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曉紅
◆摘 要:琵琶作為中華民族音樂演奏的傳統樂器,在中國古代彈撥類樂器史上已經存在兩千多年了。現如今,電子產業的發展使演奏樂器不斷豐富,琵琶作為傳統的演奏樂器在現代應該如何運用,琵琶演奏者如何進行琵琶演奏技術的創新發展,繼續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呢?本文將重點闡述我國民族傳統樂器琵琶演奏藝術的總結和歸納,為琵琶演奏藝術的深度研究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方面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琵琶;歷史發展;現代創新
一、琵琶演奏技術的歷史演進
在琵琶演奏發展過程中,出現了兩次古代輝煌時期,第一個時期就是公元七、八世紀的隋唐時期。這一時期,南北方文化、貿易往來密切,特別是在絲綢之路開通后,琵琶隨著當時流行的燕樂傳入、發展起來。在當時,上至王宮貴室,下至平屋陋巷,演奏琵琶都受到了極大歡迎,琵琶也因此成為一種雅俗共賞的樂器。隋唐時期,琵琶發音演奏技術主要是通過選取動物的筋、皮作為琴弦的原材料,使用弦子輔助彈奏。此時的彈奏指法主要為正撥和反撥,琵琶彈奏出的音響洪亮,粗獷剛健,符合當時北方游牧民族的音樂文化。
第二輝煌的古代歷史時期為明清時期,上一時期流行的撥子彈奏已被廢止,琵琶的演奏改由豎抱,左手的推、拉、吟、揉等指法開始成為琵琶演奏的盛行演奏方式。不僅如此,音品柱的再次增加,使右手逐漸擺脫撥子的束縛,這樣更有利于靈活多樣、變化非凡的彈奏指法的發明與推廣,新發展出來的彈法主要包括“彈”、“挑”、“滾”、“掃”、“拂”、“扼”、“分”、“勾”、“抹”等。根據有關統計,琵琶彈奏的左授、右手彈奏指法多達五、六十種。由于指法演奏的多樣性,使琵琶在音色上漸趨走向細膩與柔潤。在這一時期,琵琶已經成為了一種可以獨立演奏的樂器,不需要再借助其他的樂器一起演奏。
二、琵琶演奏技術的現代創新性研究
在本世紀繼“女子十二月坊”后又出現了“東方魅力”,“女子五月坊”,“林月冉冉”等一大批新民樂組合。她們除了用古箏、琵琶、揚琴、二胡等民族樂器演奏配以流行音樂伴奏的著名中國傳統樂曲外,還融合拉丁,爵士、搖滾等諸多西方流行元素。這些新鮮的聲音受到了人們的歡迎,但也引起了社會上對此不同的看法。在歷史演進過程中,琵琶的演奏技術不斷被演奏家們借鑒、融合、發展、創新,不同風格的琵琶演奏家相互學習,使得琵琶得演奏技術理論不斷豐富、成熟。很多人說這是傳統文化繼續生存于現代生活中的一條出路,流行元素的加入對傳統音樂的普及和傳播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而現代音樂元素與傳統音樂相結合并創新是發展之必然,它將為傳統音樂注入新鮮血液,將更加受到人們的喜歡。
(一)傳統演奏技術的繼承
所有能夠發展至今的傳統樂器、演奏技術都具備了獨特的優勢,這些演奏技術之所以能夠流傳下來,是因為其內在具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琵琶演奏技術的現代創新發展中,演奏者要注意對于傳統琵琶演奏技術的繼承,積極學習、吸收傳統演奏技術的優點,對于十分優秀的傳統演奏技術可以直接繼承,在此基礎上再談琵琶演奏技術的現代創新。例如:在琵琶傳統的演奏技術中,左手、右手指法有不同的歸納系統。左手指法可以分為兩個系統:按音系統、推拉系統,右手指法可以分為兩個系統:彈挑系統,輪指系統。在演奏技術的運用中,就應該掌握長期發展下來的成果,在充分學習、了解、掌握前人的基礎之上在進行創新。
(二)通過不斷練習進行演奏技術的創新
俗話說:“熟能生巧”,演奏者要想進行演奏技術的創新,就需要對此事物進行十分深刻的認識。在進行琵琶演奏技術的創新發展中,演奏者就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在反復練習中逐漸掌握琵琶技術的精髓,在深諳演奏技術基礎之上,才能根據時代特點和自身發展進行演奏技術的創新。例如:我國當代著名的琵琶演奏家和教育家劉德海先生,作為我國琵琶演奏的領軍人物,不斷創新出琵琶演奏技術。在向劉德海先生學習中,可以發現,他從小就開始學習彈奏琵琶,到2018年,80歲高齡的他已經數不清演奏了多少場琵琶曲目。在彈奏琵琶等樂器的60年中,通過不斷地練習對琵琶演奏技術進行繼承與創新發展。所以,要想讓琵琶演奏技術與現代相融合,就要通過練習真正了解琵琶的演奏,真正理解傳統的演奏技術,在傳統中發現優點與不足,結合現代進行進一步的創新發展。
(三)加強文化底蘊,提高審美能力
一首首的琵琶演奏曲中,飽含的是濃濃的情感。一首首琵琶曲的詞,都是古人的心境。要真正演奏好琵琶,演奏者就需要自身具有扎實的傳統文化底蘊,積累歷史文化知識。只有在熟悉歷史的基礎上,提高審美的能力才能演奏出獨特的琵琶曲目。例如:在演奏琵琶曲目《霸王別姬》時,演奏者要具備關于楚霸王項羽的知識,了解曲中人物的人生經歷,結合經歷揣摩出人物的心境變化,通過對情感的把握,才能彈奏出情真意濃的曲子。琵琶演奏中,演員要通過情打動聽眾。在表現霸王親手結束最愛之人的性命時,演奏要極慢輪、細密輪、急揉弦、推拉弦相結合的手法,以此來表達霸王在別姬時的愛慕依戀之情,同時要與樂曲的戰斗場面形成強烈對比,生動形象地演奏出霸王在別姬時的人物心理動態,琵琶彈奏的音調要哀婉、動人、催人淚下,表現出沁人肺腑的藝術感染力,演員要將自己的情和技完美統一。
三、總結
“傳統是相對凝固的,但不是不變的,它通過不斷重鑄實現向前發展,絕對不變的音樂藝術是不存在的。”而時代的變遷,人們對于藝術的追求也呈現出不同的特點。琵琶作為傳承至今的樂器與演奏藝術,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要想琵琶演奏不斷發展下去,琵琶演奏者就需要進行不斷地創新,將中國優秀的傳統音樂藝術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任雙.剛柔相濟、虛實相映——談琵琶新技法在創作中的運用[J].美與時代,2016(06).
[2]侯曉樂.琵琶輪指演奏技法在音樂作品中的運用[D].沈陽音樂學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