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婷
摘要: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個人意識開始覺醒,對于家長或教師過多的干涉,很容易出現逆反的心理。用柔性的管理模式代替以往剛性的管理模式,以此拉近學生與教師的關系,在管理工作中得到學生的信賴和配合,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本文針對柔性管理模式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實施策略進行深入的論述。
關鍵詞:班主任工作;柔性管理模式
一、柔性管理模式的概述及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意義
柔性管理模式是相對于傳統的剛性管理模式而言的,主要是指班級管理者在以人為本管理理念的指引下,采取非強制、人性化的管理手段進行班級事務的管理,使學生通過自覺遵守紀律來實現既定管理目標的班級管理模式。由此可見,柔性管理模式更注重和諧管理氛圍及良好師生關系的營造與構建,使學生在自主管理的基礎上自覺地遵守進行班級制度,以此達到良好的班級管理效果。
柔性管理模式與剛性的管理模式相比,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比擬的管理優勢。首先,柔性管理模式的實施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柔性管理模式中,教師更注重于學生的溝通與交流,針對學生的具體問題,進行具體的對待,給予針對性的管理措施,從而有效地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其次,柔性管理模式的實施有助于學生順利地度過青春期。柔性管理模式是建立在教育管理心理學的基礎之上的一種有效的管理模式,更加貼合初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因此也能更加有效地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幫助學生順利地度過青春期。
二、初中班主任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以人為本”,為學生營造寬松、自由的班級管理氛圍
在初中班級管理對柔性管理模式的實施中,教師應進行管理理念的轉變,對“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把握。在管理實踐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管理主體地位和獨立人格,細致地了解每位學生的具體情況,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的管理措施,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管理,以此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注重在班級內為學生營造一種和諧、民主的管理氛圍,不強制、不命令學生實施教師的管理措施,而是通過與學生進行溝通,使學生真正清楚了管理措施的有利性以后,進行自覺的遵守和實施,實現學生的自主管理。
(二)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與交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對柔性管理模式實施的過程中,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是最為有效的基礎,因此,需要教師應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調整自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位置,將管理主體的地位交還給學生,使學生在班級管理事務中具有一定的發言權和參與性,使學生具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識。教師還應在溝通交流中,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對于學習及生活中遇到困難的學生給予及時、有效的幫助,使學生樂意向班主任教師敞開心扉,將教師作為自己的良師益友,并在管理工作中給予支持與配合,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三)將情感管理與制度管理進行緊密的結合
柔性管理是一種注重情感管理的管理模式,但是這不代表柔性管理模式就是一種沒有原則、沒有規則的管理模式。柔性管理模式是以一定的管理制度為基礎的,是一種情感管理與制度管理的結合。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教師應指導學生集思廣益、獻言獻策,共同制定班級的管理制度,使學生更加自覺地遵守自己制定的管理制度,提高班級管理的效率。
三、結語
總之,柔性管理模式是一種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集中體現,因此,這就需要班主任教師積極地實施柔性管理模式,以此提高班級管理效率,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責編: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