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建華


【摘 要】目的:觀察并比較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臨床宮外孕療效差異。方法:選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間收治的40例宮外孕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不同手術方式將以上患者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開腹手術治療的20例患者為對照組,腹腔鏡手術治療的20例患者為觀察組,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情況及預后情況。結果:經過比較,兩組患者組間差異明顯,觀察組在治療效果、術后恢復及再孕率等數據上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治療宮外孕患者,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術后美觀,治療效果更佳。
【關鍵詞】腹腔鏡手術;開腹手術;宮外孕
宮外孕指受精卵在子宮體腔外著床發育的異常妊娠過程,以輸卵管妊娠最為常見,孕囊或輸卵管破裂易導致大出血,是女性患者妊娠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隨著醫療技術水平不斷提高,此種疾病經過早期發現、診斷,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最大限度的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其中腹腔鏡手術由于微創性、無痛、預后良好等優點受到廣大婦女患者的青睞。腹腔鏡手術通過鏡體的前端進入腹腔,可以幫助醫生更加直觀、準確的為患者進行手術,減少了對臨近臟器的干擾和影響,是婦科臨床治療宮外孕首選手術治療方案[1]。此次研究對采取不同手術方式對宮外孕患者治療情況進行比較分析,觀察兩種方式在治療宮外孕患者的實際情況和臨床療效,現將有關研究情況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40例宮外孕患者資料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入院時間為2017年1月~2019年1月,經臨床檢驗和相關檢查后被確診為宮外孕,在術前征得患者本人、家屬同意,根據不同的手術方式將以上患者均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患者20例,年齡22?34歲,患者的平均年齡是(28.3±2.5)歲,行開腹手術治療;觀察組患者20例,年齡為21?35歲,患者的平均年齡為(28.6±4.3)歲,行腹腔鏡手術治療。將此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顯著且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開腹手術。對對照組20例患者進行相關必要前期檢查,進一步確定孕囊位置、大小及腹腔出血等情況,確定符合手術條件和無其他禁忌癥。患者采取平臥位,組織麻醉,經患者下腹做5cm縱切口,取出患者妊娠物,處理患者輸卵管病灶,進行止血、腹腔沖洗,關閉腹腔縫合。
1.2.2腹腔鏡手術。觀察組20例患者采用腳高頭低仰臥位,按照三孔法開展腹腔鏡手術,建立人工二氧化碳氣腹。在腹腔鏡下給予患者手術處理,使用單極電凝清除妊娠物,凝血止血后沖洗盆腔,關閉創口。
兩組患者在術后例行抗生素治療,同時密切觀察患者各項生命體征。
1.3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手術指標與宮內妊娠率情況。對患者手術的各項詳細指標進行記錄并比較,同時根據患者出院后開展隨訪工作,比較患者輸卵管通暢率及宮內妊娠率。
1.4統計學分析
將本研究的計數、計量等資料經統計學軟件SPSS16.0處理,行X2和p檢驗,P<0.05為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手術指標情況比較。觀察組各項數據均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顯著且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情況請詳見表1。2.2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及再孕情況比較。經過1年的隨訪觀察發現,觀察組患者在輸卵管通暢率和宮內受孕率兩項指標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宮外孕指的是受精卵著床并發育在子宮腔體以外,是所有子宮以外妊娠的總稱。宮外孕這種婦科疾病在我國比較常見,急腹癥是其發病的突出征兆[2]。經過本次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采取腹腔鏡手術在各項手術指標上明顯優于對照組,有著手術視野更加清晰,創傷小、出血量少,對患者的臟器影響更小,可以有效促進患者術后的恢復等優點,同時在患者術后傷口愈合及美觀等方面也有明顯優勢,而且對于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能夠保證患者輸卵管的正常,促進患者的再次懷孕[3]。
綜上所述,臨床上采用腹腔鏡手術治療宮外孕患者可以有效提升患者手術治療效果,同時最大限度的保證患者輸卵管通暢,為患者再次受孕奠定了基礎,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亞楠.研究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的臨床效果[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01):30-31.
[2]仲海平,孫璐.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9,6(28):61-62.
[3]王晨艷,趙玉蓮.腹腔鏡手術與開腹手術治療宮外孕臨床效果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