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散文教學占據了中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大半壁江山,地位舉足輕重。然而,應試教育下中學散文教學中教師大多只重視知識性的講解,忽略了散文其特性,因此,尋找一種恰當的閱讀方法——“文本細讀法”來優化中學散文教學效果至關重要。
關鍵詞:中學散文;教學;文本細讀法
一、引言
中學散文大都是一些經典名篇,它們情感真摯、意味深遠,特別其語言講求藝術性,幾乎每一篇都是作者經過細心斟酌、不斷推敲而來的,蘊含了作者豐富而深刻的情感。文本細讀法可以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感知散文的內容,體會文章最原汁原味的情感和內涵。
二、相關概念的界定
本文在對“文本細讀法”進行定義時,綜合了孫紹振、陳思和、王先霈、王崧舟等名家對文本細讀的理解,認為文本細讀法作為一種教學方法,是一種立足于文本本身,從文章的語境、語言、情感、等方面入手的一套比較系統的細讀方法,通過學生和教師對文本的細心分析,使學生真正走進文本的內在,體驗作者的獨特而又真情實感,最后實現對文本意蘊深刻而透徹解讀的教學方法。
三、文本細讀法在中學散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散文教學中,大多數青年語文教師習慣性依賴教參或者名師分析,而年齡大的教師,則容易憑借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做不到真正的直面文本,學生自然也不會只帶上一顆純潔的心靈走進文本,跟文本對話,與文本相融合。因此,運用文本細讀法教學中學散文應該以下幾點入手:
1.重視語境
我國著名學者王先霈先生在其《文學文本細讀講演錄》一書中認為:“所謂語境,語言學的定義是作用于文章言語表達的理解性因素。因此,他把語境分為了三個層次,首先,語篇語境;其次,情景語境;最后,社會文化語境。”具體來說,要注意:
(1)重視語篇語境
語篇語境,一篇文章中,任何一句話的意思都需要參照上下文才能更好地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在講散文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引導學生緊密聯系上下文,整體的感受文章的語篇語境。
(2)還原情景語境
散文中人物有其音容笑貌,有其所處的特定場合以及周圍特殊的環境、氣氛,這些無形中會形成一種感知情景,即情景語境。在散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去設想、還原課文中的情景語境,使學生深刻理解文章中的某些意味。
(3)關注文化語境
王先霈先生認為,除語篇語境、情景語境之外,還可以是一些更加深層次的東西,比如作者寫文章時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以及作者自身的一些人生經歷、體驗等,構成了文章的社會文化語境。
2.體味語言
(1)反復誦讀,感受語言的朦朧美
什么是“誦讀”?余映潮先生認為:“要通過眼睛看、嘴巴讀、耳朵聽、內心去感受才能夠意會其中的真情實感,才會有所體驗和感悟。”特級教師韓軍認為:“要通過誦讀使學生意識到文字是有生命的,文字是入心的。”由于散文語言詩化和不拘一格,有時會比較模糊,有一種朦朧美,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誦讀”貫穿到底,初讀感知文章大意,淺層次的感知內容,然后再有針對性地誦讀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一步感悟。
(2)精抓關鍵詞句,體味語言的妙處
“關鍵詞句”是指在文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詞語或句子,或總領全文,提綱挈領,或概括全文,升華中心。因此,文章中的關鍵詞句需要教師指導學生認真咀嚼,細心品味,在體會作者情思的同時感受文章語言的精妙之處。
(3)還原細微之處,感受語言的張力
散文語言,尤其是抒情散文,大多存在著一種外顯之意,一種內隱之意,那么,如何使學生在體會外顯之意的基礎上再進一步,體會到文章的內隱之意,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去發現并還原文章的細微之處,探索言外之意,意外之旨,去感受散文語言的張力與魅力。
3.領略情感
歌德曾經說過“沒有感情也就不存在真正的藝術”,特別是一些經典的散文作品,作者情感流露真實而灑脫,因此,領略情感,走進文本來感受文章所傳達的真情實感尤為重要。
(1)知人論世,探究作者的創作情感
散文是一門表情達意的藝術,就像郁達夫先生所說:“每一位作家的性格、愛好、思想、生活習慣等等,都會清晰地展現在作者的作品里,最后呈現在讀者眼前。”只有熟知了作者的成長經歷和生活閱歷,做到知人論世,才能更加深入的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
(2)移情于境,融入學生的閱讀感受
新課標將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因此在散文教學中必須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自己的經歷、獨立的思想和獨特的情感融入文章,使之在閱讀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體驗。這樣,學生在學習散文的同時,既獲得了審美的愉悅和情感的體驗,提高了自我的審美素養,同時也增強了散文學習的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中學散文教學中,要想使文本得到更為恰當、深入的解讀,讓學生真正參與到文本品讀中,可以從文本細讀法入手,通過重視語境、體味語言、領略情感等策略來實現中學散文教學效果最優化。
參考文獻
[1]王先霈.文學文本細讀講演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62.
[2]余映潮.說說亮點與弱點[J].中學語文教學,2003,(02):21.
[3]韓軍.韓軍與新語文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52.
[4]郁達夫.郁達夫精選集[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1.11.
[5]王涵瑜.文本細讀法在高中散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學位論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