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英
◆摘 要:農村地區處于信息傳輸的最末端,信息閉塞,文化相對落后。農村初中學生受地理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和外面世界的聯系較少,英語成績普遍較差。一種語言,呈現了一個世界。學好英語就等于多了一扇了解外部更廣闊世界的窗口,將對人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如何培養農村初中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中體驗到學習外語的快樂,是本文討論的話題。
◆關鍵詞:初中;英語;興趣培養
一、農村初中生英語興趣低下的原因
1.教學方法陳舊,內容枯燥乏味
初中英語教材內容以活動為主,兼顧聽、說、讀、寫,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強化語言的訓練和實踐。然而有些教師固守傳統的教學理念,以自己的“教”代替學生的“學”,與教材主旨背道而馳。他們以考綱為中心,堅持考什么就教什么的原則,一節課只講授重點的語法知識,講完便讓學生做練習。這樣的教法以應試為目的,不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課堂內容枯燥乏味,教學手段單一,很容易讓學生失去學習英語的興趣。
2.教師過于嚴苛,缺乏親和力
俗話說:“嚴師出高徒”,這句古人關于師生關系的表述,被很多英語教師奉為至理名言。在他們看來,教師就應該高高在上,板著臉,讓學生敬畏。還有些老師對英語成績好的學生姑息遷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而對英語成績差的學生,心存偏見,抓住錯誤不放手。這樣的老師,缺乏人格魅力,學生會敬而遠之,不喜歡他為人處事的態度,也就不喜歡他的英語課,自然會對英語失去興趣。初中學生正處于叛逆期,希望被人包容和接納,他們待人接物只看表面,而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過于嚴厲的教學方式可能會適得其反,讓他們產生厭學情緒,而不利于英語興趣的培養。
3.語言環境有限,所學無所用
英語是一門語言課程,其功能是用來和別人交流。運用英語越多,就越熟練。而農村地區,學生除了課堂外,很少有機會用到英語。在短短四十分鐘的課堂上,教師不可能讓每個學生都得到聽、說、讀、寫等綜合訓練的機會。學生的英語知識僅來自課堂,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比較單一,所學知識在課堂之外沒有實際的用處,因此體驗不到知識轉化為成果的樂趣。
4.受社會認知影響,不重視英語學科
農村地區文化落后,很多學生的父母以前沒學過英語,認識不到英語的重要性,更不懂得怎樣正確地引導孩子學習英語,反而認為英語是外國人的語言,學不學無所謂。受此觀念的影響,周圍的人會有意無意地表達這種消極的態度,初中學生年齡尚小,沒有主見,受外界環境的影響,易人云亦云,搖擺不定。父母或身邊人的言論會影響他們學習英語的態度。農村學校的英語是薄弱學科,學生的英語成績普遍較差,能用英語交流的同學更是廖廖無幾。學習英語的氛圍不濃厚,興趣也就無從談起。
二、培養初中學生英語興趣的策略
1.少教多學,調動學生的自主性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把課堂還給學生。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要改變傳統觀念,探索更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2.創設情景,創造語言環境
學習語言需要有與之相關的環境,英語是一門外語,農村學生在課堂之外,很少有說英語的機會。但教師可以根據學習的內容,創造情景,誘導學生說英語,比如,七年級學生剛入校,師生之間不熟悉,教師可以用英語介紹自己:“I’m...,Your English teacher. What’a your name please?見到學生時可以用英語跟他們打招呼,運用“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在學完某一句型后,要刻意地讓他們練習,比如詢問年齡:“How old are you?How old is your brother?等等。旨在讓學生學以致用,體驗英語交流的樂趣。
3.親近學生,拉近師生關系
孔子說過:“親其師,信其道”,這句話強調了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重要性。只有師生相親,師生間才能形成良性的互動,學生信任老師,課堂上的學習氛圍濃厚,教師的教學效果才能最大化。教師要“改變老師就是老師,學生就是學生”的傳統思想,和學生平等相處,坦誠相待。教師要深入學生中去,了解他們的學習和情感狀況。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對待犯錯誤的學生,要有耐心,不能動輒就怒火沖天,甚至還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4.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旨在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所以要求教師運用多樣化的評價方式,而不只是用考試的成績來衡量學習的成果。考試只能反映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而不能檢測英語的應用能力,有些學生考試成績一般,但有很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對這樣的學生,如果一味地強調考試成績,勢必會抑制其對英語的興趣。對那些考試成績不理想而在課堂上表現活躍的同學給予積極的評價和鼓勵,比如用積分制,根據他們用英語回答問題給他們累計加分,將所得積分加到期中期末成績中,提升他們的信心。還有些學生背單詞很快,但忘得也很快,也可以采用同樣的方法。
三、結語
雖然從小學三年級就開設了英語課程,而農村小學師資力量薄弱,甚至沒有專業的英語老師,對這門課程不太重視,所以,農村學生真正意義上的英語學習從初中才開始,而初中英語課程的設計以小學英語為基礎,農村學生沒有小學英語的基礎,初中一下子拔得很高,導致很多學生跟不上教師的步伐。所以,教師要多為學生考慮,多些換位思考。初中教育處在基礎教育的中間階段,是承上啟下關鍵階段,也是學生培養英語興趣、夯實英語基礎的黃金時期,教師要把握好這段關鍵期,著力培養學生對英語的興趣,建立學習英語的信心,讓他們的英語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