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晶娜
摘 要:數學課堂測試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通過提高課堂測試藝術,有利于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的提升;通過課堂測試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學習中的難點與教學中的不足,為教學優化奠定基礎。實際中初中數學課堂測試中還存在一些問題,針對此本文研究中首先分析了初中數學課堂測試的意義,并結合實際教學經驗提出合理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數學測試;教學策略
數學課堂測試是評價教學質量、測試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途徑,提高課堂測試的藝術性,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展針對性學習;同時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采用分層測試中,也有利于因材施教的開展,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而言,可以在隨機測試中提高學生做題精準度。具體而言,其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初中數學課堂測試的意義
首先有利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數學隨堂測試,往往用來測試學生知識學習質量。但是對于全體學生而言,在學習完新知識后,即時開展測試,一般都會取得良好成績。因為教師剛講解完,測試過程中學生知識重點依據存在腦海之中,此時測試學生能夠鞏固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所以可以取得一個相對較好的成績。此時教師通過測試反饋來給予積極的評價,采用鼓勵性的語言對學生取得的成績進行評價,能夠有效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其次有利于學生數學知識學習。在數學課堂測試中,教師通過試卷、提問等方式開展測試,可以讓學生回顧已有知識、 應用新知,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而完善知識體系。而且在課堂測試中,經常采用隨機的方式完成,測試完成后學生小組之間、同桌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討論,一起研究問題的答案和做題思路。例如在測試中,學生出現新的問題后,優秀的學生會開動腦筋,不斷研究,完成新知的探究;而后進的學生則需要在教師幫助、小組交流合作之中不斷強化知識記憶與理解,進而實現對新解題思路的學習。
第三有利于因材施教的開展。我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在春秋時期即基于此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應用到現代教學中就要求教師了解每個學生學習情況、認知水平差異等,通過針對性的測試內容發揮每個學生的潛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具體到數學測試之中,通過分層設計能夠有效避免好學生“吃不飽”,后進學生“吃不了”的現象,真正實現因材施教。例如在隨堂測試時,教師可以借助學情分析,設計兩套測試試題,一套是基礎性知識,要求每個學生都完成;而另外一套具有拔高性的測試,要求知識基礎較好、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完成。通過這種分層的方式來考察不同能力、不同知識基礎學生的學習情況,并在隨后教學中針對性優化,落實因材施教策略。
二、初中數學課堂測試的應用策略
在前文研究中,主要對初中數學課堂測試的意義進行了分析。作為一名教師需要在不斷學習、發展的基礎上,來創新測試方法、完善測試內容,進而提升課堂測試質量。在實踐中,本文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開展。
2.1分層測試,促進全體學生的發展
由于學生已有知識基礎、認知能力、家庭生活環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其在數學學習素養也是千差萬別的。也正因為此,在隨堂測試中要根據學生實際數學水平,對測試內容進行分層設計,通過作業內容層次性,讓數學測試貼近每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同時通過這種方式,也讓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有所選擇。例如與傳統一刀切測試模式相比,測試的分層設計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業強調了學生之間的差異,實現了“因材施教”的理念。一般情況下會可以將測試內容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淺層次、鞏固性測試,即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完成的,題量一般、難度較低,特點是能夠緊扣教材內容,學生完成中可以強化對課堂知識的掌握,屬于基礎性測試。第二層次屬于具有一定難度的強化型測試。特點是接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域,大部分學生在已有知識基礎上,需要在深入思考基礎上完成知識學習。目的在于鞏固課堂知識,提升知識應用能力,樹立學生數學學習信心。
2.2豐富測試內容,突出數學情感、態度測試
在傳統測試中,過于關注學生數學知識的測試,而忽略情感、態度等方面的測試。針對此教師在隨堂測試中,要不斷優化測試內容。教師一定要將主動權和自主權歸還到學生手上,突出對數學知識情感態度的測試。具體實施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促使測試內容個性化、多樣化、層次化、科學化,展開因材施教,促使每一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全面提升。其次在課堂測試中,教師要為學生打造一個和諧、自由;寬松、愉悅的測試氛圍,在測試內容中突出教學重點與難點,不斷提升測試內容的難度,促使學生通過測試獲得提升。
2.3積極利用測試結果,引導學生成長
數學課堂測試應用,目的在于帶動課堂教學節奏,激發學生關注力;同時也要借助課堂測試來促進學生發展,了解學生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但是面對數學測試中對學生的表現、學習態度、努力程度等考核缺失、引導作用弱化的現象,教師要積極給予評價,體現教學測試的過程性。同時將這些測試作為最終學業成績的一種參考,有效避免“一考定終身”的評價弊端,讓教學評價更加客觀,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現如今課堂測試已經成為學生課堂獨立作業的一項重要活動,是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有效途徑。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不斷激勵和引領,就會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測試結束之后,教師給予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因此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一定要積極鼓勵學生,挖掘學生的優勢和潛能,促使學生快速提高。
三、小結
本文研究發現,有效進行學生課堂測試,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開進行測評,這樣不僅不會打擊差生的信心,反而會激起他們學習數學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擁有濃烈的學習氛圍,讓師生的感情得到進一步增強。因此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對課堂測試進行更多實踐,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任捷.試論初中數學解題教學中隱含條件的應用[J].學周刊,2017(14):190-191.
[2]吳榮霄.初中數學試卷,我這樣評講[J].教育科學論壇,2010(04):51-52.
[3]梁盈,吳平生.初中數學測評課教學策略研究[J].中學數學研究(華南師范大學版),2018(22):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