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艷 王智莉 楊曉紅
【摘要】課題組運用認知語言學、教育心理學、二語習得等理論,從教師、學校、家長、社會等層面,對河北省普通高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對策研究,以提升高中生的認知能力與情感素養。
【關鍵詞】高中英語;教學問題;對策
【作者簡介】張文艷(1979-),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方向;王智莉(1982-),女,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外國文學與文化方向;楊曉紅(1971-),女,河北張家口人,河北北方學院外國語學院英語系,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普通語言學。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科學規劃“一般課題,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省普通高中英語教學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1604450”。
一、高中英語教學問題
結合現狀調查報告數據,課題組發現,京津冀協同發展背景下河北高中英語教學在學生、教師、學校、家長、社區等層面存在諸多問題。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課程目標了解程度明顯低于教師了解程度。對閱讀、寫作等課型的喜歡程度低于教師重視程度,英語多種課型的重視程度有待調整。學生協調協作能力、思考總結能力、價值感、競爭力、理性認識能力等隱性能力需求偏低,文化需求有待進一步滿足。學生合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等隱性能力很低,情感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外部動力不足,學校、家庭、社會的要求及學生所處周圍環境等外在動機有待加強。同時學生還存在煩躁、緊張、郁悶或自卑等多種消極情緒與語言環境差等學習困難。學校領導、教師等相關人員的教育理念與專業素養需要更新與提高。交際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有待重視,歸納學習法、快速誦讀法、思考學習法、目標學習法等有效學習方法有待加強引導,課中口頭練習、課文引入等教學環節有待加強,看英語短片等教學活動有待提上日程,書面評價方式有待重視,學生創新能力、反思能力和心理素質、情感素質等提升點有待側重。學校方面,教學評價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整合力度有待提高,校園人文氛圍有待進一步營造。家長方面需要建立科學教子觀念,加強教育方法學習,掌握科學教子方法。家長有待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需要加入學生教育工作中,進而加強與學校、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溝通與合作。社區方面要提升社區教育管理者的數量與質量,并在現有資源基礎上,做好高中學生志愿者組織的溝通、組織、接納與整合工作,開展并推廣高中學生志愿者進社區活動。
二、教學對策
1.全面解釋語言意義,提高學生一般認知能力。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的創建、學習及運用必須能夠透過人類的認知而加以解釋,把人們的日常經驗看成是語言使用的基礎。對一個語言表達式的意義要進行全面解釋,考慮意象、隱喻、心理模型以及對世界的樸素理解,在一般認知中尋找語言現象的類似物。基于此,教師要革新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認真學習并合理運用認知語言學及其意象圖式、隱喻認知理論等知識,吸收心理學關于人類范疇化、注意、記憶等研究成果,提高原型范疇理論在音位、詞法、句法層面上的解釋力,將語音隱喻、語法隱喻等運用于英語教學中,使動覺意象圖式、形式空間化,重視交際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加強課中口頭練習、課文引入等教學環節,增加看英語短片等教學活動,積極營造語言環境,強化課堂拓展與訓練,加強聯想與想象,激活學生大腦里的概念,促進詞匯意義理解,加強個體認知與體驗,緩解學生英語學習困難,調動其協調合作能力、理性認知能力等隱性能力需求,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與實踐能力。學校方面,要提高現代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整合力度,積極創造條件,加強信息技術培訓、多媒體教學、網絡資源開發力度,鼓勵英語教師積極構建新型教學結構,探索新型教學模式,開發并合理利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英語教學資源,在課堂內外交替運用多種媒體,充分調動學生視聽等多種感官協同能力,提供全方位語言技能訓練。家長方面,要適時調整家庭教育重心,有效解決溝通難題,了解孩子真實需求,調節孩子心理,培養認識基礎。社區方面,要與學校加強聯系,培育高中學生志愿參與社區人文環境建設的意識與能力,結合社區傳統優勢與學生興趣需要,開展并推廣高中學生志愿者進社區活動,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社區感,體驗心理感受,進而提高認知世界的水平與能力。
2.推動師生教與學的相互作用,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教育心理學著重研究學生接受知識與技能的學習理論,關注學生本身的體質和心理發展的關系以及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心理因素。學與教相互作用過程這一系統過程包含學生、教師、教學內容、教學媒體和教學環境等五要素,由學習過程、教學過程和評價/反思過程三種活動過程交織在一起。鑒于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理論素養,加強教育心理學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提高自身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現象和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道德規范及其個性形成等心理規律,推動組織學習與課堂管理,幫助學生應對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難與挑戰,以最好的效果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教師要學習心理結構與模式、教育評價和心理測量以及教師心理等,深刻理解有關教學措施的心理學依據,主動科學地駕馭教學方法與教育手段,改良教學模式,豐富自身教學藝術。教師要深入學生群體,研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能動性,了解學生個性特點、心理活動與衛生、學習心理、動機、方法、能力、習慣,有的放矢地實施“因材施教”,采用不同教學方式,重視交際法、討論法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采用歸納學習法、快速誦讀法、思考學習法、目標學習法等不同學習方法進行有效學習,進而緩解學生煩躁、緊張、郁悶、自卑等消極情緒,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思考能力、反思能力、價值感與相對競爭力,最大限度發揮教育功效。教師要關注文化背景對英語學習的影響,引導學生正向提升文化需求,主動了解英漢文化差異,降低文化差異對語言的負面影響,積極利用文化促成文化載體——語言的習得與養成。同時教師要優化教學評價,增加評價方式與活動,讓學生參與評價標準制定與評價過程,提高書面評價方式頻度,緩和評價語言對學生的情感沖擊,保護學生自尊心,提升學生認同感,進而提高教學參與度,激發學生潛能與學習動機,保持學習熱情與對教師的教育情感依戀。
學校方面,要加強“精神景觀”建設,營造現代教育和諧、融洽的人文氛圍,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全體師生感知和認同的氣氛或環境,促進學生產生正面心理效應,促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同時學校還要聯合家庭教育,加強家長與學校、教師尤其是班主任的溝通與合作,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形成合力,從教學參與、調節學生心理、考試反饋等方面強化家長的作用。通過家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和與教師的及時反饋,從側面幫助教師全面認知學生的心理狀態、情感變化與能力水平,以便發現學生潛能,進行有針對性的挖掘與提升,也為學生評價提供全方位信息。學校要積極利用社區教育,助力高中學生志愿者進社區活動。同時社區要做好高中學生志愿者組織的溝通、組織、接納與整合工作,結合社區傳統與學生優勢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為學生提供外部、社會性環境,同時也為多維度評價學生提供評價內容,提升學生社會知識與經驗、情感體驗與社交能力,進而增強學生外部學習動力。
3.提高“可理解輸入”的量與頻率,提升學生情感素質。二語習得理論認為“習得”方式比“學得”方式更為重要。“習得”指學習者通過與外界的交際實踐,無意識地吸收并流利、正確地使用該語言。克拉申的監控理論認為學習者是通過對語言輸入的理解而逐步習得第二語言的,其必備條件是“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只有當學習者接觸到的語言輸入是“可理解的”,并且接觸到足夠的 “可理解語言輸入”,而且這些輸入略高于語言獲取者現有的語言水平時,同時也能注意語言的意義信息而非語言形式時,語言的“獲得”才能產生,才能積極推動學習者習得第二語言。除此以外,情感因素對語言習得也同樣產生重要影響,最終影響語言習得的效果。情感因素是人在活動中對人和客觀事物好惡傾向的內在心理反應,影響人的態度與行為。人與人之間建立良好情感關系,可以使人產生親切感。有了親切感,就會增大相互吸引力及彼此的影響力。若沒有建立良好的情感關系,就會造成雙方一定的心理距離。而心理距離是一種心理排斥力、對抗力,會產生負影響力。
鑒于此,教師應考慮到學生所學英語的“可理解輸入”的重要性,注意“可理解輸入”的吸收狀況。教師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語言水平,適時調整教學內容與授課進度,采用培養英文語感和英文思維的教學方法,提供足夠量的高于學生現有水平的語言材料,讓學生在一定時間內有足夠反復接觸次數與持久時間,使學生自然接受或增加英語交流語感的有效輸入,理解語言含義,使之轉換成自己的語言能力。教師還要拉近與學生的情感距離,傾聽學生意見,獲得學生的心理認同,培育共同價值觀,增加彼此的情感交流,建立親近感、信任感,對不良情緒、情感及時調整,積極提升班級教學管理,促進教與學良性運行。學校方面應重視與學生的情感溝通,組織決策層和公共關系部要引導全體員工重視和關心此項工作,號召全體教師參與、配合與支持,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爭取與學生的情感交融,拉近學生與學校的心理距離,讓學生以校為家,自主探索,積極進取。家長方面需要加強教育方法學習,建立科學教子觀念,掌握科學教子方法,逐步解除親子溝通障礙,拉近親子距離,貼近孩子心理。社區方面,要不斷提升社區教育管理者的數量與質量,使學生學會融入社會,拉近與社會的情感距離,感受社會溫度,預知社會需求。
參考文獻:
[1]吳曉威,鞠墨菊.現階段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及解決建議[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5(2):67-71.
[2]張海濤.新課程改革下高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才智, 2015(9):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