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和
摘 要: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不再是被動灌輸式的課堂教學,而是更加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對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小學數學教師要積極的更新教學理念,進一步的優化課堂教學,并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積極打造充滿溫馨和充滿人性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促進小學生較好的成長和發展。本文將從三個方面入手,就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打造人性化數學課堂方法進行研究。
關鍵詞:素質教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人性化;探索
小學數學教師要繼續沿著正確的教學改革方向指引,積極的打造人性化的數學課堂教學,助力小學生健康的成長和提升。本文將就貫徹素質教育理念,打造人性化數學課堂的策略進行探索。
一、重視良好人格培養,積極強化德育滲透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數學教學的一個基本任務,也是培養學生良好人格、助力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小學數學教師要提升對德育教育滲透的重視力度,積極的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開展卓有成效的德育教育滲透工作,進一步助力小學生的健康成長。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和《年、月、日》小節內容時,數學教師在教授時分秒和年月日等知識內容的時候,不妨向學生滲透時間意識,讓學生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進而讓學生珍惜時間,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又例如,在學習《兩位數乘兩位數》小節內容時,在計算教學中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審題,規范答題,并養成演算和回顧的好習慣,進而培養學生嚴謹的學術態度,促進學生不斷的成長和提升。再例如,在學習《圓》小節內容時,數學教師可以向學生講解祖沖之計算圓周率的故事,并告訴學生祖沖之是首次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的人,從而讓學生對我國古代科學家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驕傲和自豪,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心。當然,開展更有效的德育教育滲透需要數學教師積極的對教材中的德育教育資源進行搜集和整理,并根據需要進行有效的拓展,同時還要采用恰當的滲透形式,進一步提升德育教育的開展效能。
二、有效兼顧學生差異,合理開展因材施教
每個學生都是獨特的和獨一無二的,如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特點、數學學習習慣、數學綜合學習能力等有很大的差異性,這些差異性的存在要求數學教師積極地貫徹和落實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從而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數學課堂學習到知識,獲得較好的成長。例如,在學習《分數乘法》該節數學內容時,數學教師要對以往那種統一式的課堂教學進行優化,如可以根據該節課具體教學內容和課程標準的最低要求,制定班級學生都需要完成的教學目標,如了解分數乘法的引入意義;掌握分數乘法的運用規則;理解分數乘法和整數乘法的聯系與區別;能夠借助分數乘法解決一些生活化問題等等,在此基礎上數學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一步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如對于提高層次的學生,教師不妨進一步提升任務設計的難度系數,并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實踐學習和拓展學習,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而對于學困生,要讓學生強化對基礎內容的學習,并不斷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當然,要想開展更為高效的因材施教,還需要數學教師全面化和精準化的了解班級每個學生的情況,并根據這些情況對教學進行不斷的優化,從而有效兼顧學生差異,促進每個學生都能較好發展。
三、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助力平等友好互動
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發生了較大的改變,教師在課堂的角色也隨之變化,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學生學習上的引導者、生活中的好朋友,因此,需要數學教師進一步在教學中把握自身所扮演的角色,積極的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在課堂上和學生進行平等友好的交流和互動,從而進一步激發課堂的教學活力。而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需要教師擺正自身角色,積極的在教學中改變教法使用,合理的采用有助于課堂平等交流和互動的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此外,數學教師要真正的重視起和學生的交流與交往,并積極的放下姿態和學生做朋友,在課堂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多問學生幾個會不會、懂不懂、需不需要幫助,同時還要在生活中多和學生交流與談心,不打罵學生,并為學生做好榜樣和示范,真正在讓師生關系和諧起來,從而不斷的助力課堂的高效施教。
總而言之,小學數學教師要全面的樹立正確的數學教育教學理念,積極的改變方法使用、全面的優化教學流程,并在具體的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視良好人格培養,積極強化德育滲透;有效兼顧學生差異,合理開展因材施教;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助力平等友好互動等,進一步構建充滿人性化關懷的小學數學課堂,進而讓學生在良好的教學環境下高效的學習、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春勝.淺析小學數學實施素質教育改革的策略[J/OL].學周刊,2019(33):24.
[2]范旭.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探討[J].學周刊,2019(29):54.
[3]劉琴.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方式探析[J].課程教學研究,2019(09):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