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智聰
當前,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育教學工作也開啟了新模式:以人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注意培養團結合作意識。但是我在實際教學中發現,廣大青少年的團隊精神和協作意識亟待加強。因此,學生團隊精神的養成教育,已經成為教學中急需開展的素質教育內容之一。
傳統課堂教學的欠缺之處,最主要的就是忽視了團隊合作使學生的學習成果最大化這一點。事實證明,將團隊合作精神引入教學中,會給課堂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課堂教學由一個人活動變成多個人活動,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師生互動的最佳結合,從而在整體上優化課堂教學的結構和效果。古語“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折不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然而,受當前教育的影響,近年來初級中學教育偏重于“發展個性”的培養,使得一些學校和家長忽略了對孩子團隊精神的培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產的高度社會化,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在各行各業中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當前全球比較知名的企業已明確將“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作為對人才的一項基本要求,納入到企業的發展之中,這對當前中小學,特別是中學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幾點是我結合實際教學工作的體會:
一、當好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導演”
工作中,要將學生團隊精神的養成,作為學生未來就業所必備的素質之一。課堂上,將學生進行分組教學,先自主學習,而后進行交流合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讓學生在團隊合作氛圍中學習,成績好的帶動學習吃力的,以便讓學困生更好地掌握學習方法。勞動中,以打掃衛生為例,每個組9個人,共四層樓梯,一開始學生們亂干一氣,又窩工,也打掃不凈,互相扯皮,量化扣分了還責任不清。后來,我給小組長開會,讓他再將本組成員進行二次分工,每人一段樓梯,責任到人。這樣每個組的成員都各盡其責,既高效又高質。因此,作為班主任老師,應該當好學生團隊精神的“指引者”,教育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團隊活動,為團隊的集體榮譽出謀劃策,充當起學生團隊精神的“導演”。
二、注重學生團隊意識的培養
要培養團隊精神,必須為班級樹立一個共同的目標。只有這樣,才能將大家的目光集中在一點上,即所謂“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讓每個學生融入到班級這個團隊中,形成班級團隊意識。
一是多種方式培養學生集體榮譽感。我們學校每學年老生與新生一起軍訓,稍后還會有會操比賽,我就利用這次活動培養學生集體意識,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拔河比賽中,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心往一處想,勁兒往一處使”才能贏得對手;通過主題班會的道德教育,讓學生明白與人合作、誠實守信是基本道德規范,使其認識到團隊精神在集體建設中的重要作用,逐步培養其團隊意識,使學生樹立明確的團隊意識和信念,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形成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相互關心、共同進步的集體氛圍。
二是引導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強化學生的群體意識。近年來我縣積極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我校資源優厚,先后開展二十多個社團課程,我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強化學生群體意識,是養成學生團隊精神的重要途徑。因此,我們要利用學生參與群體活動的集體情感傾向,積極開展形式課余學習之外活動形式,大力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組織協調,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競爭與合作的關系、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分工合作和組織協調的關系,讓學生切實增強對完成目標的重要性。
三是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利用寒暑假,鼓勵學生走出校門、融入社會,在社會實踐中提高社交能力,讓學生在課余生活和社會實踐中提煉團隊精神。廣大中學學校可以在為學生創造各種條件、拓展多種渠道減輕課業負擔的同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積極豐富學生的第二課堂,讓學生多接觸、早接觸當地社會,使學生會在社會實踐中了解社會、磨礪意志、促進成長,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比如開展學校與當地駐兵部隊意志力鍛煉,在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學到軍人的鐵一般組織紀律;讓學生參與當地志愿活動,直面社會各階層生存現狀等等一些列活動,不斷培養中學生的綜合能力社會視野,提高其社會責任意識。
三、引導教師積極轉變教育教學觀念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學生團隊精神的養成,離不開教師的引導示范。首先是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必須及時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把以傳授知識為主開展教學轉變為既傳授知識又培養能力相結合的教育觀念,把嚴格課堂紀律、嚴格遵守常規的課堂氣氛轉變為主動活潑、主動探索的課堂氣氛,作為教師培養團隊精神的“主攻”方向。其次是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培養學生在學習中的參與、合作意識,強化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基礎保證。同時,要注重強化教師的“示范”作用,以教師間良好的協作關系作為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無聲“教材”。三是轉變學生長期間的“自我”觀念。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幫助學生改變以“自我”為中心的固化意識,讓學生認識到要有與人合作、團結協作、優勢互補的團隊精神。作為班主任教師,平時可通過布置一些需要多人甚至整個班級學生參與才能完成的“大作業”,通過合作作業,讓需要幾個人甚至多人共同完成,甚至需要在教師指導參與下形成團隊才能分工完成成為學生的主流意識,改變學生長期以往形成的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意識,促進廣大中學生團隊精神的養成。
在社會快速發展及分工越來越細的時代,培養學生競爭意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他們的團隊精神,讓他們在競爭中學會欣賞別人,在合作中找到自我價值。
【課題項目】2017年度邢臺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農村中學生合作力培養的研究課題》,課題編號.17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