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雪峰
摘要:低碳經濟作為一個新的熱點,為當前面對全球氣候變暖這個嚴峻的環境問題提出一種新的解決思路。本文說明了我國低碳經濟的發展歷程、內涵與體系,接著分析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面臨的問題,最后重點研究并從不同角度提出了中國發展低碳經濟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低碳經濟:氣候:產業
一、引言
氣候變暖一直嚴重威脅著21世紀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對氣候變化是全球的一大問題。隨著氣候變暖,環境污染日益嚴重,人們越來越重視低碳經濟。
從1978年到2009年,國內生產總值持續增長,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60.3美元,發展過程中環境污染日益突出,資源和能源短缺,破壞以及對氣候變化產生影響。因此尋找新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成為當前重要的課題。二、低碳經濟的相關概念
(一)低碳經濟的含義
低碳經濟就是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通過結構調整制度創新等手段達到污染減少,給大自然一個新的生存環境的一場創新革命,它會讓世界看到體會到許多不同的東西,一直堅持可持續發展。
低碳經濟是資源、環境與經濟不斷發展之后的結果。資源、環境因素越來越成為阻擋當前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就目前的生活水平來說以農業為主導的社會,相比現在生活水平偏低,環境污染都不嚴重,有溫室氣體也不足為慮都會被吸收,空間天然氣和經濟發展的排放將“體驗低排放和低排放一增加收入一穩定或甚至減少高產量排放”。這個過程與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
(二)低碳經濟的特點
低碳經濟作為經濟發展的前沿模式,與以往的經濟形式相比具有三個特點:進步性,革新性,階段性,低碳經濟相對于傳統經濟來說更具有進步性,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影響。隨著低碳經濟的興起和發展,高碳經濟將逐漸退出發展階段,低碳經濟注重更高的GDP增長或單位碳增加值。近年來,諸如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等新標準得到發展與改變??偟膩碚f,傳統經濟與低碳經濟存在一定的階段性差異。低碳經濟增長與新能源能否滿足相關社會發展的需要以至于氣候和環境問題也得到較好的解決,那么經濟發展的核心目標將不可避免地發生轉變。
三、我國低碳經濟增長面臨的問題
(一)能源利用率低,結構不合理
中國的煤炭產量僅相當于美國的28. 6%.歐盟的16.8%,日本的10.5%。高消費導致經濟快速增長,能源效率低和能源成本高。中國的能源結構也非常不合理,中國是以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為主的國家,煤炭污染最嚴重。據估計,煤炭的二氧化碳排放占中國燃料總排放量的70%,煤炭中的二氧化硫占據比例是最多的。
(二)CO2高排放,排放量增長快
據不完全統計,中國發展的十四年間溫室氣體的增長量比能源消費增長量還要高,簡直不可思議,而且根據的變化趨勢,中國二氧化碳排放眼看就要在2020年超過美國,中國將成為排放量最多的國家。2015年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到世界比例的14%.所以這是增長中面臨的問題。
(三)經濟發展與減排目標雙重壓力,矛盾突出
當兩個目標同時發生必然會產生矛盾,能源需求變強是因為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發展目前是高耗能模式,很多地方都需要消耗巨大能源。為了保證經濟的穩定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的能源消費也將增加,能源消耗也將長期顯著增長。
(四)低碳技術伴隨著廣泛的困難
低碳技術涉及各個領域,影響到國家經濟的各個部門。例如,在交通領域,盡管汽車排放標準已經制定,以限制汽車排放的二氧化碳,但與新能源的合作不夠。雖然使用生物質能替代礦物燃料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但仍然有許多復雜的社會和技術問題。涉及整個社會的發展過程。
四、我國低碳經濟增長路徑分析
(一)產業式增長路徑
許多研究和實踐表明,碳排放的核心是實現產業的低碳化,是一種能一直持續的節約能源的方式。從目前的增長形勢來看,我國的第三產業還沒第一、第二產業比重大,重工業產業是第二產業,所以對我國來說,必須調整產業結構比重,不能差距太大,這可是產業增長路徑的核心,大力推進經濟和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以此促進低碳經濟增長。
(二)技術性增長路徑
隨著低碳經濟發展,為了建設一個美好和諧社會,技術是不容被忽視的一個因素。公司開發需要技術,科技研發也需要技術,所以對于路徑研究應該鼓勵企業參與低碳產品的生產和管理,進行產品技術創新,我覺得我們離低碳化越來越近了,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向低碳發展的方向發展。五、我國低碳經濟增長的激勵機制研究
(一)產業政策激勵
隨著環境越來越受到保護,資源開發率越來越高,經濟發展越來越快,同時產業政策也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這些都會激勵經濟結構戰略性的提高,對低碳經濟的增長非常有好處。隨著投資產業這一塊升級它的目標指向未來很有發展的清潔能源技術改造,提高了區域產業結構,但是現在政策和項目就不能隨意投資。比如,對天然氣的投資將改變城市的能源供應結構,減少煤炭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煤煙的排放,建設投資建立公共交通體系這樣人們出行可以減少很多尾氣污染。
(二)產權激勵
產權的界定必須分清,必須知道是屬于哪一種產權,產權之間的關系要明確,清晰的產權也是保護自然資源的根本條件,同時也是市場機制有效利用的最基本條件。公共產品的特性就是共享利用,不可分割都是平等的。循環經濟的形成可通過政府權力或通過合法手段建立有效的代理關系,將其界定為國有產權和公有產權,只有確定產權的種類才能對癥下藥消除外部影響。滿足綠色市場的需求,建立創新綠色共享產品,保護產權申請專利,建立這種保護專利的制度,要建立專門的專利保護體系來保護綠色創新的成果。
六、結語
資源與環境的發展越來越成為經濟發展的瓶頸條件,然而產生的便是低碳經濟,這是全球重要的研究課題,也是當今中國的重要發展戰略。研究低碳經濟的增長路徑和激勵機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理論意義。從微觀個人和企業層面分析低碳經濟增長的路徑,從宏觀層面分析政府在低碳經濟中的作用和角色,提出合理的激勵機制,并制定相應的制度。在現有理論基礎上,對低碳經濟的含義進行新的論述,并對低碳經濟的特征提出新的看法。這反映出新理論需要高度的技術支持,低碳經濟一般是一個與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系統經濟。
參考文獻:
[1]刑繼俊,趙剛.中國要大力發展低碳經濟[J].中國科技論壇.2015.10.
[2]吳兌,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3.2。
[3]J.Houghton.全球變暖[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4.
[4] Julia Reinaud, Cedric Plliliben. Emissions Trading:Trends and Prospects.Paris France.OECD/IEA .2013.
[5]吳兌.溫室氣體與溫室效應[M].北京:氣象出版社.2013.2.
[6]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4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R].2014,2,6.
[7]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4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R].2013,2,6.
[8]張一鵬.低碳經濟與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