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
摘 要: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應設立規范的組織機制,確保社會實踐立項弘揚新時代主旋律,組織過程嚴密,注重凝練社會實踐特色,確保實效,鼓勵先進,達到良好育人效果。
關鍵詞:高校;社會實踐;組織機制;探索
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積極引領教育廣大青年學生在切實感受新中國成立70周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堅定“四個自信”,在加強志愿服務中增強使命感和責任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以實際行動投身打贏脫貧攻堅戰,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勇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社會實踐的過程,有助于引導學生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新時代追夢征程,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匯聚磅礴青春力量。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應力求實效,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力求深入實際,切不能走馬觀花;應確立牽頭部門,設立規范的組織機制,確保社會實踐活動走向深入,以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1 確保社會實踐立項弘揚新時代主旋律
高校應對暑期社會實踐的內容、類別等進行宏觀整體把控,確保實踐活動關注當代中國實際,弘揚新時代主旋律。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中國成立70年的成就觀察等為主題,開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宣講交流活動,以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為契機,聚焦祖國發展的重要地點、重點區域、重大事件、主要成就,開展考察參觀、專項走訪,國情調研、通過向書本學、向實踐學、向群眾學等多個渠道,在切實感受祖國發展變化的生動實踐中升華愛國情懷,勇擔時代責任,貢獻青春力量。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通過成立理論普及宣講團、歷史成就觀察團、依法治國宣講團、教育關愛服務團、文化藝術服務團、愛心醫療服務團、美麗中國實踐團等形式,圍繞開展理論宣講、紅色教育、創新創業、課題研究、助學支教、特殊關愛、開展醫療政策宣傳、投身精準扶貧、鄉村振興等重點,通過實地考察、社會調查、教育宣傳等實踐方式,注重實踐與專業相結合,突出特色和創新,指導學生深入農村基層、鄉鎮企業,鍛煉學生能力的同時也取得良好的社會效應。
2 思想重視,組織嚴密
2.1 召開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動員會
高校應高度重視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為了調動廣大同學的積極性,營造人人主動參與暑期社會實踐的良好氛圍,可在各班級召開暑期社會實踐動員會,積極發揮學生會社會實踐部帶頭作用,教育引導青年學子在實踐中牢記囑托,不負使命,切實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新時代中國青年提出的“六點要求”,在服務群眾、服務基層中不斷增強社會責任感,貢獻青春智慧;在實踐中不斷發揚優秀品質,傳承愛國精神,展示學子良好風貌。
2.2 配備專業指導教師,確保社會實踐專業性
充分發揮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芍贫ㄕ?,鼓勵專業教師參與并指導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積極做好專業教師對接工作,鼓勵專業教師參與指導社會實踐,并為參與社會實踐的教師提供良好的政策、資金支持等。要求專業教師,從專業的角度對于實踐活動內容和調研結果進行指導和分析,保證了實踐活動成果的可行性和專業性。
2.3 確保社會實踐申報、實施全過程科學化
緊扣時代主題,確定學校社會實踐主題,按照“選題精準化、成果實體化、傳播立體化、項目常態化”的原則,通過組建團隊和規劃設計,以社會調查、志愿公益、國情觀察、理論宣講等多種形式開展社會實踐。除了配備專業教師,學校可以對社會實踐活動主題、內容、地點進行統一審查與調度,確立以紅色教育、教育關愛服務、專業知識實踐與應用為重點的社會實踐內容,實踐地點確保涵蓋廣,實踐活動確保不流于形式,切實有效果。
2.4 開展出征前培訓
高校認真組織召開暑期社會實踐出征培訓會,對全體社會實踐團隊成員全覆蓋,對社會實踐中運用的專業知識、服務技能、實踐安全、實踐紀律、活動注意事項、應急預案等內容進行培訓,確保社會實踐活動開展抓手。做好活動組織實施的制度規范、突出過程管理,做好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的應對預案。
2.5 做好保障、過程把控工作
高校應對社會實踐團隊給予資金、專業知識等各方面條件保障,確保社會實踐活動從立項到實施全過程保障,確保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對社會實踐全過程進行把控,確保社會實踐活動不偏離主題、不“偷工減料”。
3 注重凝練社會實踐工作特色
3.1 注重社會實踐與所學專業相結合
社會實踐應注重將學生的社會實踐與所學專業知識相結合。實踐隊伍可以利用所學專業知識、技能,廣泛開展了理論宣講、教育幫扶、文化宣傳、生態環保、助力扶貧等多種形式的志愿服務活動。廣大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為基層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加深對國情省情和社情民情的理解,認清青年一代的使命與責任,從而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樹立“四個自信”,更加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如藥學專業學生的社會實踐可以涉及安全用藥宣傳、居民用藥調查、過期藥品回收等問題,或走進醫院、社區居民家中、或走進街道藥店進行用藥調查及安全用藥宣傳,使學生在社會實踐的同時可以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學以致用。
3.2 主題鮮明,形式多樣
高校應確保社會實踐活動主題鮮明,重點突出,形式多樣。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可以開展宣講報告、學習座談、調查研究、政策宣傳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前往教育資源匱乏、基礎教育薄弱的中西部地區等地區開展志愿服務,可以重點圍繞“七彩假期”青年志愿者關愛農村留守兒童志愿服務項目和“情暖童心”關愛保護農村留守兒童工程,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開展自護教育、親情陪伴、學業輔導、素質拓展等形式的精準關愛志愿服務。圍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為龍頭,開展文化普及、全民閱讀、藝術創作、惠民展演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圍繞美麗中國建設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科普宣講、社會調研、環境治理、發展獻策等形式的社會實踐活動。
3.3 切合社會熱點,服務地方發展需求
社會實踐應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呼應社會重要關切,可以從小處著手,關切的卻是社會民生福祉,服務當地的需要。積極運用學術成果與專業知識,根據團隊實踐方案,詳細了解、精準對接地方發展需求,將服務團隊的專業性、技術性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形成的實踐成果要為地方所用,切實為當地辦成實事,解決當地生活與生產難題。
4 積極總結,注重實效,鼓勵先進
要注重社會實踐過程和成果的宣傳展示,加強實踐進展、實踐優秀個人事跡的宣傳報道,做好典型選樹和經驗總結。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期間,要積極充分利用新媒體、大眾媒體對實踐活動的情況進行宣傳報道,將社會實踐隊每天的動態與成果予以集中展示。同時社會實踐結束后,每支實踐隊伍應認真總結,開展實踐歸來話收獲分享會,充分分享、展示調查研究、社會實踐的成果與收獲,在分享中進一步總結經驗。加強品牌推廣和媒體傳播。實踐團隊要在活動中廣泛使用標識,亮出身份,切實提升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品牌美譽度和社會影響力。
5 總結與展望
高校暑期社會實踐工作目前還存在一些挑戰,比如社會實踐品牌化任重道遠,可以開辟專門的社會實踐基地并加強建設;實踐活動的開展雖然達到了鍛煉學生的目的,但是社會實踐的社會影響力還不夠強;社會實踐覆蓋面還不夠廣泛,學生的參與度需要提高;社會實踐主題、內容、形式的創新性均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綜上,高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今后應不斷擴大工作覆蓋面和教育實效,組織引領青年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作貢獻,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