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洪莉
“生態式教育”它既是一種教育理念,也是一種教育策略,它是系統觀、整體觀、和諧觀、生命觀之下的教育。濟南市天橋區濱河幼兒園是新改建公辦幼兒園,2013年11月正式開園。建園初,幼兒園從愛生理念的四個維度內涵出發,結合幼兒園地域人文特點,確定了生態式教育家園的創建目標。
精細基礎建設 ?健康物質環境
在整個幼兒園創建中,濱河幼兒園團隊一直堅持追求內心正確的方向,創設健康物質環境。一切從孩子出發精細做好每一件工作:這樣做安全嗎?規范嗎?這是孩子需要的嗎?孩子們喜歡嗎?
源于孩子的健康。我們從幼兒健康角度考慮,對幼兒園的結構布局進行最合理的設計。把南面陽光充足的校舍都留給孩子;幼兒活動室、寢室、盥洗室都是標準配套用房,幼兒男女分廁;對園所環境進行除甲醛及空氣污染凈化處理。合理的布局、標配的設施以及多種安全措施,讓孩子們在室內活動與生活更加安全、舒適、便利。從幼兒飲食健康源頭抓起,對幼兒園食堂布局、各功能間、進出流程進行多次設計、會審。結構合理、設備齊全、操作流程嚴格的幼兒園食堂多次作為食品安全會的現場,接受各級領導檢閱,被評定為省市級A級食堂、山東省“品牌示范學校”食堂。
源于孩子的游戲需要。幼兒園配置了滑梯、鉆桶、攀爬架、平衡板等大中型戶外玩具。在家長配合下制作了飛盤、顛球樂、流星球等戶外器械。老師自制快樂迷宮、棋子對對碰等多種桌面玩具。孩子們無論在室外還是在室內游戲活動,都有可供選擇的各類設施和器械,充分滿足了孩子們游戲活動的需要。
源于孩子的未來發展。開放式幼兒閱讀吧里,孩子們可以隨時隨意選取喜歡的圖書。美術工作坊創設了拼貼區、涂鴉區、創意自制區、繪畫區等不同區域。寬敞舒適的多功能廳內,孩子們舒展身姿,表演舞蹈,排練話劇,為孩子們打造自由綻放的成長空間。幼兒科學體驗館內,師幼共同參與設計、制作。有體現孩子們合作共享的手搖墻面電路板,有腳蹬齒輪轉動感受電能轉換的風車,有神秘的太空艙等。
源于孩子的安全。幼兒園注重細節的安全設計與管理。在幼兒杯架旁創設暖瓶保護網,避免熱水燙傷幼兒;定制方便取放的幼兒毛巾掛鉤、樓梯溫暖扶手、防止關門夾傷幼兒的安全護角。
和諧育人氛圍 ? 舒適自然環境
源于孩子成長的大環境。走進個性飛揚、寓意生命成長之林的大門,會看到園內的國槐、木瓜樹、柿樹、櫻花、白玉蘭。古樹映襯下的現代化的主教學樓,以樹林、葉片、魔幻的樹影延伸圖為主,若隱若現。隨著我們走動或者太陽的移動呈現出明暗的不同,不斷引發孩子們的思考。
源于孩子活動的戶外區域。在戶外,我們為孩子們創設了六大區域:安全寬敞的游戲活動區,跑跳競技的攀爬運動區,自由堆砌的玩沙娛樂區,有著蜿蜒的石板路、童趣小橋、各種花草樹木的四季體驗區,包含“親親樂土種植園”“紫藤花園”種植平臺的自然種植區,假山流水旁可以雙向搖動的愛童水車的感知探索區。
錯落別致的“如意生態墻”,孩子們可以鉆爬,跑繞,捉迷藏,做游戲,或半躺著自由地遐想;古柏樹下孩子們無拘無束地暢談身邊的小螞蟻是如何搬家,壁虎先生如何找回丟掉的尾巴;孩子們自由地樂玩秋千、軟梯;可以潛心觀察探索隨風變動的風向標、陽光廳中綠綠的水草、游動的小魚、掛滿樹干的愛心鳥窩。
尊崇幼兒天性,潤澤教育環境
傳統文化潤澤 ?班班特色傳承。幼兒園九個教學班已基本形成班班有傳統文化特色的課程雛形,形成了幼兒園大區域循環園本特色活動。
羽毛粘貼畫。依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及操作能力,用羽毛進行有序粘貼、拼擺和創意,制作羽毛粘貼小動物、羽毛面具等作品,促進幼兒手腦協調的操作能力。彩泥塑型。將生活中的花草樹木、創意樹枝、花瓶有效結合,讓幼兒在自然材料和廢舊材料的巧妙運用中,感知事物的美好,發展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魅力扎染。簡化扎染過程,用孩子身邊的物件為道具扎染??鞓芳艏?。老師帶領孩子嘗試剪貼有趣的動植物和裝飾花邊等作品,剪出自己的生活和樂趣。泥塑。運用黃河原泥進行泥塑,孩子們通過拍、打、捏等形式不斷找到參與的樂趣。五彩蛋殼畫。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和創新能力,發展他們的手部精細動作。
每個班的課程在老師的不斷實踐教學中日益完善,非物質文化遺產為我們幼兒園、教師、幼兒打開了一扇更加開闊的充滿希望的大門。
精心創設空間 ?孕育教育環境。奇思妙想的老師們結合傳統文化特色手工活動的開展,不斷營造潤物無聲的內部環境氛圍,在幼兒觸手可及的地方我們都可以欣賞到孩子們、老師們別具風格的個性發揮。
“春夏秋冬”主題的走廊樓梯作品展示,讓孩子在幼兒園的每一角落都能夠感受自然生活的氣息,讓孩子在感受自然的美好情感中動手參與制作,展示自我。傳統文化特色展廳內師幼共同打造了“小小傳統藝術體驗館”。有傳統泥塑、繽紛彩泥、京劇臉譜、蛋殼手工、年味民俗、編織工藝、民間剪紙、扎染技藝、皮影表演、創意瓶彩、各類自然材料粘貼畫等。小小體驗館不但拓展孩子們非遺項目內容的視野,更營造出“我愛優秀傳統文化”的園所藝術氛圍。
在教育環境創設的規劃設計中我們以小樹、幼苗、彩虹、云朵、太陽等自然物象為班級命名。每個班級從入門的班牌到特色課程的簡介,從符合班級名稱的家園共育欄到生動有趣的班級形象,老師、孩子們都用心設計,精心制作。使得區域環境和班級特色渾然一體。如彩虹中班的“扎染”:孩子們頭戴自產的扎染頭巾,折疊、包珠、浸染、晾曬。手帕、T恤、頭巾——儼然進入大染坊的氛圍。
每當聽到孩子夸贊“我們幼兒園真漂亮!快看,這是我做的。奶奶快來,走廊上掛的是我的作品?!蓖嬖捳Z背后其實流露更多的是老師、孩子們不斷學習提升,追求突破的努力。因為孩子,因為源于孩子的那份愛,我們內心感動,無比幸福。
專家方向引領,有效課程探索。在幼兒園自然手工與優秀的傳統文化項目漸進融合實踐過程中,濟南市文化局張君局長來園對我們非遺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設置、實施進行把脈;民間藝人“兔子王”周秉生先生指導泥塑技法;非遺傳承人欒月英老人來園為我們進行剪紙藝術的指導培訓。領導專家的支持指導成為我們特色課程開發強有力的外部資源。2014年12月30日,幼兒園承辦了“非遺浸潤童心”主題特色活動。我園被授予濟南市幼兒園首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進一步堅定了幼兒園的特色發展之路。
生態式教育就是源于孩子,創造一種健康和諧的自然環境、物質環境、教育管理環境,讓園所成為師幼和諧發展的“生態環境”。引導孩子們在自然、和諧、人文的生態文化氛圍中,“感悟成長快樂,潤澤生命和諧”。這是“愛童樂園”創建所追求的教育真諦,是濱河幼兒園生態式教育家園的創建夢想。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天橋區濱河幼兒園)
責任編輯:周廣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