卯富民
摘 要:高中是學生最重要的學習階段,而高中政治因為其獨有的學科特點,使得學生在進行高中政治的學習是感到一些困難。因此,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利用教學方法來進行高中的政治教學,以提高學生的政治學習興趣和成績。
關鍵詞:深化;高中;思想政治
高中的學習是學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學習階段,關系著學生的未來。但是也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心理壓力,很容易因為心理問題而降低學習的效率和質量,而政治教學不僅需要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理論知識,還要結合事實熱點,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運用,加大了學習難度。因此,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需要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并用最快的方法讓學生記憶和理解知識點,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視頻導入教學,建立學生學習興趣
視頻導入就是指教師需要通過視頻播放來進行教學導入,并借助視頻的直觀觀看來促進學生的課堂參與,使學生通過視頻的觀看積極投入到政治課堂當中來。同時,視頻還能以豐富的畫面感帶給學生知識刺激,使學生更專注、更認真地進行畫面觀看,進而借助視頻畫面實現課堂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教學《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時,筆者首先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經過剪輯的紀錄片《新中國民間外交實錄》給學生進行觀看。學生在視頻觀看過程中,被視頻中展示的我國民間外交建設取得的成果所震撼,并對和平與發展的社會前景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同時,通過視頻的導入作用,學生了解到在世界范圍內,和平已經成為世界的主流,而發展則是每一個國家共同謀求的出路與前進的方向。這樣視頻導入的開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教學內容的初步理解,還能促使學生建立知識學習興趣和積極性,進而有效推動教學的發展。
二、轉變教學主體,提高學生課堂參與
傳統的提問式教學是以老師為主體進行提問的,學生負責解答問題,導致學生在問題進行過程中,一直處在比較被動的位置,課堂的參與性較低,進而養成思維惰性。因此,在課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可以轉變教學主體,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然后交由其他學生進行解答,在學生的互動中,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主動性,進而提升課堂效果。
例如,在教學《百舸爭流的思想》時,筆者沒有像平常一樣按照教材給學生進行講解,而是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自己理解文章中的知識,對自己不懂的地方在課堂上進行提問,由其他學生解答,而筆者則負責問題的引導和糾正,在這過程中,筆者看到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對于知識高超的理解力。如此,通過這樣的提問和回答,就提高了自身的參與感,促進學生主動去思考與解答問題,進而加深了對于知識的印象以及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三、創建生活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果
政治教學的過程,實際上就是還原現生活的過程。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教材內容為基礎,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堂情境中感受到政治學科的魅力,并完成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逐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例如,在教學《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時中,為了讓學生理解我國的選舉方式是怎樣的。筆者為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常常會出現的兩幅情境:村民委員會的選舉和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國家領導人,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感受我國的選舉方式的特點,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行使政治權利打下良好的基礎。由此可見,創建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果,增強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還能提升學生的政治素養,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加強時政了解,推進學生政治學習
在高中政治學習過程中,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教學內容——時事教育。時事教育是學生將政治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重要教學內容,也是提升政治課堂實用價值的重要教學過程。因此,教師應該提升時事的學習,通過時事新聞播報展示時事資源的方式來提升學生的時事掌握、點評能力,進而實現政治知識與時事事件的結合。
例如,筆者曾在班級中組織“新聞聯播”活動,要求學生每天在課前抽出5分鐘,進行新聞的播報。在新聞播報當中,學生需要在找出自己認為重要的新聞進行簡單敘述,并結合自己的政治知識進行簡要評價。諸如學生在看到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新聞時,次日依次為內容進行了播報,后續又結合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等知識完成了點評和政治知識的復習。如此,通過這種形式,就能有效推進政治課堂的教學實踐,提升學生對政治的感受、理解與應用。
總而言之,高中政治的學習不僅關系著學生的高考成績,還關系著學生以后的生活和發展。因此我們作為任課教師,應該認識到自己的工作對學生的重要性,積極采用合理的教學方法,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參考文獻:
[1]王陽.構建高中思想政治學科高效課堂的研究[J].林區教學,2017(05):56-58.
[2]陳曦.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教導刊(下旬),2017(03):123-125.
基金項目:
(本文為隴南市2018年度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高中思想政治高效課堂深化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LN[201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