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巖 鐘群
摘 要:良好的體育教育對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水平的發展至關重要。尤其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初中體育教師要徹底轉變傳統教育思想,注重體育教學改革和創新,在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進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這也是當前初中體育教學的根本目標。本文主要對初中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的可行性進行了研究,同時重點對拓展訓練實施的策略展開了詳細的分析。
關鍵詞:初中體育;拓展訓練;可行性;策略思考
一、初中體育教學中引入拓展訓練的可行性
(一)拓展訓練符合體育課改革需要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對體育基礎教育劃分了6個等級,每個等級包括社會適應、心理健康、身體健康、運動技能及運動參與五大目標。初中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目的在于,根據當前初中體育改革要求,在進行體育活動設計時,通過合理設置拓展訓練項目,為學生創造訓練機會,增強學生的體育運動技能、磨煉學生的意志、陶冶情操,達到拓展訓練的目的。而拓展訓練項目的實施,符合初中體育教學改革的需要,同時也滿足新課改提出的要求。
(二)拓展訓練項目有著積極的心理素質培養功能
基于我國傳統教育思想所束縛,使得體育教師過于注重理論知識講解,而忽視了當前初中生生理與心理方面的需求。在加上傳統落后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長期處于緊張、壓抑的環境中,長此以往會對學生的心理狀態造成影響。為了妥善解決好當前這一問題,體育教師要注重拓展訓練項目的優勢,將拓展訓練內容滲透到學生的行為體驗中,增強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使得學生在面臨各種挑戰時,能夠表現出從容不破。同時,學生通過動作技能的學習,有助于戰勝其心理恐懼,幫助其調節緊張的心理,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心理素質。
二、初中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實施的策略
(一)建設拓展訓練師資隊伍
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能否得到有效落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專業化的師資。根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目前國內體育教師沒有接受過專業的拓展訓練培訓,對于拓展訓練方面的能力仍然有待提升。在拓展訓練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較為模式化,往往體現出枯燥乏味,較為單一化,致使學生對于拓展訓練產生抵觸心理,導致拓展訓練教學無法順利實施。為了更好的保證拓展訓練的效果,需要結合具體實際情況,強化專業的師資建設,具體主要體現在以下內容:其一,學校要逐漸加大經費方面的投入,不斷完善拓展訓練基礎設施。在拓展訓練器材項目規劃過程中,要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其二,根據拓展訓練實際需要,不斷強化對體育教師專業培訓,增強體育教師拓展訓練專業水平。通過開展相關培訓教育工作,促使體育教師更好的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掌握好拓展訓練的目的,為后續拓展訓練項目的實施提供重要的保障基礎。
(二)制定拓展訓練計劃
合理的拓展訓練計劃對于實現拓展訓練目標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結合當前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訓練計劃,確保拓展訓練項目實施的合理性與科學性。首先,體育教師在開展拓展訓練的過程中,應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組織開展拓展訓練活動,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具體訓練中。同時,正確評價推測組織訓練所需要的條件,為訓練項目的實施提供重要的保障。其次,在拓展訓練項目實施過程中,要重點強化設計方面的管理,例如拓展訓練內容、相關設施等,對軟硬件進行全面構思,做好拓展訓練工作,以滿足體育訓練的內容。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根據拓展訓練項目,合理設計體育教學活動,充分發揮出課外活動的功能來延續拓展訓練的實施。最后,合理規劃設計項目實施程序。
(三)拓展訓練項目的實施
在拓展訓練項目的實施過程中,具體主要做好以下幾點工作:①安全提醒:教師在進行拓展訓練項目設計時,要給予安全因素足夠的重視。在具體訓練之前,需要將相關安全事項進行明確,使得學生理解這些事項。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安全訓練檢查工作,對整個訓練進行嚴格監管。②組織指導: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其自身的指導作用,針對項目實施的情況進行總結,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完成情況進行適當的啟迪,使得學生意識到拓展訓練帶來的感悟。③師生交流。拓展訓練作為一項體驗式活動,教師要加強學生之間的聯系,針對拓展訓練項目進行交流,提高學生的整體意識,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結語:綜上所述,體育教育作為初中教育的關鍵部分,對于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陶冶學生高尚的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體育教師要意識到體育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同時要意識到拓展訓練的作用,并根據當前教學的實際情況,將拓展訓練項目滲透體育教學中,不但有助于增強學生訓練的機會,而且極大的豐富了體育教學的內容,為學生創造了更多的鍛煉的機會,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達到初中體育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張澤平.上海市部分初中《體育與健身》課田徑教學現狀及對策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
[2]鄭明霞.拓展訓練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運用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8,33(3):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