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招英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網絡資源得到了十分廣泛的應用,給人們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將網絡資源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既能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究相關知識,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對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網絡資源的有效應用于開發,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網絡資源;有效應用;開發
一、網絡資源的作用
(一)提升教學的趣味性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采用“灌輸式”的方法進行教學,并且教學活動會圍繞著教材展開,這使得教學方法以及教學內容相對比較單一,導致學生對小學語文缺乏興趣,嚴重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升。然而網絡資源十分豐富,將其引入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既能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也能提升教學的趣味性,進而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之中。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網絡中的語文資源都能夠免費瀏覽與下載,即使部分需要收費,相較于書本費用,其價格也十分低廉,這給學生通過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提供了便利條件。除此之外,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還能使學生的學習活動擺脫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隨時隨地開展學習活動,這使得學生的學習更加靈活,既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助于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三)有助于充實語文素材
網絡資源不僅具有內容豐富的特點,而且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點,通過網絡,教師和學生可以瀏覽到各種新型的信息內容。學生通過網絡,能夠閱讀和瀏覽到最新版本的圖書,這既能拓寬學生的視野,也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語文素材,進而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有效應用于開發
(一)培養學生養成自主預習的習慣
網絡資源的應用為學生的自主預習創造了有力條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搜集與學習相關的內容進行預習。學生利用自己的課余時間通過網絡查閱相關資料,對即將學習的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內容的過程中,課前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搜集小興安嶺方面的資料,進而使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有初步的了解。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網絡資源內容豐富,并且檢索方便,教師以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快速的搜集所需內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網絡資源的這一優勢,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使學生能夠通過網絡資源自主探究相關知識,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質量。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富饒的西沙群島》這一內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搜集其他描寫景色的作品,這樣既能使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也能開拓學生的視野,同時還可以使學生把課堂知識延伸至課外,進而起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有目的的訓練學生的課外網上閱讀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應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和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寫作作品通過網絡進行分享與展示,在相互的交流中發現自身的不足并學習他人的優點。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還能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三)通過網絡資源突破重點和難點知識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不大,并且比較難以理解。這給學生的學習以及教師的教學都帶來了極大的難度,基于此,教師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幫助學生突破重點和難點,使抽象的知識更加直觀、更加具體,進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同時還能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和理解。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雅魯藏布大峽谷》這一內容的過程中,由于很少有學生能夠直接觀看到雅魯藏布大峽谷,因此會對課文內容產生陌生感,無法深入了體會和理解課文內容。為了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有關雅魯藏布大峽谷方面的資料,既可以是視頻資料,也可以是圖片資料,然后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帶給學生更加直觀的感受,幫助學生突破學習的重點和難點。在教學完成之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作為導游,向其他同學介紹雅魯藏布大峽谷的風景,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對網絡資源的有效應用與開發,既能夠豐富教學內容,也能夠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同時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應注重對網絡資源的開發和應用,充分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不斷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姚仲輝. 煥發活力的小學語文教學——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有效應用與開發[J]. 學周刊,2012,(28):196.
[2]劉茂銀. 小學語文教學資源開發與應用例談[J]. 當代教育論壇(下半月刊),2009,(11):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