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優
摘 要:針對 高中生物課時較少,新課程標準規定的教學內容較多,同時又注重創新性人才的培養等這些增加了課堂教學難度的問題,提出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幾點有效方法。
關鍵詞:高中生物 課堂教學 效果
高中生物教學課堂應當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是在教學形式的轉變方面要以信息手段、探究模式以及更加開放拓展的主題活動,讓學生有效融入到師生互動之中,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一、開展有成效的生物校本教研活動
教研組是開展校本教研的實體,也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依托。加強教研組的建設與發展,是推動學校每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一個有效抓手。對于規模較大的學校來說,備課組也是開展生物校本教研活動的重要載體。筆者認為,抓好學校教研組和備課組的建設,要重視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校要重視研究和制定教研組的詳細發展規劃,根據生物的學科特點和教師實際,善加壓力,為生物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目標和動力支持;二是生物教研組長要重視幫助每位生物教師確立明晰的發展目標和工作任務,重視發揮組內名師和骨干教師等的幫教作用,發揮每位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形成校本教研工作的合力;三是重視設計和組織好每次生物教研活動,做到有主題、有分工、有討論、有總結,建立有良好合作氛圍的生物團隊;四是應以案例研究及反思為主要的生物教研活動方式,建立規范有效的活動方式,爭取使不同的教師都能從每次活動有收獲、有提高,目的是要將案例的研究深化,善于通過活動使教師心得從理性認識轉化為教學成果,促進教學經驗的理性升華,從而能有效地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開展有實效的探究式教學
探究學習應成為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改革的重點,教學中如何才能組織好生物的探究教學?筆者認為要做好以下幾點:第一,要使教師正確認識探究學習的教學價值。在教學中不能僅為追求探究而進行探究教學,最重要的是要理解探究學習是學生養成生物科學素養的必要途徑。第二,因地制宜,圍繞教學重難點問題,盡量設計一些利于學生實施的生物實驗、調查、考察等探究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一方面,可有效防止探究活動設計的泛化和探究點的偏離;另一方面,有利于培養學生對生物科學現象和問題的探究興趣,增強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生物科學實踐問題的關注和分析,還學生以學習的主動權,提高他們的探究能力和意識。第三,要重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問題意識的培養是促進探究學習的重要一環,在教學中怎樣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呢?教師要重視二個轉變:一是改變課堂教學的目標觀,即要把教師解決學生的問題轉變為讓學生產生新的疑惑作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標;二是改變問題教學的順序和方式,即要把教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轉變為教師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運用直觀教學,豐富學生感性認識。生物學是直觀性很強的自然學科,直觀教具有實物、掛圖、標本和模型等,課堂中使用的直觀教學手段包括投影、錄像、幻燈片等。通過直觀教學能使學生掌握學習的第一手材料,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促進理性認識的飛躍。
巧設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興趣產生于認識和需要,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的心理傾向,也是參與學習的強大力量。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經常以新穎、生動、活潑的例子導入新課。導入的方法有多種,如提問、設疑質問、討論、轉述電視里看到的高新生物科技產品等。如講解轉基因工程內容時,我就引入科幻電影《人獸雜交》,通過講述轉基因新生物dren――開始時長著鰓,老鼠尾巴,鳥的翅膀的美麗女人最后變成暴戾男性的故事,將學生引入學習基因工程的主題,并提問學生:為什么不同生物的基因怎么能在同一個生物體上表達?該過程如何實現?帶領學生一起學習一起解答,同學們上課時,別提有多精神了,一個個目不轉睛,課堂上還常常發出陣陣笑聲,枯燥的學習變成了一次愉悅的精神體驗。
四、利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感受事物的能力,讓學生獲得更生動直觀的事物形象,它可以變抽象為具體、變靜態為動態、將微觀過程加以宏觀模擬、把宏大場景做微觀處理、使瞬間變慢、歷史重現。化枯燥為生動,圖、文、聲、像并茂,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給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充足的感性材料,使學生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探究的目標,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如“減數分裂和有性生殖細胞的形成”既是生物的生殖的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多用掛圖、板圖進行講解,但由于再生動的講解也無法表現出減數分裂的動態過程,故此使到講解的內容往往過于抽象而導致學生一知半解,印象不深。而cai課件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難題。教師可以在課件中將減數分裂過程以動畫的形式表現出來,動態的演示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快速掌握相關知識,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是教學的中心,教師只起著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首創精神,而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進行探索實踐,逐步做到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再指導實踐。
五、課后組織豐富活動,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要重視課外活動的組織,并結合這些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1.開展專題研究活動。教師可以針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拓展,組織學生在課后開展分析研究,如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教學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針對本地區生態系統的穩定狀況進行專題研究,學以致用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
2.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走進社會、走進生活開展各種調查,也是鞏固生物教學成效的重要方面,例如,在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教學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本地區環保狀況調查研究,并總結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讓學生達到鞏固理解和增強環境保護責任感的雙重目標。
3.開展實驗嘗試活動。生物教學中,許多趣味性實驗能夠提高學生的理解效果,例如,光合作用中的底片圖像葉片趣味小實驗非常有趣,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指導,讓他們課后進行自主實驗,有助于鞏固對光合作用相關知識點的理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總之,教無定法,但教要得法。課堂學習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到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也影響到課后作業的速度,關系到學生課業負擔高低。培養學生課堂上高效率聽課、高效率學習是一個系統工程,通過老師的培養、同學們之間的經驗介紹和相互交流,讓每一名學生都能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提高效率、減輕負擔最有效的措施,我們教育工作者必須為學生高效率學習,終身學習繼續做出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趙占良.關于新世紀中學生物課程教育目標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00.05
[2]張國秀、樸忠萬、南星日.黑龍江省部分市縣及農村中學生物教師現狀分析與培養模式研究[J]繼續教育研究,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