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
摘 要:本文結合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的教學實踐,總結了美術教育與游戲有機結合的策略,對教育同仁開展相關研究具有借鑒意義。
關鍵詞:幼兒;美術;課程游戲化
在基礎教育領域實施課程改革以來,幼兒園教育也進行了相應改革。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在幼兒園課程實施過程中要“以游戲作為教育的基本活動”。在美術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將游戲與美術教育進行有機結合,有效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提高了他們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關注興趣培養,進行游戲化的教學設計
傳統的幼兒美術教育,由于受到知識本位等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教師常常在美術教學中,進行美術知識與美術技能的“灌輸”,把孩子們當成了“待灌的瓶”。在幼兒園新一輪美術課程改革過程中,我們堅持發展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為此,在美術課程實施中,我們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發揮幼兒的學習主體性,從幼兒的“學”出發,進行了大量的游戲化教學設計。
因為孩子們特別喜歡玩游戲,因此如果在美術教育中進行游戲化教學設計,一定可以點燃孩子們參與美術教育活動的熱情。如在教授如何辨別顏色的相關美術知識時,以往教師會出示幾種顏色,然后進行機械訓練式的教學,導致孩子們毫無興趣。現在有的教師把辨別顏色設計成了以小動物為主題的各種游戲。如有的教師給孩子們提供了黃色的小鴨子、白色的小雞、黑色的小狗、綠色的小青蛙等動物模型,在與小動物交朋友的過程中認識各種顏色,并引導孩子說一說:綠色青蛙呱呱呱、黑色小狗汪汪汪,等等,以此強化他們對顏色的印象。這種以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作為對象進行教學,有效釋放了孩子們的天性,提高了孩子們參與美術教學的積極性。
二、關注技能提升,開展游戲化的美術活動
在培養幼兒多方面的能力目標指引下,我們并不是要放棄美術領域基本技能的培養。但是要講究方式方法。在關注幼兒美術技能提升,進行相關教學時,教師不能再使用宣灌的方式,而是要嘗試使用游戲化的方法。
如在幼兒美術教育的傳統教學模式中,幼兒教師常常使用美術教學語言,而不是游戲化的教學語言,不夠形象與生動,因此無法引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如“小朋友,現在請跟著老師一起畫一畫,然后再自己畫。第一步先畫圖形,第二步再涂上顏色”,這種使用傳統的美術語言進行教學時給人單調枯燥的感受,如果以下面這種游戲化的語言展開教學,教學效果就會明顯不同。如同樣是一樣的教學內容,有的教師就設計成了“小雞吃米的游戲”,教師自己示范畫一只小雞,然后用小雞作為主角,并引導幼兒畫圈:“我好餓啊,真想吃一點小米,小朋友們快來幫我找米吧!”在這樣的啟發下,孩子們開心地拿起筆在畫紙上畫著一個一個的小圈,這時,孩子們已經不再認為這是在學習美術知識,而是認為正在給小雞找小米吃。這樣的游戲為孩子們營造了愉快地的氛圍,使他們體驗到了美術教學的樂趣,從而有效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了美術教學的質量。
三、激發想象能力,投放引發游戲構想的材料
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這是我們成年人所不及的。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我們除了教給孩子們一些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以外,重要的是培養他們的想象能力。在幼兒美術教育中,投放適宜的操作材料是激發幼兒想象力的重要途徑。而進行游戲化的材料投放,在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營造輕松愉悅的氛圍基礎上,可以有效培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
如在以“蝴蝶”為主題的美術活動中,我們通過材料的投放來調動孩子們在游戲活動中的參與度,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進行蝴蝶翅膀、身體各部位的制作過程中,我們投放了種種輔助材料,這些材料中有豐富的顏料盒、魔術棒、面具,孩子們在給蝴蝶染顏色的過程中,在體會到了成功染出一個個漂亮蝴蝶的喜悅心情的同時,還學會了如何配色,怎樣區分顏色等知識。孩子們拿著自己的蝴蝶玩起了蝴蝶飛舞的游戲,有效提高了他們參與美術手工制作活動的積極性。有個小女孩在分享活動中講述他們給蝴蝶染色的想法時,她說:“我們一會兒要舉辦一個舞會,所以我給它的身體涂上了漂亮的紅色,這個顏色最容易被發現。”由此可見,材料引發了孩子們的情境性構想,有效培養了他們的想象能力。
在投放美術材料時,我們要確保材料的安全性,通過材料的投放引發孩子們的游戲構想,增強美術教學活動的趣味性。
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增強了美術教育的趣味性,延長了幼兒游戲的時間。美術課程游戲化策略的運用,有效激發了幼兒學習美術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興趣,為他們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創造美創造了機會、搭建了平臺。本文對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的實踐探索,為相關教育實踐提供了新的思路與方向。
參考文獻:
[1]張萍.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探索和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03):231+243.
[2]張琳琳.繪本與幼兒美術教育活動的美妙邂逅——淺談繪本的教學優勢與成效[J].藝術科技,2017,30(1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