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互動片段:過年的家庭聚會上,一大家人其樂融融。“小俊,這是給你的壓歲錢?!薄爸x謝阿姨!”快上學的小俊剛要接受,卻被媽媽一把搶先:“來吧,媽媽幫你收著?!薄安恍?,這是我的!”“你還太小呢。”“討厭,媽媽又要花掉我的壓歲錢?!毙】∑仓煺f,童語無忌,大家只能尷尬一樂。
警惕!您的孩子財商教育余額已不足
春節結束,怎么處理孩子的壓歲錢,成了不少家長的困惑。根據記者隨機調查發現,一線、新一線城市0-12歲的孩子里,基本能收到3000-10000元甚至更多壓歲錢,超過半數的家長選擇將其“充公”,或者像小俊媽媽那樣直接“沒收”。也有家長擔心孩子亂花,暫代保管,但對錢的用處未做打算,只有個別家長和孩子約定用途。其中,孩子年齡越大,對壓歲錢的所有權意識越明確,越有具體的使用規劃,也容易為此搞得親子關系“兩敗俱傷”。
目前,國內兒童財商教育匱乏,尤其是幼兒階段,由此也衍生出一系列令家長頭疼的問題:為什么我的孩子做一點點事情就要回報?為什么孩子變得越來越物質化?為什么做事情時孩子總和我討價還價?孩子自私,只給自己花錢;為了拿零花錢不惜撒謊;社會新聞里,孩子偷偷用父母存款給主播打款,以及長大后的校園貸,月光族,啃老……
財商教育要趁早
財商(FQ,Financial Quotient),也就是認識、創造和管理財富的能力。財商無所不在,是與智商、情商并列的現代社會人不可或缺的能力。財商教育包含了經濟學、統計學、金融學及心理學等諸多內容,也恰是我們教育體系中的“短板”。
清華大學媒介調查實驗室發布的《中國青年財商認知與行為調查報告》顯示,當前90后大學生存在4方面財商特征:財商觀念存在明顯誤區;消費社會化和消費無計劃性并存;理財意識勃發和財商素養欠缺;互聯網金融接受度高但風險甄別能力不足。約59.1%的學生認為“不欠債、不貸款才是最好的理財方式”。另一項針對兒童的調查顯示,零花錢多的孩子較為普遍地存在著不珍惜財物、任性、自制力差、貪玩等不良習慣;零花錢少的孩子里最嚴重的產生自卑心理,怨父母賺錢少。
當下我國開展財經素養教育主要集中在小學和初中階段,小學主要以游戲為主,初中主要以課程為主,高中迫于升學壓力等原因在這方面發展緩慢。然而從國際上看,美、英等發達國家基本上在2009年左右便開啟了全方位的財商教育普及,這與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密切相關。有著善于經商美名的猶太人,非常注重兒童財商教育。猶太家長送給孩子第一份周歲禮物是股票,讓孩子從小接觸錢、認識錢,保持對它的持續關注。同時,猶太家長告訴孩子,勞動是值得尊重的,金錢要通過自食其力來取得。
“財商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要后天培養,需要從小開始?!鄙钲诖髮W會計與財務研究所研究員林志偉強調,高中時期青少年的觀念和行為習慣已經養成,此時教育介入的作用十分有限,財商教育需要從幼兒園時期甚至更早開始。由于財商教育比較直觀的是和數字聯系在一起,當孩子對數字有興趣也就是3歲以后,就可以幫助孩子做花錢的計劃。
不只是談錢那么簡單
一些家長和老師疑惑,是不是教會孩子存錢和理財就可以了呢?實際上,如果將“財商”簡單地與此畫等號是十分片面的。國際金融理財師、兒童財商教育專家孫明展指出,財商教育的目標不只局限在教會孩子處理財富,更重要的是建立正確的金錢觀,以及對待財富的態度和支配財富的方式。
怎樣較好地滲透早期財商教育?對于幼兒園的小朋友,他針對不同學齡段“支招”。
◎小班:辨認紙幣和硬幣,學會用錢買簡單的用品。小班幼兒已萌發了花錢意識,可以結合《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小班幼兒能按數取物的要求,與幼兒玩購物游戲。如:找到指定數字的價格標簽、找等值的商品等。
◎中班:明白錢是勞動得到的報酬,并正確進行錢貨交換活動。鼓勵幼兒用壓歲錢設立短期目標,比如兩三星期后就能買到的玩具、書籍等;然后轉向存錢幾個月乃至一年才能實現的大目標,把注意力集中在目標上,而不是胡亂花錢。
◎大班:開始學習攢錢,培養“自己的錢”意識。能觀看商品價格標簽,和自己的錢比較,確認自己的購買能力;鼓勵幼兒通過力所能及的勞動來賺取零花錢,如收集家里的廢物、舊物(玩具、手工等),參加跳蚤義賣活動,讓幼兒在實際買賣過程中理解“加”和“減”的意義,知道錢來之不易,同時培養環保意識。和爸媽商量列出購物清單,一起去超市購物。
“財商教育的終極目標是為了提升青少年的幸福感,培養青少年理性選擇、有效克制、有序規劃和接受結果的能力。不是只有談到錢的時候才是財商教育的契機。每一個決定、每一次選擇都是對孩子們進行財商教育的過程。”孫明展說。學會運用智慧和雙手創造財富,懂得合理支配金錢、用之有度,體會用愛心幫助別人的快樂,才能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親子共育效果好
近日一則新聞引發關注:廣州一名父母離異家庭的孩子小蘇,因父親擅自將其壓歲錢及利息取出,起訴父親請求返還,獲法院支持。法官表示,大人給孩子壓歲錢本質上是贈予性質,屬于孩子的私有財產,誰都不能侵犯。成功的財商教育離不開成功的家庭教育。特別是針對目前我國財商教育以家長教導為主、學校教育和專業機構參與不足的情況,親子共育的意義更為凸顯,且對家長也是一個增進能力的過程。
家長如果沒有正確的財商意識,孩子恐怕也難以財商“發達”。少兒財商教育專家、溫州市理財師協會秘書長蘇恩如提出,財商教育要注意把握培養幾項核心能力。
第一,延遲享受的能力。斯坦福大學針對一群五歲以下的孩子展開過關于“延遲享受”的實驗,通過幾十年的追蹤,他們發現懂得延遲享受的孩子成就普遍高于不接受延遲享受的孩子。延遲享受是財商里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二,平衡能力。無論有多少錢,人的欲望一定比錢多,這個時候,就要平衡現實跟“想要”之間的關系,平衡現在跟未來的關系。
第三,風險管理能力。風險本身并不可怕,可以規避、轉移,也可以自留,但前提是要知道是不是自己能承受的范圍,自己愿不愿意承受這樣的風險來換取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