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琳
摘 要: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初中語文教學形式以及理念在不斷進步。傳統初中語文教學方式,不僅吸引不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導致教師的教學激情一再減弱,以至于影響教學質量。在此背景下,具有多元化教學要求的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受到了廣泛關注。為了促使初中語文教師更好地應用小組合作教學方式,文章將圍繞主要的優化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 小組合作 策略
【中圖分類號】G 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08-0098-0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明確提出,21世紀是一個合作的時代。在這種新的教育形式下,傳統初中語文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不僅不利于學生對內容的深入理解,影響課堂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提高,而且還不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全與完善。隨著課改的深入,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越發受到青睞。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不僅有利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交流能力,引導學生對內容進行深入地剖析。基于此,在接下來的文章中,將對初中語文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化策略展開詳細探究。
1.培養合作意識,合理劃分小組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為了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學質量,引導學生全面發展,教師必須重視學生合作意識的養成,引導學生進行團隊學習,提高自身的交流合作能力。為了更合理分組,教師在將學生分組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的實際學習基礎以及能力為出發點,合理分配成員。每一個小組的成員以4至6個為宜,不僅要有成績優異的學生,同時也要包括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這樣在學生交流過程中,讓優生帶動差生,培養優生的領導與組織能力;差生因為有集體的幫助,也能信心倍增,對學習漸漸產生興趣;而且各成員在性格方面也能取長補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自身的不足與缺陷。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養成。教師將小組合理劃分完成后,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等,制定合理的具有多樣化的學習任務,加強語文學習任務與生活的聯系,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能力,努力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例如,筆者教學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在講到父親買橘子這一細節時,有學生當場提出朱自清的父親是違反交通規則,這是危及生命安全的事情,實在不應該。這一課堂上突然生成的問題使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此時教師引導每個小組同學聯系當時寫作背景、聯系歷史知識以及影視中看到的當時人們的生活出行狀況,再來探究這個問題。同學們七嘴八舌,議論紛紛,有同學提出當時火車是非常稀有的交通工具,一天當中火車班車很少;也有同學說從影視當中看到當時火車速度慢,當某班火車要來的時候,才有車站工作人員出來指揮大家避讓,火車不來時,人們可以自由走動;最后大家一致認為當時人們穿越鐵軌是非常普遍的事,在那個時代穿越鐵路,和今天人們觀念中的違反交通規則完全不是一回事。這種走進“作者生活”的做法,不僅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更有利于我們用生命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進而比較合理、準確地把握作者寫文章的真正用意。同時也能向學生傳遞向生活學語文的信號。
2.注重教學創新,加強引導學習
為了更好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重視教學創新,加強對學生進行引導學習。首先,通過問題預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準確地判斷出學生興趣點,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研究,從而提出開放性的問題。然后,圍繞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研究,實現對知識深入理解的教學目的;在學生對問題進行分析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發散思維,最終促使語文教育動態生成。在教師設置問題時,一方面應該以激發學生想象力為目的,另一方面應該引導學生增強對問題提出質疑的勇氣。例如,筆者在教學九年級下冊自讀課文《無言之美》一文時,這樣導入新課:首先,出示一幅邊塞大漠夕照狼煙圖,讓學生想象腦補這一塞外奇特壯麗的風光,同時師深情誦讀《使至塞上》,當學生沉浸在欣賞塞外沙漠的壯麗奇景時,教師出示問題:
A: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B:大荒漠中一縷炊煙升起,因為沒有風,所以它顯得特別直;遠方橫著一條大河,落日好像自河面上升起,看起來格外的圓。
比較A與B兩個句子,你覺得哪個句子更美,更能打動你,引起你無限遐思?
教師讓同學們在小組內自由發表意見,組內派代表發言。當學生說出雖然B句描寫得十分詳細,還包括了A句中的景物,但是,它卻沒法像A句一樣呈現出悲涼雄渾的意境時,教師再問:明明B句描寫得更加詳細,為何反而還達不到A句的效果呢?難道是因為說得太多反而不夠好?也許,今天的課文內容,能解答這個疑問。這時教師出示課題《無言之美》。這樣學生對本課的主旨應該會有一個模糊的輪廓。因為本文讀來有一定深度,基礎較差的學生難以理清該文章到底講什么,更別提本文的論證思路了。在導入、對作者簡介之后,教師直接用幻燈出示問題串,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閱讀預習的過程中尋找答案,并在組內交流,達成共識,從而把握文本寫作思路。其中前兩個問題相對簡單,由每組后兩位同學來匯報,后兩個問題尤其是“你能簡要說說文本的論證思路嗎?說說作者是如何論述無言之美的。”難度較大,由全組探究后形成大致看法,再由每組的前兩位同學匯報。由于答案是大家合作的結晶,而答案又是由自己的組員呈現,學生聽得格外認真,記憶也會特別深刻。
這樣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文章,而且還能夠很好地發揮各層次學生的潛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鍛煉他們的思維、口語表達,活躍課堂氣氛,從而大大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語文教學時,要關注個體,精心引導,注重每個學生的參與,促使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3.避免形式主義,確保學習實效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小組合作學習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滿足學生不同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情境,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表現在探討問題上,教師應該在恰當的必要時候組織學生進行合作討論,而非只要有問題必經討論得出答案。而且其過程應由教師主導控制,注意分寸和火候的掌握。真正意義上的合作,應是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合作伙伴,或者暫時選擇不合作,先思考,再討論,給學生留一個思考的空間,而非教師問題一拋,學生立即按小組就坐,頓時討論聲雀起,教師結束指令一發,討論便戛然而止。合作討論中教師主導性功能的闕如,常使小組合作流于形式,并不能將學生的思維活動集中在有效的、有價值的點上。
簡而言之,時代的發展,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深入,傳統教學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逐漸被淘汰。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合理充分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至關重要。文章基于該點要求,主要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策略進行了粗淺探究,希望能夠培養學生交流能力的同時,也為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董旭午.生活化語文教學課內提升[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11
[2]葉穎青.初中語文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有效的組織與調控[J].教育導刊,2018(4):78-80
[3]梁增紅.警惕課堂“活”的另一面[J].福建教育,2006(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