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綠昌

摘要:我國的教育經歷了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的過程,教育模式的轉變與社會發展密切相關,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是相互促進的,由于各學科自身特點的差異,不同的學科其教學方法不同,就數學而言,數學是一門邏輯推理類學科,它是其他邏輯類學科的基礎,因此學好數學對于其他學科的學習至關重要,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教學方法的運用,相比其他學科而言,數學學習的技巧性更強,在初中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全等三角形的證明是初中數學學習中一個重點的知識點,對其教學要注重方法,本文結合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的證明過程進行分析,希望通過本章知識的學習,可以拓展學生的解題思維,為學生在實際解題過程中提供思路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證明總結、拓展思路、探究
引言: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我國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斷的創新發展,教學方式越來越注重效率性,以及對于學生的思維拓展,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只有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才能更高的提升其教學效率,在學科教學中,老師不僅要注重理論教學,還要注重實踐教學,尤其是數學教學,老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方法的創新,注重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不要要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同時還要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幾何證明是數學學習中一個重要的部分,考察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學生通過學習幾何證明,可以構建自己的空間思維,對于培養學生縝密的數學思維具有重要作用。
一、已知兩組三角形兩角及其夾邊相等,證明全等過程分析
在本章節學習時,為了讓學生進一步加強對全等三角形定理的理解,老師可以采用推理驗證法教學,通過給出一組條件,驗證全等三角形的定理,通過這種方法教學,可以是學生具備對數學知識的探索精神,做到不唯書,只唯實,這是數學學習必須具有的思想,要具備質疑精神[1]。例如,已知兩個三角形的兩個角相等,并且其一條邊也相等,證明這兩個三角形全等,在解決證明題時,老師要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從題目中的給出的條件出發,分析這些條件對解答問題特別重要。下文將通過具體的例題分析分析。
例題解析:如圖,在△ABC和△A′B′C′中,如果∠A=∠A′,∠B=∠B′,并且BC=B′C′,那么△ABC和△A′B′C′全等嗎?試證明。
證明:在△ABC和△A′B′C′中,
∵∠A=∠A′,∠B=∠B′,
∴∠C=∠C′
又BC=B′C′,∠B=∠B′
∴∠△ABC=∠△A′B′C′ (ASA)
∴△ABC≌△A′B′C′
如上所述,這是通過已知條件兩角及其一邊來證明全等的例子,通過證明三角形全等,我們可以發現其推理過程邏輯性較強,通過證明三角形全等的學習,我們對于定理的理解會更加深入,知道兩個三角形的兩角及其夾邊相等,那么這兩個三角形是全等的。
二、通過證明三角形全等關系證明兩直線相等的教學
幾何證明題之間有一定的聯系性,在學習全等三角形的證明這章節的時候,我們可以利用證明全等關系來解決其他的問題[2]。這是利用的是數學上的轉換思想,因此學會證明三角形全等,我們可以將這種思想應用到更多的解題中,數學的學習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我們善于總結數學經驗,學習解決數學問題的思想,數學的學習要學會舉一反三,將知識學活[3]。另外在三角形證明題的學習過程中,要學會善于尋找設問以及條件之間的聯系性,通過某個條件,我們可以得到什么結論,通過這種解題思路,關于全等三角形的證明就會容易很多,另外善于思考也是解答幾何證明題的關鍵。
例題:已知:如圖△ABC中,BD⊥AC,CE⊥AB,BD、CE交于O點,且BD=CE 求證:OB=OC。
分析:欲證OB=OC可證明∠1=∠2,由已知發現,∠1,∠2均在直角三角形中,因此證明△BCE與△CBD全等即可。
證明:
∵CE⊥AB,BD⊥AC,則∠BEC=∠CDB=90°
∴在Rt△BCE與Rt△CBD中
∴Rt△BCE≌Rt△CBD(HL)
∴∠1=∠2,∴OB=OC
在上述題型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利用兩三角形全等的關系,得出條件,最終得出OB=OC的結論,利用這種證明方法解決幾何問題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三、三角形全等證明在數學解題中的拓展應用
三角形的全等證明在數學解題中應用較為廣泛,學生在學習本章節的時候,要培養自己靈活的解題思維,要能夠做到活學活用,這就需要學生在學習掌握已知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拓展,這樣可以使自己對于幾何證明知識的理解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學會根據依據條件進行推理,這是數學中比較普遍的解題思路[4]。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學會用幾何思維去看待問題,學生不能有思維局限性,這樣不利于幾何證明題的學習,要善于觀察,總結解題思路,并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不斷的擴展,同時在學習中,要多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提升自己解題能力,具體分析教學以下題解析為例。
例題分析:已知:Rt△ABC中,∠ACB是直角,D是AB上一點,BD=BC,過D作AB的垂線交AC于E,求證:CD⊥BE 。
分析:由已知可以得到△DBE與△BCE全等
即可證明DE=EC又BD=BC,可知B、E在線段CD的中垂線上,故CD⊥BE。
證明:∵DE⊥AB∴∠BDE=90°,∵∠ACB=90°
∴在Rt△DEB中與Rt△CEB中 BD=BC BE=BE
∴Rt△DEB≌Rt△CEB(HL) ∴DE=EC又∵BD=BC
∴E、B在CD的垂直平分線上
即BE⊥CD.
四、結束語
初中教學是學生接受教育階段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掌握基本的數學邏輯思維,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嚴謹性,在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證明這一章節的學習中,老師應該注重科學教學方法的引導,老師可以先從訓練學生的空間思維出發,學生具備了空間思維能力,才能為解決空間幾何問題鑒定基礎,在幾何證明類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明白證明的嚴密性,推理環環相扣,通過三角形全等的證明教學,拓展學生的解題思路,這對于提升初中生數學學習能力具有加大幫助。
參考文獻:
[1]宋炎娣? . 探索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的證明總結和拓展思路[J]. 考試周刊, 2018.
[2]謝永福. 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全等三角形解題策略初探[J]. 文理導航(中旬), 2017(4).
[3]. 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課堂教學探究[J]. 讀寫算(教師版):素質教育論壇, 2017:95.
[4]常海偉. 探究初中數學全等三角形的證明總結和拓展思路[J]. 數理化學習(初中版), 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