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平
摘 要: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作為英語課程的具體目標。思維品質是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重要組成部分。思維和語言具有密切聯系,其中,語言聽力包括預測、猜測、判斷、推理等多種活動過程,開展聽力教學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對于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傳統的聽力教學中存在著詞匯語法機械式操練的現象,不僅不利于學生聽力能力的發展,而且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目標不符,直接關系到學生英語語境下思維品質的形成。
關鍵詞:高中英語;聽力教學;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主要反映一個人的思維在邏輯、推理、批判、創新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水平和特點。在高中階段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培養思維品質,需要學會辨析從語言中體現出來的各種文化現象,能夠對信息進行分類、概括,推斷和理清信息之間的邏輯關系,并正確評判信息中各種思想觀點,具備初步運用英語語言進行多元思維的能力。高中階段學生思想趨于成熟,思維非常活躍,學生也不再滿足于聽力練習中對于詞匯和語法的機械聽寫,而開始嘗試在英語聽力中調動文化背景知識、運用批判能力對聽力材料進行思維加工。因此,在聽力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既是英語教學的客觀要求,也符合學生思維發展客觀規律。本文從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出發,探討分析當前高中聽力教學中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現狀,研究并提出了在教學中提高學生思維品質的對策。
一、重視非智力因素,為思維培養奠定心理基礎
針對學生思維品質培養現狀,教師要改變聽力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應該從學生聽聽力時的心理出發,把學生的主體性培養作為聽力教學的首要問題來考慮,促進學生聽力狀態、聽力態度、聽力心理和思維能力的協同發展。非智力因素是學生形成良好聽力狀態、聽力態度和聽力心理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克服“聽力焦慮”從而更好地鍛煉思維能力的前提條件。非智力因素包括學生在聽力理解時的情感、興趣、注意力、意志等要素,要為良好的思維品質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教師需要首先消除學生挫折感、焦慮等消極情緒。比如,教師可以在聽力訓練初期為學生選擇較為簡單的視聽材料,幫助學生在成功的體驗中增強自信心。學生在聽力中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用言語引導學生認識到錯誤在學習的過程中是再正常不過的,以此幫助學生放平心態。此外,在聽力過程中,學生的興趣也直接影響到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并進一步關系到思維能力的調動。教師要善于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娛樂生活,選擇符合學生興趣的聽力材料,運用多種形式聽力材料,比如影視片段、演講、采訪、廣播、歌曲等,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課堂聽力環境,使得學生的智力活動在輕松愉快的情感體驗中展開。
二、進行聽音識意練習,提高快速處理聽力材料能力
學生在聽聽力過程中出現焦慮等情況,不僅僅是由于心理上的準備不夠充分,另一部分原因還要歸結于學生聽力技巧上的缺失。學生面對一大段連續不斷的語流,沒有形成一定的處理模式,自然會不知所措。因此,要幫助學生形成更好的聽力狀態,并培養學生有效處理信息的能力,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聽力技巧上的訓練。這一技巧首先表現在對于語音的辨識上。很多相似的單詞能夠區分開來,正是憑借單詞之間非常細微的差別,而正是這些非常細微的差別決定著整個句子甚至一段語音材料的意思走向。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語音辨識主題的練習,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在聽力過程中培養學生清晰的辨識能力。其次,人們進行交流和理解并不是以單詞或句子為單位的,而是以所要表達的意思為單位的。也就是說,在聽聽力的過程中,放在首位的永遠是對信息和意思的獲取和加工。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句子意群意識的培養,引導學生按照意群分解句子、整合整個聽力材料所要表達的意思。
三、引導學生進行聯想對比,培養發散思維
學生具備基本的心理條件、熟練掌握了一些聽力技巧過后,才算擁有在聽力中鍛煉思維、提高思維品質的前提和基礎。此時,教師還要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開辟專門訓練。學生在聽力中進行思維活動,意味著在聽懂語言材料的基礎上擴大思維范圍,通過積極的聯想,向內挖掘已有的知識儲備,主客觀碰撞進行信息的自由結合,實現思維的創新。幫助學生進行聯想對比,教師需要在學生聽力理解過程中扮演好引導的角色。比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注意在語言材料中出現的一些具有提點全文作用的概念,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類似于思維導圖的思維線索,為學生更好地進行聯想和發散做好準備。此外,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大膽推理和猜測,幫助學生提高調取相關知識的敏捷度和敏感性。
總而言之,隨著核心素養的提出,思維品質的培養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聽力教學中進行思維鍛煉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教師在未來的聽力教學中應該革新聽力教學理念和方法,更好地實現思維品質培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蘆莉. 高中英語聽力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其對策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陳莉. 高中英語課程中思維品質培養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D].南京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