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芳
摘要:目的 探討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活動降低會陰側切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150例陰道分娩產婦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給予常規產科護理管理,觀察組給予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活動護理管理。比較兩組產婦會陰情況,出院前護理滿意度;護理人員活動前后品管圈的認知程度。結果 觀察組產婦的會陰側切率、會陰裂傷率、會陰完整率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均具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活動降低會陰側切的臨床效果顯著,還可以提高護理滿意度及護士的認知水平。
關鍵詞:帕累托法;品管圈活動;聯合干預;會陰側切;臨床研究
近年來隨著我國計劃生育國策的改革和放開,使得我國育齡女性妊娠的數量和比例均有上升趨勢;而隨著女性健康意識的不斷提高,陰道分娩的女性比例也呈現逐年上升趨勢[1]。會陰側切作為產婦陰道分娩過程中的一項手術干預措施,其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產婦以及新生兒的安全,為進一步提高產房的護理服務質量以及倡導自然分娩,我院自2016年起開始實施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活動降低會陰側切的臨床護理干預,并獲得了較為滿意的結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150進行陰道分娩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臨床資料完整者;②均為正常足月妊娠;③妊娠期間均未出現異常狀況;④產婦及家屬均被告知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本研究已向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提出申請并獲得批準。排除標準:①嚴重妊娠期并發癥者;②早產或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者;③先天性新生兒疾病者;④嚴重精神系統疾病導致無法正常溝通交流者;⑤拒絕本研究者。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5例,其中對照組產婦年齡25~35歲,平均年齡(28.15±2.13)歲;平均孕周(39.48±1.02)周;初產婦53例,經產婦22例。觀察組產婦中年齡25~36歲,平均年齡(27.90±2.11)歲;平均孕周(39.51±1.03)周;初產婦50例,經產婦25例。兩組產婦在年齡、孕周以及產次等一般資料的比較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產婦給予臨床陰道分娩常規護理管理。而觀察組產婦則給予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活動護理管理,具體實施過程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
選拔本科室工作3年以上工作經驗的7名產房護士作為品管圈小組(以下簡稱“小組”),并由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邀請院內外專業技術人員和相關培訓領域專家對所有小組進行帕累托法以及品管圈等內容的介紹和培訓.
1.2.2明確主題
本次活動的開展旨在通過在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來有效降低臨床陰道分娩產婦會陰側切的發生率,因此在研究開始階段對所有小組成員進行主題宣教,并對小組成員進行會陰側切的相關知識以及品管圈活動中的無形成果進行評價。
1.2.3現狀統計
全體小組成員在小組組長的帶領下利用帕累托法對我院近5年來陰道分娩產婦的資料進行整理,著重對分娩過程中進行會陰側切的病例進行分析和總結,包括原因、過程、預后等。
1.2.4查找原因
利用帕累托法的要求,所有小組成員對統計出來的病例的相關資料進行分析,并積極閱讀相關文獻報告,并結合本院實際的硬件和軟件資源對導致陰道分娩產婦會陰側切的原因進行整理和分析,并按照嚴重程度進行一一排列。
1.2.5實施對策
本次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共確定產婦、助產士、醫生、設備、社會等五大因素為導致陰道分娩產婦會陰側切的主要原因。因此提出對策如下:①加強產婦的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使得產婦能夠在明確陰道分娩的優勢之余,借助視頻、圖片、臨床案例等方式使得產婦樹立良好心態,平靜接受陰道分娩過程中可能存在的疼痛和不適,從而有效提高產婦的依從性,并降低產婦的不安、緊張以及恐懼等負性情緒。②加強對助產士專業技能的培訓和考核,使得助產士能夠正確對待陰道分娩中可能出現的各類情況,切忌隨意應用會陰側切的不良習慣。③強調醫生在引導產婦陰道分娩過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④產房一方面要盡量布置的簡約溫馨,使得產婦能夠在圍生產期能夠保持愉悅心情⑤社會因素,陰道分娩的產婦要求會陰側切大多是聽從別人的建議,以為通過該操作能夠降低分娩中的痛苦。因此醫療機構要適當開展相關的產前免費試聽課,從而在本院合適區域和位置通過發放免費宣傳手冊以及放置展板等形式來提高產婦的認知水平。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參與本研究的護理人員活動前后分別進行品管圈活動無形成果的評分并比較,包括團隊協作、專業技能、溝通能力、集體觀念以及品管圈評價,每項滿分5分,共25分。比較兩組產婦分娩時會陰側切的具體情況;并對兩組產婦出院前進行護理滿意度調查,該表滿分100分,其中90分及以上為滿意,80分~89分為一般,79分及以下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一般)/各組總例數×100%。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9.0版軟件對本次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n或%表示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對等級資料進行秩和檢驗;以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產婦陰道分娩中會陰側切的具體情況比較
兩組產婦均為陰道分娩,其中觀察組產婦的會陰側切率、會陰裂傷率以及會陰完整率均顯著優于對照組,上述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產婦的護理滿意度達到了100.00%,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9.3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會陰側切是臨床產科針對無法繼續進行自然分娩的產婦而采取的一種措施,通過側切的方式來增大陰道開口,從而幫助胎兒順利娩出,并防止會陰出現嚴重撕裂[5]。近年來隨著我國妊娠女性對陰道自然分娩的推崇顯示我國育齡女性對科學分娩的關注和重視,但是由于各種因素使得產婦在陰道分娩時害怕疼痛、擔心預后等,使得臨床陰道分娩過程中會陰側切得到了濫用[6]。部分產婦甚至在陰道分娩前就要求醫生實施陰道側切,事實上盡管臨床大部分的初產婦在順產中陰部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撕裂傷,但是與側切術的刀傷相比,輕度的撕裂損傷更易愈合[7]。因此本研究的開展對降低臨床不必要的會陰側切以及提高產婦預后恢復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臨床價值。
品管圈是指由相同、相近或互補性質的工作場所的人們自動自發組成數人一圈的小圈團體,通過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生的問題及課題[8]。本研究將其應用于臨床護理工作中,不僅能夠有效提高臨床對會陰側切產生原因的分析能力和糾正方案的確定,而且還針對我院護理人員相對較少、產婦較多的現實情況進行最佳的干預,從而以最為有限的措施和手段來最大程度避免或糾正會陰側切所帶來的問題。而本研究在實施過程中對小組成員進行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活動,結果顯示不僅能夠有效降低陰道分娩過程中的會陰側切發生率,提高了產婦的會陰完整率;而且還能顯著提高產婦的護理滿意度,而且由于品管圈活動的存在,也使得小組成員獲益匪淺,不僅在理論知識上得到了升華和提高,而且在臨床實踐中更能夠游刃有余,從而切實提高自身的護理技能和服務水平.
綜上所述,帕累托法聯合品管圈活動降低會陰側切的臨床效果顯著,產婦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而且還能顯著提高產房護士的認知水平,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麗娜,鄭劍蘭,汪文雁,等. 限制性會陰側切的臨床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15,30(15):2439-2441.
[4] 凌奇. 會陰側切對初產婦產后盆底功能影響的臨床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5,14(24):2070-2072.
[5] 高月娥,何閏. 無保護會陰接生法在降低會陰側切率和促進陰道分娩的效果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16,31(8):1773-1775.
[6] 胡華青,應紹紅,范如珍. 改良式助產對降低初產婦會陰側切率的臨床研究[J]. 中國婦幼保健,2015,30(7):1121-1123.
[7] 陳思,葉宇齊,王靜,等. 經陰道分娩結局與會陰側切的臨床分析[J]. 中國計劃生育和婦產科,2016,8(3):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