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金
【摘要】:自媒體從應用推廣發展到今天,已經有十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迅猛發展,深刻影響了國內的輿論格局,也使得各高職院校對學生網絡輿情的應對與處置面臨著很大挑戰。高職院校網絡輿情是高職院校學生的晴雨表,對于建設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高職院校應主動分析自媒體視域下學生網絡輿情的特質,并研究積極的應對方式,從而有效進行輿情引導與處置。
【關鍵詞】:自媒體;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引導與處置
一、自媒體的界定
在自媒體環境下,社會大眾不再只是傳統意義上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可以通過微博、微信、微視頻、論壇等成為信息的傳播者、發布者。因此,自媒體具有三個特質:(1)多元性。自媒體的傳播主體來自于社會各界,具有平民化、普泛化等特點;(2)開放性。自媒體門檻低、易操作。依賴于信息技術與數字科技的發展,信息的傳播不受時間、地點等因素的限制,受眾可以即時性地獲取海量的信息,時效性得到很大提升;(3)互動性。借助網絡平臺,信息發布者皆可在開放的網絡空間與公眾進行交流互動。
此外,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自媒體還逐漸呈現出新的特點:(1)載體范圍不斷擴大。借助各類社交網絡平臺,自媒體充分發揮了信息發布的便捷性、個性化訂閱和關注的一站式便捷性等特性,讓人人都能夠成為自媒體,不僅可以被自己周圍的人所關注,而且可以讓細分領域的且有共同興趣的人關注。因此,這種網絡化的媒介格局具有更大的延展性。(2)移動終端使用占主導地位。隨著移動終端的迅猛發展,各種自媒體平臺層出不窮。只要有移動網絡覆蓋,便可以上網使用自媒體,可以實時編輯上傳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使得信息更加真實、更有說服力。近年來,GPS定位功能可以附加自己的地理位置信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信息的真實性。
二、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的界定
所謂網絡輿情,一般是指由于網絡傳播的各種事件的刺激,受眾所產生的所有認知、態度、情感和行為等傾向的集合。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即網絡輿情在高職院校范圍內的具體反映,是指大學生通過各種公共網絡平臺,對其所關心的事件、政策、新聞等表達的個人看法、意見、態度、情緒等的集合。
三、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構成及特點
1.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的構成要素
結合文獻資料與研究成果,本文將自媒體環境下的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構成要素歸結為以下四點:第一,輿情主體為高職院校學生;第二,輿情客體分為以下三類:偶發與突發事件的激化,國內與國際熱點問題的觸發,與學生利益密切相關的事件、政策或新聞;第三,自媒體時代的網絡公眾平臺,例如微博、微信、論壇等;第四,輿情的呈現方式,包括文字、圖片、音視頻等。
2.輿情載體特點
當前高職院校大學生主要使用的網絡載體工具依次是:即時聊天工具、微博、微信、社交網絡、門戶網站、其他??梢钥闯觯海?)學生更傾向于訪問非官方網站。要做好網絡輿情監控,高職院校要關注涉及事件的網絡載體發布的信息;(2)即時聊天工具、微博、微信等已成為當前大學生的一種重要的網絡交流工具。因此,使用上述自媒體的高頻時間段可能也是網絡輿情產生與擴散的爆發期,是高職院校開展輿情監控的重要時段,也是高職院校進行輿論引導的有效時機。
3.輿情主體特點
對于自媒體網絡輿情,高職院校學生的了解程度: 當自媒體上受眾針對某一事件引起轟動時,參與情況: 自媒體上的輿論影響程度: 自媒體對大學生產生的影響: 是否了解學校有專門的網絡輿情管理機構: 你覺得現今的網絡自媒體輿情狀態如何: 對當下高職院校大學生參與網絡輿情的狀況評價: 本研究將學生網絡主體角色分為三種:意見領袖、網絡搬運工、潛水員。容易受網絡言論影響的學生可能是:意見領袖或網絡搬運工,不容易受網絡言論影響的學生可能是:潛水員。
四、結論與建議
1.關注重點事件,保障學生權益
據研究,高職院校在校生主要對高職院校管理類、師生權益類、教育腐敗類等與自身利益緊密相關的事件較為敏感。因此,高職院校在應對網絡輿情時,應該著重做好以下幾點:一是高度關注以上幾類事件的傳播情況;二是著力加強網絡溝通平臺建設,提高職院校內信息透明度;三是加強線下交流,對學生反饋的問題和意見,予以及時反饋,并妥善處理。
2.監控重點載體,加強網絡建設 開放度、自由度較高的微博微信、社交網絡、門戶網站等通常成為思想交流和情緒表達的平臺。因此,要做好高職院校學生網絡輿情的監控和引導工作,一是要建立與完善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研判機制,重點監測以上自媒體發布的信息,特別是敏感事件信息;二是要強化校園網絡平臺建設,培育優秀網絡文化品牌,在寓教于樂中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
3.注重頂層設計,加強工作聯動 當前高職院校應對自媒體網絡輿情存在的困境主要有(不定項選擇)。以下措施有助于更好地應對網絡輿情(不定項選擇)突破當前困境,注重頂層設計,是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管理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本研究認為,高職院校網絡輿情應對及處置工作應在學校統一領導下開展,成立網絡輿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組,成員由各相關部門負責人構成。學校二級單位要對本單位存在的各種隱患和突發事件進行監測,力爭形成“全覆蓋、全方位、全天候”的輿情監測體系,最終形成人人關注網絡、人人參與輿情引導的格局。
4.引導輿論環境,培育正確價值觀 在當前這樣一個價值觀多元的時代,高職院校在進行網絡輿情引導時,要注重加強對大學生的教育和引導,主動同時重點掌控與引導意見領袖、網絡搬運工的言論,促使他們正面影響輿情走勢,最終營造健康向上的輿論氛圍。
5.完善制度機制,筑牢輿情陣地 高職院校應對與處置網絡輿情,應著重做好以下三點:一是建立與完善輿情監測分析機制,重點監測大學生關注度較高的輿情信息,篩選、甄別與區分收集到的信息,及時掌握輿情出現的苗頭和原因;二是建立與完善輿情干預引導,建立一支網絡輿情引導骨干隊伍,通過正面干預、技術處置等方式有效引導輿論走向;三是建立與完善輿情應急處置機制。成立突發輿情處理指揮機構,形成快速響應、部門聯動、集中資源的機制體系,對輿情事件進行正面引導、有效化解。
結束語
近年來網絡輿情事件不斷出現,給高職院校學生健康成長帶來不可低估的影響,因此如何有效應對與處置自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值得我們重視與研究?;诖?,針對性地提出了高職院校網絡輿情進一步完善、改進的對策及建議,以期對高職院校提升應對與處置網絡輿情,營造和諧穩定校園起到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陳永福,陳少平,魏金明.高職院校危機管理視閾下的網絡輿情引導與處置機制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2]潘冬梅.新形勢下網絡輿情對大學生的影響及引導對策[J].理論觀察,2012(05).
[3]中國傳媒大學網絡輿情研究所.網絡輿情分析――理論、技術與應對策略[M].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