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摘要】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技術開始推動教育進入深層次變革。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具有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和魅力。微課的設計、開發與應用應遵循一定的準則,才能達到微課程的教學目的,最終實現知識傳遞的系統性。微課為高校思政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在實現“泛在教育”和“泛在學習”方面效果顯著。但利用技術促進學習的諸多條件在很多高校并不完全具備,各高校應審時度勢,高度重視教學模式,在著力構建思政教育網絡平臺,實現教學資源共享等方面力求創新。
【關鍵詞】微課;思想政治教育;教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教育迎來了人類歷史上第三次大變革,用技術支持學習已逐漸成為國內外技術應用以及技術與課程整合的主流教學趨勢。大數據下“微工具”的開發應用已引起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在微博、微信廣泛應用的同時,微課被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資源”,被大量地應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并得到了廣大一線教師的一致認可。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要工作,在其人才培養體系中占據重要位置,利用微課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將成為一種主流教學趨勢。
一、微課的特征與制作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資源,其建設與應用模式就是將傳統的教學視頻植入到“微時代”的場域之中,并在不斷衍變和創新的過程當中,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由此便衍生出微課的兩個基本功用: 為課堂教學服務的技術與材料平臺,為課外自學服務的教育資源平臺。前者系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用于展播的教學內容,即課堂教與學的材料構成;后者為教學單位為學習者提供的非正式學習的教學內容,即所謂的“泛在學習”的材料構成。
可見,微課作為“微時代”的重要教學模式,其突出特點是將較為分散和為數眾多的教學內容和知識點進行精細化、顆粒化處理,以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知識的傳授,其單一的指向性和明確的目的性及其短小精悍、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使其具有了傳統教學無可比擬的優勢和魅力,不僅能夠較好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且能夠很好地解決學習者的認知負荷問題,幫助他們減少無關性認知負荷,從而產生有效的學習,提高學習動力和效率。
二、微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微課的應用以其新穎而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能夠在第一時間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并通過后續更為精彩的教學內容,極大地提升教學的效果。將微課應用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中,不但能夠加深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將更多的教學資源集合到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已有學者在理論分析的基礎上,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實踐為例,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微課教學開
發與設計、教學實踐及其應用價值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判斷。這里分別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個方面對微課的應用實踐加以分析和討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面對的是大學生,他們對網絡的熟知和既有的知識儲備是進行微課教學的基礎和前提。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很多知識他們已經在之前的學習經歷中接觸過,實際上是他們在進入大學之前的思政教育課程進一步系統化、理論化。因此,將微課應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相關知識的應用性和實踐性。
教育信息化是一種過程,而信息化教育則是教育信息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教育信息化的結果,是一種嶄新的教育形態。作為信息化結果而存在的微課,其設計、開發與應用必將是一個系統工程,會面臨諸多挑戰。雖然微課開發與應用的主體應該是教師,但大學生已非傳統意義上的被動的受教育者,在強調大學生自主創新和動手能力的當前,吸引他們參與到微課的設計與課題資料的搜集活動中,使他們無形之中成為自媒體人,對于他們快速掌握相關知識,形成某種精確的、正確的認知體系無疑具有相當的幫助。
三、思政教育微課平臺構建創新模式
開放式的教學平臺將匯集各種優勢教育資源,能夠為全民提供大量足不出戶的教育信息和教學內容,慕課、微課等網絡課堂有力地推動了教育現代化的發展。但從實踐看,利用技術促進學習的諸多條件在很多高校并不完全具備,網絡學習至今尚不能算是已經發生,或者按照另外一些學者的定義,網絡學習已經發生,只是沒有有效發生,需要教育者的引領和指導。
而學生參與微課建設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深入學習的過程,他們可以利用手中的便利工具搜集可供利用的素材,經過教師的審閱和指導,依據大學生的喜愛程度,對這些來自大學生身邊的素材做以取舍,作為思政教育的補充資源,為我所用。微課資源的豐富和微課平臺的建立是“泛在教育”的前提和保證。已如前述,利用技術促進學習的諸多條件在很多高校并不完全具備,當眾多行業已經開始從“互聯網+”中受益之時,“互聯網+教學”的模式尚未成型,無論如何都是一種“技術冷漠”,高等教育信息化需要破解的難題是實現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
的深度融合,用技術支持學習的局面亟待建立。微課平臺的構建是時代的要求,它的開發利用必將改變今后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從這個意義上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平臺建設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慕課”背景下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研究[J].李桂莉.科教導刊(上旬刊).2017(05).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研究[J].李沄松.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 2017(16).
[3]現代性境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重構[J].徐春輝.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2).
[4]以供給側改革思維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實效性[J].邢海晶.學理論. 2017(03).
[5]微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應用[J].周振煜,趙建.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17(07).
[6]“四個自信”與民族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理路[J].羅家鋒.貴州民族研究. 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