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玥
摘要:隨著中國創業環境的改善與政策的支持,企業間的競爭隨之加劇。兼并和收購已成為多數公司努力生存擴張的方式之一。最近共享經濟在我國飛速發展,這個行業的企業并購開始增多。本文關注的永安行并購哈羅單車是行業內的第一個合并案,也是還在焦頭爛額的其他共享單車企業密切關注的對象。期望以此例對以后共享經濟其他企業的發展與并購提供一定的建議。
關鍵詞:共享經濟;風險識別;企業并購
一、企業并購背景
(一)并購企業概況介紹
永安行成立于2010年08月24日,是國內第一批進行有樁共享單車運營的公司。直到2017年底永安行已先后在全國近三百個地區投入公共自行車項目及后期維護。2014年到2015年,永安行通過政府公共自行車獲得的營收占當年總營收比例為:100%,未曾有共享單車方面的收入。而2016年變為99.88%,永安行剛開始接觸共享單車,成效甚微。所以,作為新上市公司,其選擇并購其他合適的共單車企業來拓寬業務與增加營收。
哈羅單車是一家專業共享出行服務商,全稱為上海鈞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后文稱“哈羅單車”)的核心經營業務,致力于讓用戶出行輕活又自由。為用戶提供便捷、綠色的共享出行服務,還能夠緩解嚴峻的道路堵塞和環境污染。
(二)并購動因
1.共享單車企業面臨激烈競爭
2.政府干預。國家政策積極擁抱共享經濟,對共享單車加強了規劃管制。
3.永安行想迅速進入共享單車市場
二、企業并購風險識別
(一)戰略風險
戰略風險會一直存在于各企業并購的過程中,且通常發生在企業并購前沒有提前準備一個未來發展規劃的情況下。永安行增加對公共自行車的投入來侵占市場,減少失誤,利用出色的產品和后期管理來打響公司的品牌名聲,進一步保障產品能后續獲得更多的獨家市場。關于戰略模式選擇風險,若并購失敗企業不僅不能變得更強勁反而會因此被拉下自己的梯隊。
(二)融資風險
永安行收購哈羅單車是采用股權融資,能夠短時間內得到所需的足夠多的資金,相應也伴隨著一定的成本。雖然沒有償還風險,但手續復雜,需滿足證券法法律條款,通過證監會批準,時間長且成本較大。影響還有稀釋股權、降低每股盈利,這都有可能損害部分永安行股東利益。
(三)支付風險
主要包括三類:用現金支付所產生的流動性風險及償債風險;股權支付的股權稀釋風險;杠桿支付財務風險中整合風險的償債風險。
三、評價及建議
在并購哈羅單車項目中“運營權風險”、“市場風險”、“經營整合風險”、“文化整合風險”這四個風險因素占據很大比重,在并購哈羅單車過程中,需要對這4個風險因素的防范引起特別注意,風險控制和應對措施要特別注意加強。
(一)運營權風險
從整個并購風險評價體系中我們可以看出,永安行選擇了哈羅單車,以100%股權進行并購且將并購后的企業交給哈羅單車團隊來打理,對哈羅單車團隊十分信任,但也說明哈羅單車所經營的無樁共享單車是永安行的短板,對于市場、經營等各方面的不了解使得它在剛合并時只能依靠哈羅單車來發展,所以運營權交到了被并購方哈羅單車手中這將使得永安行不能通過合并迅速打入共享單車市場。所以,永安行應該從自己的團隊中選派出比較了解哈羅單車及其運營、產品、市場等方面的優秀管理人員參與到并購后的企業運作中去。
(二)市場風險
關于合并后的公司產品生產,產品設計,市場定位等多方面基礎決策都與市場有關。若合并后的公司推出的是一種新產品,想要擠進這個新的市場,若想能夠替代一些現有的較受歡迎的產品;而消費者需要一定的時間給予新產品信賴并轉換產品的使用習慣,所以一定時期內的市場風險難以避免,要注意防范。再者,這次合并對二者與一級梯隊的市場競爭助力不少。
(三)經營整合風險
是指企業會因為經營上的調整,會使經營中涉及到的產品、市場等方面在并購后出現困難的風險。并購后的企業規模會因此擴寬,所擁有的業務也增多,若沒有重新分配各種資源,整合后的經營策略也不被認可和執行的話,就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企業應該根據市場風向結合并購之后的企業狀況調整經營策略,了解并迎合客戶需求,降低經營整合風險。
(四)文化整合風險
文化沖突的破壞力巨大,影響同樣也十分深遠。如若并購雙方文化未能良性融合,不僅會影響企業的組織結構,減弱企業內部凝聚力,長此以往還可能會在集團內部形成不同的利益派別。據統計顯示,所有的資產重組失敗率大概為57%,而在失敗的案例里,有80%以上要歸咎于未能實現良好的企業文化整合。所以在參與并購前就要了解對方的企業文化,盡可能選擇與自己文化相似的企業。這樣的話,文化整合會更容易,對企業的消極影響也會更少。
四、結語
本文中的永安行與哈羅單車同屬于共享經濟下共享單車行業,永安行選擇用并購方式進入共享單車市場獲利及拓展業務。對于企業并購,尤其是共享經濟各行業的企業并購提供了一定的參考意義。企業并購前的準備工作一定要齊全,并購后的整合工作也要注意持續關注。留下熟悉公司的管理層有利于企業更合理決策,更穩定的發展。永安行與哈羅的抱團是強強聯合,未來與摩拜等抗衡指日可待。
參考文獻:
[1]余燕妮.企業并購績效及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D].吉林大學,2012.
[2]王萍.外資并購我國上市公司績效的實證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0(4):115-116
[3]王京,羅福凱.混合所有制、決策權配置與企業技術創新[J].研究與發展管理,2017,29(2):2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