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峻峰 周正 王清月
摘 要:當今社會正處于移動互聯網的時代,移動互聯網對旅游業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大學生既是移動互聯網的使用者,同時也是青年旅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以在校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大學生視角對基于移動互聯網背景下的大學生旅游行為特征進行分析,進而總結出移動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旅游的影響以及大學生的旅游行為特征和旅游消費特征,并提出了相關建議。
關鍵詞:移動互聯網;大學生;旅游行為特征
引言
旅游行為特征分析,是指通過現有數據的對目標人群的旅游決策行為和旅游消費行為的特征進行分析。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對大學生的旅游決策具有重大影響,根據不同大學生在旅游過程中的行為差異做出分析對產品的開發和營銷方式具有重大意義。目前黃莉、丁于思、曹青等人研究了微博對大學生旅游消費決策的影響,楊思桐、劉文清等人研究了大學生旅游行為。總體看,學界針對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旅游者行為特征的研究還很少,本項目以使用移動互聯網的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來探索大學生在移動互聯網背景下旅游的行為特征,為企業制定出符合大學生的旅游方案并選擇適合大學生的營銷方式提供建議。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采取整體抽樣的方法,選取各地學校的大學生作為被試,回收有效問卷300份,有效回收率93.75%,男生140人,女生160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調查法采用的研究工具為研究者參考相關研究文獻資料并結合自身體驗而編制的《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大學生旅游行為特征》。
(三)數據分析
本研究采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軟件對有效問卷的數據進行統計,主要進行描述性統計。
二、結果分析
(一)大學生旅游行為特征分析
本次調查中女生偏多,有160人,占比約53.3%;男生共140人,占比約46.6%。大一40人占比13.33%;大二230人占比76.67%;大三10人占比3.33%;大四20人占比6.67%。每年旅游次數5次以上的50人,占比16.67%;4~5次的50人,占比16.67%;1~3次的170人,占比56.67%;0次的30人,占比10%。由此可見,大學生旅游次數1~3次的人數偏多,大學期間不旅游的人數較少。
(二)大學生旅游需求特征分析
1.大學生旅游態度分析
旅游態度和旅游行為在心理學中尤為重要,而旅游心理學表示,其兩者的關系非常密切,其旅游態度和旅游行為也會受其相左右,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對旅游這一現象表示很喜歡,而調查結果中。非常喜歡的人數高達160人,占比例的53.33%。這種現象也說明互聯網下,大學生是旅游的潛在客戶。
2.大學生旅游目的分析
大學生的經濟情況與高中、初中不同,對自身人生觀也會有不同見解,因此會產生與眾不同的旅游目的。根據調查結果顯示,以休閑放松為目的旅游人數有240人,占80%的人數比,而欣賞美景、購物消費、體驗生活人數比只占20%。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大學生在旅游目的上把旅游作為休閑放松的大學生占大多數。
3.大學生對旅游資源的偏好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對山水風光旅游資源喜好人數有220人,占人數比的73%,其次,喜歡文物古跡、民俗風情、飲食烹調、休閑娛樂的人數占比分別占56.67%、56.67%、60%、56.67%,而對于都市風情旅游資源,人們喜好程度只有30%。由此我們得出結論,大學生更偏向于對山水風光旅游資源,其次是飲食烹調、文物古跡、民俗風情、休閑娛樂的旅游資源。
(三)大學生旅游消費特征分析
1.大學生每年旅游次數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每年旅游次數為1-3次的人數有170人,占人數比的56.7%,其每年旅游5次以上人數比也占了16.67%。通過調查分析,大學生會經常進行旅游消費并且一部分人十分熱愛旅游。
2.大學生旅游目的地分析
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大學生普遍喜歡進行省外旅游,其省外旅游人數有190人,占人數比63.33%,而進行國外旅游的人數僅占13.33%,說明大學生旅游目的地進行省外游的人數偏多,而進行國外游的人數較少。
3.大學生出行方式
根據數據調查分析,大學生在出行方式上,選擇個人自助的人數頗多,有210人,占人數比70%,集體自助的人數也有140人,占人數比46.67%,相比而言,個人跟團、集體跟團兩項人數比例也僅為36.67%,由此可知,大學生更喜好自助出行,而非跟團出行。
(四)大學生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出游情況調查
1.信息獲取渠道及內容
90%的大學生對旅游信息的獲取渠道是通過網絡媒體,還有50%的人通過朋友推薦獲取信息。通過旅行社資訊獲取信息的僅有20%。在時代的變遷下,大學生慢慢減少了對旅行社的依賴,逐漸更相信網絡和朋友的口碑。
外出旅游前會在網絡上對旅游目的地或想要購買的產品評論進行調查的人數占比90.67%。此處體現了當代大學生對消費的謹慎程度較高,且對產品口碑較為重視。
大學生通過網絡獲取的旅游信息包括交通,住宿,美食,景點,購物,旅游攻略以及周邊服務,均占比50%以上,其中交通,住宿,景點獲取信息人數均在80%以上。
70%的大學生會在旅行后分享游記給他人參考,僅有30%的人不會分享游記。
2.移動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消費的影響
66.67%的人會看到朋友在社交平臺上所曬的照片而產生旅游動機,33.33%的人不會。會因為旅游app推薦評論等內容產生沖動性消費的人占比70%,不會產生的僅占比30%。由此可見,移動互聯網對當代大學生旅游消費影響巨大。
三、討論與建議
大學生旅游時間選擇較為寬裕,對旅游的態度較為積極,大一和大二外出旅游人數較多。根據調查96.67%的人喜歡旅游,說明大學生是旅游市場未來很好的推動者。并且通過調查,當代大學生更偏向于自助游,所以相關旅游從業者應該對自由行市場予以重視。
當代大學生通過手機APP獲取旅游信息占比較大,其次是朋友推薦。說明移動互聯網這種途徑對大學生獲取旅游信息具有重大影響。因此,相關旅游從業者應重視網絡等新媒體營銷。
通過本次研究,我們總結出了大學生基于移動互聯網旅游消費行為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大學生旅游消費行為較為特殊,故相關旅游從業者如果能夠根據大學生旅游行為的特點,以多種方式拓展市場,一定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并且當今時代傳統旅行社正面臨網絡平臺的威脅,如果想要繼續發展就必須要經歷轉型,所以要重視網絡營銷,發展社群,建立粉絲群體和口碑,這樣做可能是未來轉型發展的出路之一。
參考文獻
[1]黃莉、丁于思、曹青.微博對大學生旅游消費決策的影響研究[J].吉首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2.20-24
[2]楊思桐、劉文清.大學生旅游行為分析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7. 23,34
作者簡介
唐峻峰(2000-),男,河南焦作人,山東交通學院,2018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
周正(1999-),男,山東濱州人,山東交通學院,2018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
王清月(1999-),男,山東濱州人,山東交通學院,2018級旅游管理專業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