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摘 要:高中的物理教學過程中,最為重要以及最受老師與學生們重視的就是力學環節,物理力學知識涉及很多的內容,主要有力學、電學以及電磁學。力學也是物理學的基礎,力學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了學生們的物理綜合水平與綜合能力。高中學生在物理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更加的注重技巧與方法,必須要將書本中的知識點作為學習的重中之重,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注重解題技巧的培養,老師需要注重學生們的思維深度和思維廣度的發散性培養,因為學生們的思維層次在高中學習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更高的思維層次可以確保學生們在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更加地游刃有余。
關鍵詞:高中物理;力學方法;解決方法;解題技巧;方法總結
引言:力學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含了很多抽象的知識點,對于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要求也較高。學生們在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很難深入理解,因此難以將知識點很好地內化吸收。根據近些年來力學相關的考試情況,學生們的表現都不太盡如人意,因為很多的學生們在力學的學習方法與解題能力這一塊都有所欠缺。本文就將具體談一談在高中階段如何更好的提升學生們的物理力學學習方法,以及如何掌握一些更好的學習與解題技巧。
一、認真審題,善于聯想
在高中物理的解題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審題,很多學生在拿到物理力學相關的題目后,提筆就做。這是非常不科學的做法,因為高中物理的力學題目往往信息量非常的大,綜合性也非常的強,而且物理力學的題目可以是多個知識點的載體。綜上就要求學生們在解題之前充分的讀題審題,將題目中所給的各種信息整理出來。要能夠區別題目中的干擾項與有效信息。審題能力對于高中生們來說也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在物理的力學解題過程中也是對學生們綜合素養的一種培養[1]。
二、注重解題思路的構建
在進行物理力學題目的讀題審題的時候,需要注意下面幾個步驟,第一步是仔細認真讀題,分析題干內容,將已知條件進行整理;第二步是通過已知條件進行更深一步的推測和判斷,將一些隱含的條件進行挖掘,一般而言物理的力學題目會包含很多的隱藏條件,給學生們提供一定的思維量,這些隱藏條件往往是學生們的解題關鍵之處,是解決物理力學問題的重中之重,另外需要在物理的力學題目以及圖像中,做好對應的注釋,將已知條件與挖掘出的隱含條件更加直觀的展現;最后一步就需要學生們去揣測出題者的意圖,充分地進行聯想,將題目與已學的知識點進行聯系,將涉及到的物理公式與力學模型在腦海中呈現,明確解題的方向與思路。例如說最為常見的物理力學模型:一個重量為M的小人,在質量為m的小車右邊的時候,靜止狀態下小車的長度為L,當人從車的右邊走到車的左邊以后,整個小車在光滑的表面上向右滑動的距離是多少?經過一系列的審題與思考以后,學生們應該聯想到動量守恒這一方面的知識,設出一些必要的未知物理量,進行更深層次的分析和解題[2]。
二、注重易錯題的練習,善于總結和歸納
高中的物理力學方面,很多的題目雖然在題干上大同小異,但是在處理方法上有著非常大的差別,這就導致學生們非常容易出錯。這就意味著易錯題對于學生們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所謂易錯題往往就是學生們難以入手或者下筆就錯的題目。學生們對于這些題目往往是因為概念模糊或者重點知識點把握不好,學生們需要對這些題目進行反復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們也需要善于和發現規律,這樣學生們的學習效率與學習能力才可以得到提升。舉一個例子:因為卡車駕駛員的疲勞駕駛,在限速60千米每小時的路上發生了碰撞,發生碰撞以后交警在地面發現了一個卡車的零部件,經過一系列的科學推斷后,可以確定這是由于車頭碰撞到障礙物造成的,接著經過模擬撞擊的情景,得到了散落的零部件和其掉下的位置水平間距是25米,車頂與散落點的豎直高度為2.24米,根據這樣的情境來判斷車輛在行駛的過程中是否超速,這種題目對題干進行稍微的變形,學生們就容易被誤導,將平拋運動與其他類型混為一談,針對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就需要將這些類型的題目對比聯系來復習,這樣才能提升其解題技巧[3]。
四、多利用受力分析圖進行分析
在高中的物理力學解題過程中,簡單的受力分析圖是至關重要的,很多的物理模型,都需要依托受力分析進行。高中物理的很多的題目都是圍繞力的平衡進行展開的,這就需要學生們在做題的時候,將圖像畫準確,注意好力的合成與分解方向,要將解題思路在力的圖解中最為清晰的呈現出來,很多時候不一樣的圖解會產生不一樣的做題效果,學生們只有將受力分析這個環節處理好,用清晰的思路去作圖,才能最大化的提升他們的解題能力與學習方法[4]。
結束語:高中物理的學習過程中,力學模塊占了很大的比例,力學相關的知識難度也比較大,學生們在學習和解題的過程中會有一定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們需要更好地掌握學習以及解題技巧。老師們需要引導學生們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力學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們在解決力學問題時更加地游刃有余。
參考文獻
[1]范友梅.試論高中物理力學題解題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20(03):194.
[2]梁華勇.高中物理問題解決過程中元認知能力研究[J].教育觀察,2019,8(15):26+41.
[3]陳立峰.高中生物理解題能力的提高策略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8):68-69.
[4]趙邦原.高中物理力學學習策略及解題技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