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再恩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主要目標是將學生的法律觀念和道德修養提高,借助對學生展開法治教育,讓學生對法律予以貫徹落實,用法律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和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相結合,也可以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聯系,用更加直觀的方式為學生講述相關知識。貼近學生生活的知識內容,有利于引發學生的情感龔曼,同時和學生的身心發展相符。對此,本文主要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課堂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生;道德與法治;生活化
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指出:“教育只有利用生活化才能發揮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當前,教育改革進程不斷加快,生活化教學已成為現代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運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意義極為重大。因此,把生活化思維融入到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之中,并采用生活化教學策略,可以有機結合課本知識和生活實際,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知識內化效率。
1 運用生活化課堂導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中極為關鍵的一環,其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整體實效性[1]。為了確保課堂有一個良好的開端,教師可以采用生活化的課堂導入,借助貼近實際生活的場景在教學之初便學生的注意力抓住,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以便于之后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五課“網上交友新時空”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故事化的方式導入新課,將網絡中學生交朋友最后受到蒙騙、帶來不良后果等故事講述給學生聽,同時也可以直接借助多媒體把相關新聞事件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生活氣息濃厚的課堂導入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在教學之初便全身心投入其中。立足于此,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新課,如此便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 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現實生活是極為重要、自然的教育陣地,學生在學校學習知識的最終目的都是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生活。所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將學生情感體驗的生活經驗充分激發出來,并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置身于熟悉的生活情境指導學生學習,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提高。
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課“合理利用網絡”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網絡”為話題創設教學情境,先讓一名學生扮演網管,其他的幾名學生扮演來網吧上網的人,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這幾位學生一同到網吧上網,其中一名學生在網上查閱相關學習資料。而另一名學生則在打游戲,受網絡的影響,這名學生學習成績不斷落后。借助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將教學內容呈現出來,可以直觀的把個人選擇和自身發展的關系展示在學生面前,同時加深學生對網絡帶來危害的感受,從而使學生將正確的網絡學習方式樹立起來。
3 引入社會熱點事件,調動學生主動學習
引入社會熱點事件開展教學,既可以給予學生幫助,讓其將關注社會的習慣養成,同時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感受,進而使其高度重視本學科[2]。除此之外,通過分析社會熱點事件可以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促進其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效提高,同時,可以教育學生汲取經驗教育,在生活中要遵紀守法,學會用法律約束和保護自己。
以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走進法治天地”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舉青少年犯罪的案例,如最近的熱點事件——“小學生弒母”,以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主動性,對此案例中小學生的行為觸犯了哪些法律和道德規范進行分析,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和應用法律知識。
4 課后作業生活化,提高學生道德修養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教學中,應嚴格遵循“回歸生活”的教學理念,為學生布置一些貼近生活的課后作業,使其在實際生活中深刻理解和認識課本知識,從而使自身的情感道德體驗得到豐富,促進自身道德修養不斷提升。對此,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應積極倡導學生積極融入生活,借助課外實踐活動使自身道德認知得到豐富,加強自身道德修養。
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七課“親情之愛”為例,教師在教學完本課內容后,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和家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加深學生對父母的不易和艱辛的認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這樣一份課后作業:讓學生周末回家后開展“今天我當家”的活動。在這一天中學生扮演父親或母親的角色,打掃衛生、買菜、做飯、洗衣服等,以此讓學生感受到父母在工作之余是怎樣辛苦持家的,從而將家庭主人翁的意識樹立起來,主動幫助家人分擔家庭負擔。這樣,借助生活化課后作業的布置,使學生深刻領悟課堂學生知識,并以此為指導,對自身的行為予以規范,促進自身道德修養提高。
5 結語
總而言之,道德與法治教學必須密切聯系生活實際。科學比較實際生活案例,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將實際生活經歷融入,把枯燥乏味的教材文字轉變成趣味十足的內容,既可以給予學生幫助,讓其把教材內容準確了解到,同時還能在實際教學中學會學以致用,使其責任感得到有效培養。
參考文獻:
[1] 黃慶華.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常見問題及其對策探討[J].新課程(下),2017(4).
[2] 高慧.關于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的探討[J].神州,2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