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莉萍
摘 要: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孩子,當他們高興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用以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對于孩子,如何才能使孩子們用心、用情,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歌唱活動中,自然地唱出動聽的歌聲?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總結出唱歌活動的幾點體會。
關鍵詞:歌唱教學;創造性;激發
《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引導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可見,倡導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來調動幼兒學唱歌曲的主動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審視歌唱教學活動,我認為應該打破傳統的歌唱教學模式,注重教與學的協調統一。
一、選擇幼兒喜歡的歌曲,激發幼兒學唱的好奇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欲望。在幼教雜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兒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適合孩子們學唱。如有歌曲歌詞陳舊復雜,幼兒難于理解,還有的歌曲內容孩子很陌生,這樣就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對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有的放矢地選擇歌曲。我認為只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給幼兒帶來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適合幼兒歌唱如《小兔乖乖》(歡快的)、《小魚游》(優美的)、《粗心的小畫家》(詼諧的)……孩子們都很喜歡,在學唱歌曲的時候表現出濃郁的興趣,活動中氣氛活躍。
二、在唱歌教學活動中創設良好的活動氛圍,創設環境,提供材料,提升幼兒唱歌興趣。
在教唱歌活動中,教師應給孩子們創設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于樂,同時建立融洽的師幼關系,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自然美,自發地模仿和學習,甚至以游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孩子輕松地學唱歌曲。如區域活動是幼兒自由游戲、自主選擇材料的時間,幼兒有很大的空間控制自己的活動,是幼兒非常喜歡參與的。基于這一點,我們在活動室中開辟出一大塊地方作為“唱唱跳跳區”,并在墻面上做些裝飾,吊上彩條,渲染了表演的氣氛。另外,在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圖譜也派上了用處,我們將這些圖片匯總在一張紙上,張貼在墻面上,既美觀又能讓小朋友們鞏固記憶這些歌曲。一個學期下來,孩子們學會了不少歌曲。如果沒有圖片的提醒,他們一時之間表演唱多首歌曲有些困難,有了圖片,他們就能輕而易舉地回憶起來了。另外,我們還提供了一些樂器,有沙球、小鈴、拍鼓,讓孩子們邊唱邊用樂器,更是渲染了表演氣氛,激發幼兒表演欲望,充分顯示了孩子們在愉快地歌唱著。
創造性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實踐活動,在游戲中,幼兒可以不受限制地模仿各類人物,模擬各種事件,從而使愿望得以滿足,興趣得以提高,身心舒適而愉快,個性得以充分發展。在創造性游戲中,我們把“唱唱跳跳區”變成“小舞臺”,每次游戲,有兩位或三位幼兒扮成演員,表演節目給觀眾看。在游戲前,我們還給小演員們戴上假發、穿上演出服(自制的),還在臉上貼些彩條,使他們感覺到自己就像一個真正的演員一樣。表演的節目來自于觀眾的要求,觀眾們指著墻面上張貼的歌曲圖譜,想聽哪首歌就叫小演員們演唱哪首歌,而我們布置的歌曲圖譜墻猶如一面“點歌墻”,對小舞臺游戲的開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由動作引導進行新歌教學活動。
由動作引導的新歌教學活動,就是組織幼兒從做動作開始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于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有直接描述的動作過程,將其賦予動作性。如,在進行歌曲《蝴蝶找花》數學活動時,先讓孩子進行“蝴蝶找花”的游戲,讓孩子分別扮演“蝴蝶”和“花”,借歌詞內容進行游戲,并利用游戲活動學習伴隨歌詞朗誦,再進行學習唱歌和相關的游戲活動。這樣不僅使幼兒學唱興趣濃,而且還能夠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四、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唱歌,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
有位教育學家曾說過:“學會創造是培養現代人才的重要內容,教育有著開發創造精神和窒息創造精神的雙重力量。”在我們唱歌的教學活動中,不光強調唱歌技能、技巧方面的訓練,還應引導幼兒表現美、創造美。在教育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大膽地創新,獨立地思考。培養創造能力并不是要摒棄模仿,因為模仿是最初的學習方法。現在提供給孩子學習的歌曲一般都是開創性的,都留有給孩子探索的余地。例如,創編歌詞,在學唱活動中根據歌曲創編相應的歌詞,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孩子創造性的發展。根據歌詞創編動作,也是對孩子創造性的很好培養。對于孩子的創造行為,我們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創造經驗的基礎上,我們應給予幼兒自主的創造和表現的機會,由淺入深地引導幼兒向更深層次發展,激勵幼兒從自身的感受、體驗出發,通過努力展示孩子的創造力。
五、唱歌教學活動中要善于發現孩子的學習過程。
在教唱活動中,有時一次活動下來大多數孩子記不清歌詞,更不用說什么表情、感情了,但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一味地讓孩子記歌詞,而沒有幫助孩子去理解歌曲的性質,沒有教給孩子怎樣唱好它的方法,那就沒有什么意義。在歌唱活動結束時,如果孩子沒有記住歌詞,那就經常性地播放這首歌曲,讓孩子在無意識中學會歌曲。其實同伴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有時一首歌教下來只有幾個孩子會唱了,但過一段時間就會發現,已有大部分孩子都會唱了;因為孩子們在玩耍、游戲中會互相模仿、學習,就是“兒童教兒童”,它是教學方法的有益補充,隨時可教、隨處可教,有時比老師教得更有效。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與學的相互協調,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在教唱歌曲前,我們還可以在日常生活、活動中給孩子播放歌曲聽,用說兒歌和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孩子記憶旋律、節奏和理解歌詞內容,并吐字清楚地表達歌曲的內容和情感。
綜上所述:童年的歌是美好的,是屬于孩子自己的,是令人陶醉的,我愿和孩子們一起愉快地歌唱,徜徉在音樂的海洋里!讓每個孩子都能愉快地歌唱,都能盡情地享受唱歌的快樂。
參考文獻:
[1]《快樂教育》,[英]赫伯特·斯賓塞著;顏真譯-海峽文藝出版社,2002.10
[2]《幼兒園課程改革理論指導》;李志宇主編-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3.9
[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