逗留,也就是要督促全體師生參與到大課間活動中去。班主任要檢查學生校服穿著、出勤情況、出操質量等。學生會在一體化管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除了負責班主任的簽到外,還要在學生出操的時候檢查出勤人數。
2.3創建體育教學體系,加深學生對高中體育的理解
教師應從新課改的要求出發,優化高中體育課程內容,并結合必要的體育教學思路和體育教學氛圍創造可靠的體育教學模式,有利于全面創新“體育教學模式”。首先,教師應從學生個人的身體機能、性格特點、心理素養出發,綜合性探討影響學生發展的主要因素,促使高中體育教學更為合理。在此過程中,教師不僅要結合學生的學生的體育考試成績,還需要從學生的整體發展進行綜合探討,綜合考慮學生在課堂、課中、課后的接受情況,并在過程中權衡學生的日常生活習慣,激發學生的體育意識。其次,教師需要以客觀的思想轉變基本體育教學思路,根據學生的身體特點制定出必要的體育課程內容,為各個學生給予必要的引導和獎勵,有利于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一也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能力,有利于讓學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時養成正確的體育思想。
例如教師在介紹相關體育理論中,教師需利用多媒體設備闡述體育鍛煉與身體健康的關系,結合當前學生的作息習慣、生活習慣展示出一些不合理、不科學的場景,引導學生在過程中逐步認知到體育運動與人體健康之間的聯系。通過必要的圖示展示,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育意識,也能讓學生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其次,教師也應拓展合理、科學的教學體系,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和教學邏輯進行教學探索,結合“多媒體一體育理論一體育實踐”三方面內容開展對應的體育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設立相應的教學體系,有利于讓學生及時接受新時期的體育課程模式。再者,教師需要貫徹“生命第一”的理念,要求學生重視培養自己的身體素質,并在過程中發揮自主鍛煉的意識,這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創造了必要的發展條件。
結束語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條件不斷提升,文化素質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要求也有了極大的提高。所以,廣大的高中體育教育工作者,在新時代下應盡職盡責,將教育放在首位。體育教學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廣大體育教育工作者應認真研究和創新教學法,針對具體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不斷改進和提升,為國家輸出更多的體育人才。
參考文獻
[1]鄧志紅.高中體育交互式教學策略開展方法探究[J].新智慧,2018,(29):54.
[2]鄭品鋒.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體育教學創新思維探討[J].考試周刊,2018,(48):119-120.
[3]陳芳紅.新課改下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有效性方法探討[J].學周刊,2019,(18):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