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福春 宗和艷

摘 要:開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動,是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144” 主題式校本研修模式聚焦一個主題,通過“問題診斷—示范引領—課堂研磨—展示反思”四個環節,采取“確立主題—尋求策略—形成范例—總結提升”四個步驟,引領鄉村教師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努力轉變教學理念,刻苦練習教學技能,深入反思教學行為,有效解決教學困惑,促進自身專業發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關鍵詞:鄉村中小學;校本研修;實施策略
受城鄉發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條件不便、學校辦學條件不佳等因素影響,鄉村地區成為教育發展的薄弱環節。鄉村教師外出學習機會相對較少,開展有效的校本研修活動,成為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筆者課題組在重慶市銅梁區教育規劃課題“鄉村中小學校本研修現狀和實施策略研究”中,探索出“144”主題式校本研修模式,聚焦一個主題,通過“問題診斷—示范引領—課堂研磨—展示反思”四個環節,采取“確立主題—尋求策略—形成范例—總結提升”四個步驟,引領鄉村教師系統學習專業知識,努力轉變教學理念,刻苦練習教學技能,深入反思教學行為,有效解決教學困惑,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促進學校穩步發展。其具體操作如下:
一、精確診斷:確立校本研修主題
鄉村學校師資比較薄弱,教師在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在校本研修中開展診斷活動,可以幫助教師正視自己的不足,明確改進方向。診斷包含“診”和“斷”兩個環節。診是根據系統的教學理論,前沿的教學理念、扎實的學科知識,利用照相機、攝像機、錄音筆等先進的儀器設備,借助校本研修評價指標,采用問卷、觀察、聽取、記錄、訪問等一系列“診”的手段,多角度對學校教師的教學現狀、發展目標、教學困惑進行全方位的了解記錄,在數據搜集、整理分析、理性思考的基礎上,“斷”出學校教師亟待解決的教學問題,作為一次校本研修的主題。
二、示范引領:尋求解決問題策略
受地域等因素影響,鄉村教師的教學觀念相對落后,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在校本研修中合理示范,可以更新鄉村教師教育觀念,引領其尋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示范引領可以采用聘請知名專家和發揮學校骨干教師作用等方式進行。一是針對某一主題,聘請相關的知名專家到校,通過專題講座、研究課等形式做示范引領。老師們通過觀摩學習,借鑒名師名家的做法,感悟典型課例,提煉課例觀點,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二是充分發揮學校外出參加培訓的骨干教師作用,讓他們把學習的收獲帶回崗位,通過為本校教師上示范課,開展主題沙龍、微講座、師徒結對、集體備課等活動,實現優質資源的共享。課題組在實施培訓時,注重向參訓教師布置校本研修任務。如在“銅梁區骨干教師培養對象培訓”中,課題組給參訓教師布置了“六個一”校本研修任務:上一節示范課、指導別人上一節研究課,主持一次課堂觀察活動 、組織一次校本教研活動、做一次專題分享,以達到示范引領、帶動學校校本研修發展的目的。
三、課堂研磨:形成課堂教學范例
“課堂研磨”是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之一。“研”是基于教學診斷中的共性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對同伴的課堂教學進行解剖,分析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環節的安排是否合理,發現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促使教師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深挖教材內容、查找各種資料、精選教學方法、吸取集體智慧,實現自己觀念的更新,技法的積累。“磨”是基于教師的課堂教學具體問題,通過建立合作互學的同伴關系,不斷改進教學設計,磨出教師把握教材的深度、教師合作交流的默契、學生主體求知的需求和教師創新思維的火花,其最終目的是打造有效課堂。
在校本研修的課堂研磨中,最有效的方式是同課異構和異課同構。
同課異構是指多人或一人對同一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策略,整合不同的教學資源,實現相同教學目標的研磨方式。它從解決教師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出發,強調“同中求異,異中求同”,讓教師看到不同教學風格的人對同一教材內容的不同處理,不同的教學策略產生的不同效果,由此打開教師的教學思路,彰顯教師教學個性,從而引發團隊成員智慧的碰撞,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例如,在我區H校初中語文組校本研修中,選取了《背影》一文進行同課異構。第一組采取順向思維,抓住課文脈絡,從“開篇設疑,惦記背影”、“回憶往事,刻畫背影”、“父親離去,惜別背影”、“接到來信,再現背影”入手,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父愛的偉大;第二組采取逆向思維,從 “望父買橘”入手,抓住父親的外貌、動作、語言,再回溯到當時的家境,引導學生品讀父親對兒子的深愛;第三組采用跳讀法,以文中的四次流淚為突破點,引導學生從悲哀之淚、感動之淚、傷心之淚、思念之淚中,感受真摯的父子之情。三種設計分別從篇的理解、段的解析、線的串聯著手,讓父愛在背影的烘托下深沉感人。
異課同構是指教師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探究符合教學規律的共同的教學思想或教學模式,并進行同類推廣。其基本模式為選擇一個單元(章節)教學內容進行集體備課,探討教學目標及課堂教學策略,然后各教師根據集體備課總結的策略,自選課題,形成個性化教學設計,再通過多位教師上異課同構課,對此教學策略進行驗證、修改和優化。
四、展示反思:助力后續穩步提升
展示是將在校本研修中形成的成果,如教學課堂、教學設計、教學論文、成長故事、多媒體課件、教具學具、微課等公開展現,以達到成果推廣、輻射的效果。鄉村學校教學資源相對較少,成果展示對促進鄉村學校教學資源庫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反思是在成果展示中,引導教師進行系統的回顧、檢查、分析、研究、評價,梳理經驗、肯定已取得的成績,找出不足、汲取教訓,不斷完善,形成有利于專業發展的學習型組織,提升教師教學技能,營造一種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氛圍,形成新的課程意識,使個體價值與群體績效得以最大限度的顯現。
總之,“144”主題式校本研修模式可以更新鄉村教師教學觀念,改善其教學行為,提高其教育教學水平和研修能力,幫助鄉村學校豐富教學資源庫,構建教師專業發展支持服務體系,實現學校穩步發展。
基金項目:
該論文由重慶市銅梁區教育規劃課題tlkt-2019-008“鄉村中小學校本研修現狀和實施策略研究”支持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