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奇 黎黎
摘 要:新媒體是在網絡時代的背景下發展出的思想交流和斗爭的全新場地,而高校聚集著國家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所以要在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工作中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特點,發展具有時代背景的新型主流媒體。以新型主流媒體的技術為基礎,在社會輿論中占據主動權,對高校的青年進行正確的意識形態的引導。
關鍵詞:新型主流媒體;高校;意識形態建設
1 新型主流媒體的發展
媒體是指傳播信息的媒介,指人用來傳遞信息和獲取信息所借助的工具、渠道、載體、技術手段等,它可以分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傳統媒體是指互聯網時代之前,包括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基于傳統技術實現信息傳播的媒體。新媒體是在互聯網技術發展的背景下,基于網絡發展的信息傳播集團。傳統主流媒體包括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等,在過去具有較大的影響力,但在網絡時代新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的受眾規模和影響力都在逐漸下降,越來越多的人會通過新興媒體獲取信息,所以在網絡時代發展新型主流媒體是必要的同時也是迫切的。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電腦、手機、數字電視等智能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式,特指與傳統媒體相對的信息傳播形式。它以無線網絡為技術支撐,具有極大的實時交互性,可以實現跨地域進行信息傳播的新型媒體形式。現在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運用,新媒體形式已經成為大眾普遍能夠接觸和使用的內容,極大的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相比于傳統媒體新媒體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首先是具有較強的個性,因為新媒體在新技術發展的背景下成為大眾能夠普遍參與的媒體形式,因此形成了比較大的競爭環境,為了獲得足夠的關注度都會發展出自己獨有的個性和特點。其次新媒體的表現形式更加的多樣化,一方面還是在較大的競爭環境下會不斷的發揮創意,以創作出能夠被更多人接受的媒體新聞,另一方面也是在新技術的發展背景下,照片、音頻、視頻等各種表現形式都能夠被用來傳播信息,使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多樣、內容更加詳細。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最大的區別是信息發布的更加及時,同時人們獲取信息后能夠進行及時的互動具有更強的交互性,因為互聯網技術具有無距離限制傳播迅速的特點,所以為新媒體中用戶的互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新媒體的另一個特點是受眾用戶有了更多的選擇性,打破了新聞主導的媒體特點,用戶有更大的選擇。新媒體是媒體業的發展趨勢和現狀。
2 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挑戰
高校是進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是傳承文化、發展技術、創新思想的重要集中地。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工作關系到國家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需要將其作為社會意識形態建設中重要的部分來重視。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建設面臨著新的挑戰,如大學生接觸新思想比較快但判斷能力較弱,在全球互通的時代背景下西方敵對勢力的意識形態滲透沖擊著對現有意識形態的認同。當前階段我國發展迅速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但在國際競爭的背景下西方一直在通過各種途徑和手段影響我國的建設,其中他們會有目的地利用各種手段影響社會成員尤其是大學生對社會的認同,破壞高校學生對社會的政治文化和價值觀的認同,進而威脅高校的意識形態建設和國家的安全穩定,這對我國高校意識形態的建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需要政府、高校、社會引起重視思考應對之策。而隨著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思想也會處在一個動蕩期,特別是處在價值觀建設時期的大學生更容易在紛雜的思想中迷失,比如各種攀比的思想論調、讀書無用論的說法及就業壓力的報道給大學生造成非常大的心理壓力。這就造成許多人在誘惑和壓力中迷失自己,比如在攀比思想影響下產生的“裸貸”現象,這種情況的產生的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為高校意識形態的建設比較薄弱,使大學生沒有形成積極正確的思想認知,這同樣是現在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重點方向。
另一方面以網絡為主體的新媒體的發展也為高校意識形態的建設提出了嚴峻的管控考驗。以網絡為基礎的新媒體具有開放性的特點,是思想傳播的快速通道。當前中國網名數量達到空前的規模,形成一股巨大的網上力量,許多民眾特別是高校的青年都希望通過網絡這一開放的信息傳播通道發表自己的意見看法,每個人都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各種價值觀、社會思想都通過網絡這一途徑快速傳播。這一現象尤其積極的現實意義,即能夠讓民眾更快的了解到社會的現況,但互聯網也存在很大的負面性。因為網絡的信息內容良莠不齊,且在網絡上傳播信息的成本過小,使網絡上存在很多網絡謠言及網絡信息攻擊,使社會存在一種不穩定的思想因素。網絡上的信息會很大的影響到經常接觸網絡的高校青年,影響他們的意識形態,因此傳播正向的社會意識內容并對惡意的意識形態內容進行管理是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重點。
3 新型主流媒體在高校意識形態建設中的方向
3.1 加強高校對新型主流媒體在意識形態建設中重要度的認識
高校要在實際的學校工作中認識到新型主流媒體的重要性,并高度重視并努力做好意識形態的建設工作,擔當起領導的教育責任。將新媒體在意識形態建設中的方法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納入日程,要研究具體可行的方法對新型主流媒體的建設進行及時的指導。黨委的成員要走在高校意識形態建設的第一線,起到模范帶頭作用,協調各方面的組織部門為新型主流媒體在高校意識形態的建設提供經驗上的幫助,提高新型主流媒體的運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使其為高校意識形態的建設提供更大的助力。
3.2 規范新型主流媒體的技術發展
中央提出的指導新型主流媒體建設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以技術為基礎開展新型主流媒體的建設工作,在新型主流媒體的建設過程中建設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發揮高校技術科技的前沿性特點,研究社會輿情的機制建立網絡輿情的預警機制,并建立高校輿情收集和分析渠道,通過大數據分析等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對總體的輿情進行預判,并根據網絡輿情的動態研究設定應對的策略和措施,防止錯誤的輿情對社會造成傷害。
高校青年是國家發展的重要力量,要培養出具有正確意識形態、有理想、有擔當對國家發展和個人前途有希望的新一代,發展新型主流媒體并將其應用在對高校的意識形態的建設中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 薛群彬.高校網絡平臺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傳播及其建設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10):15-16.
[2] 苗竹青.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創新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10):52-54.
[3] 陽文.網絡環境下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的挑戰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19(40):8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