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霞
摘 要:知識是力量更是傳承,作為小學生,我們需要對其進行各種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其中最重要的是培養(yǎng)其語文素養(yǎng),這對其綜合發(fā)展具有較強的促進作用,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小學生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然后探討了對其語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具體措施和路徑。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養(yǎng);路徑
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對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確保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因此對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就顯得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小學生形成語文素養(yǎng)的影響因素,然后探討了對其語文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的具體措施和路徑,以期更好地培養(yǎng)其語文素養(yǎng)。
一、影響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主要因素
1. 科學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學習語文學科的關鍵。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許多細節(jié)問題,下面以寫作和閱讀教學為例進行探討。
老師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使用朗讀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很好的掌握所學內容,對學生的朗讀、語言能力進行訓練。低年級的孩子身心發(fā)展尚未成熟,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以感知和形象為主,所以我們對他們的要求可以稍微放低。隨著年齡的增長,深入高年級后,應該使用多種閱讀方式開展教育,但是閱讀方式之間的轉換非常重要。對閱讀方法進行掌握后,在整合知識的過程中,實現(xiàn)融會貫通的目的。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老師應該對學生的觀察、積累能力等進行培養(yǎng)。鼓勵低年級的學生去嘗識,讓他們把音樂、圖畫、視頻等知識結合在一起進行寫作,對學生的寫作潛力進行充分地挖掘。相對于低年級學生的鼓勵教育,高年級的學生應該對其的方向性進行指導,嚴格要求他們。從思想方法、寫作格式、思想上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同時,作為老師還需要把寫作目的告訴學生,讓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并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
2. 適合的學習氛圍
除了教學方式、環(huán)境和內容等因素的改變,學生要想把知識內化,和諧、舒適的學習氛圍必不可少。學習的過程非常艱苦,學生一旦獲得知識會感覺到非常快樂,遇到問題也不會覺得痛苦。所以,作為老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引導,走出緊張、特殊的氛圍,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是漫長的道路,但是動力也是無窮無盡的。老師在教授語文學科的時候,應該致力于營造舒適的學習氛圍,以便于提升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和質量。
3. 嚴謹、合理的學科學習制度
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學習起來比較簡單,但是要想學好卻非常難。因此除了學生內心渴望學習和老師自身的水平之外,還需要強有力的外力約束,以便于讓學生自主的對語文知識加以學習。因此,我們必須依靠嚴謹科學的學習制度,讓學生根據(jù)該制度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作為老師也應該給學生做表率,為學生打好樣。
二、具體教學實踐中語文素養(yǎng)的培育策略
1. 整合教學資源,做好課堂設計
學生學習的時候,隨著硬件設施的不斷完善,學生的積極性卻不斷降低,和教學預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如在執(zhí)教《燈光》這一課程的時候,主要是講述郝副營長為了讓孩子們用上電燈而犧牲的故事,但是實際教學效果不理想,因為現(xiàn)在的孩子對以前的事情缺乏直觀的了解。因此筆者建議,這樣設計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展示霓虹燈下的世界,給學生視覺上帶來震撼,然后關上教室窗戶、拉上窗簾,熄滅燈,利用前后對比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隨后再開展教學,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好。
2. 利用多種媒介,輔助課堂教學
如在召開主題班會“感恩教育”的時候,直接煽情是老師最常用的方式。用這種方式不管把班會弄得多么精彩,交流的過程過程多么流暢,都難以在學生中間產生共鳴。不管是活動還是課堂,使用哪種形式并不重要,因為我們只需要有效的途徑融合自己的情感,然后把知識傳遞給學生。情感熏陶對小學語文教學來講非常重要,因此在小學年齡段,作為老師應該致力于鍛煉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寫作能力,最終實現(xiàn)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3.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作為老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為人師表,一舉一動都受到學生的注意甚至模仿,自己要求學生怎么做,首先自己要做到,自己禁止學生做的,自己首先帶頭禁止。對學生來講,老師就是一本活的教科書,一言一行都應該加以注意,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來引導學生和感染學生,讓他們獲得更佳的學習體驗,實現(xiàn)更好的學習。
結束語:
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對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要求學生獲得全面發(fā)展,同時知識更新?lián)Q代也越來越快,因此我們并不要求學生獲得多少知識,而是學會如何去學習,如何去內化知識,以便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語文素養(yǎng)對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至關重要,和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作為小學老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作用,致力于更好教學方式的學習,以便于更好的促進學生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張先沂. 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實踐[J]. 小學科學(教師版),2011(10):104-104.
[2]承金花. 淺談如何促進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J]. 新課程學習(下),2012(11):179-179.
[3]潘文清. 基于小學語文素養(yǎng)的電子書包“三導三學”習作教學模式的建構與實踐[J]. 教育信息技術,2018,295(09):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