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隨著社會的發展,經濟快速推進,生活節奏加快,處在這個社會轉型時期的農村孩子遇到了許多的麻煩。如何幫助他們度過這個難關,如何正確的引導他們健康成長,為學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有序、有效的進行鋪平道路?這是我們農村教育工作者必須研究的,是我們必須解決的,是一項長期的、系統的工程。
一、首先看看目前我們所面臨的現狀
(一)家長教育表現為表面上的重視與實質上的忽視
目前,我國的大多數父母只生養一個孩子,因此孩子成了家庭的重心與寄托,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每個父母共同的心愿。年幼時只要孩子想要什么,家長們盡量去滿足他們,不管是否必要。孩子入學后,家長們尤其關注孩子們的在校情況,經常來校或一其它途徑來了解。然而有些情況卻令人深思。我們的大部分家長最想了解的是孩子的考試成績以及班級排名,得個高分是理所當然,考個不及格或是名次不理想,回家后或打或罵是少不了的,以冷靜的態度分析原因或給孩子以鼓勵的卻是少數。這種“考分至上”的教育觀與我們學校的素質教育是相違背的,因此,如何使我們的家長改正這種錯誤的教育觀是我們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家庭教育失當
大多數青少年的品行不良、違法犯罪與家庭教育失當有很大關系。具體有以下幾種情形:一是家庭結構破裂,家庭破裂的孩子得不到親情的溫暖和應有的管束,容易受壞人的引誘和利用,進而走向邪路;二是部分家長過于溺愛子女,千方百計滿足他們的各種要求,使孩子從小養成自私、任性、好逸惡勞的不良習慣,一些家庭滿足不了需要,鋌而走險行為在極少數青少年中便時有發生;三是部分家庭言行不檢,對社會怨氣多,沉緬于賭博、和聲色犬馬之中,對學生負面影響很大;四是隔代管理,在經濟大潮的影響下,外出打工經商的學生家長越來越多,他們的子女大多數交給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或托親朋照看,有的學生甚至獨自留守,這些“留守少年”,離開了父母的教養,失去了應有的管束和控制,難免不良風氣侵蝕。
(三)社會文化垃圾對學生成長的危害
近年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協調與配合的現狀是越來越不樂觀。從社會教育方面來說,這主要表現為當前社會上的負面影響太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五個方面:
1、電視中的卡通片泛濫,它們充滿兇殺打斗,渲染血腥暴力和魔鬼神怪,滲入許多低級的趣味,不但在精神上,而且在科學方面誤導了孩子們;
2、許多的電視節目為“老板”、“大款”、“明星”們歌功頌德、宣揚物質至上,侵蝕了孩子們純潔的心靈;
3、目前學校周邊的環境與學校育人要求很不協調,特別是集鎮學校周邊的環境令人擔憂。據了解,有的集鎮無證網吧、桌球室、游戲機室遍布隱蔽的角落,校園門前的攤點驅之不去。
4、思想內容好而又富有兒童情趣的少兒讀物嚴重缺乏,即使有些合適的,但價格昂貴,對于農村孩子及其家長來說,在經濟上難以接受,一些庸俗的、劣質的圖片、故事以及言情武打小說流入校園,成為孩子們的精神食糧。
(四)學校德育工作開展的思路不對,學校教育失誤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辦學思想不端正,育人觀念不明確。90%以上的學校領導和教師反映,當前,社會評價學校,上級考核學校主要看升學率,學校考核教師主要看學科成績,“一好遮百丑”,很多學校一周唯一的一節班會課也往往是“考試總結”、“班級常規管理情況分析”。二是德育缺乏實效。大多數學校未能按《中小學德育綱要》的要求科學合理地設計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不分年級高低,不管個性差異,一個模式,“一刀切”的現象比較突出,教育形式單一,缺乏吸引力。三是德育隊伍形不成合力,各個層面不能協調開展工作,主要表現為德育工作是封閉性的,“群眾路線”沒有走好。教師不善于利用校外教育力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有“二怕”:一些教師是怕苦,怕磨破廠嘴皮,磨穿了鞋底;一些是教師怕羞,他們的潛意識里仍然存在封建師長式的清高心態,不喜歡尋找和利用社會教育力量,與校外人士合作,利用校外人十的教育力量來共同教育學生,教師的“二怕”制約了教師德育工作的力度,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成效。已設有的學校德育工作計劃成了掛在墻上的一紙空文。
二、針對現狀的有關對策與思考
針對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我們也客觀地分析了我們的優勢:學校遠離城市,大多數的孩子比較純樸,思想比較單純;同時,基本不存在上網的問題;基本上遠離了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我認為要強化學校的德育工作,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認清形勢,統一認識,確保德育的首要位置
教育的根本在于育人,培養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素質優良的一代新人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我校根據《關于適應新形勢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意見》要求,結合《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中小學德育綱要》等德育規章,解放思想,從少年兒童的實際出發制定實施計劃,從輿論宣傳和制度建立切入,保證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同時,確立正確的教育理念,遵循教育規律,采取切實措施,堅決扭轉重智育輕德育,“一手硬、一手軟”的不良傾向。
(二)進一步健全德育工作機制
明確德育工作實行校長負責制的管理體制校長是學校德育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校長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采取切實措施保障國家規定的德育目標、內容和要求在學校教育教學中落實。學校應該努力培養好一支素質優良、結構合理的德育工作隊伍,切實辦好家長學校,大力普及家教知識,密切學校、社會、家庭的聯系,努力形成齊抓共管,整體聯動的德育工作和管理機制。
(三)促進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互協調與配合,構建思想品德教育網絡,保證青少年德育工怍的真正落實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在農村,家庭教育是個“薄弱”環節。為了促進學校與家長之間的合作,應該認真做好家與校的聯系工作。
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轉變家長的觀念,提高家長的自身素質。所以,要對學生家長進行正確的成才觀、人才觀教育,使他們能正確地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使其由經驗育人向科學育人轉變,充分發揮三者協調與配合中應有的職能。
(四)促進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協調與配合,教師是關鍵。
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有效地協調與配合,而教師是三方協調與配合的重要力量,擔負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我校確立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觀念,徹底克服德育的任務由班主任、輔導員完成的偏見,強化每一位教師的育人意識,充分發揮全體教師在德育中的作用。因此,一年來,我校不斷加強對教師協同與配合意識的滲透、宣傳,不時地組織適當的學習,傳授必要的方法,并且對教師提出一定的要求,形成學校德育工作的有關制度。
三、要強化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優化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建設是對青少年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一環,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陣地,更是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認真規劃,精心設計,落實經費,抓好校園文化環境的建設和育人氛圍的營造。當前,首先要加強校園環境的整治和管理,杜絕臟、亂、差。同時,要將現有的文化宣傳陣地(櫥窗、畫廊、黑板報、廣播、電視)充分利用起來,發揮應有的作用。學校每學期組織一次“文明教室”、“文明辦公室”的評比,以此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
當前,我們正處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面推進的社會轉型期,學校德育工作正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我們要努力探索并正確把握新時期學校德育工作的特點和規律,明晰思路,科學決策,把學校德育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