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學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學校要強化家庭教育工作指導,豐富學校指導內容服務,發揮好家長委員會作用”隨著城鎮高中的規模及數量不斷增長,城鎮家長也更具優勢來關注和培養孩子,所以,進一步明確家長在家庭教育中的主體責任,充分發揮城鎮高中在家庭教育中重要作用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作為城鎮高中任教教師,集結全校教師和家長的力量,在指導家庭教育工作、組織家庭教育活動和協助家庭教育組織的研究實踐中,做到了家校聯動、家校合作、家校互通、家校互補,得到了一定的成效,使學生更好求知、更善做事、更懂共處、更會做人,繼而保證了學生們拿到21世紀人的通行證——終身學習。
【關鍵詞】 ?城鎮高中 家庭教育 研究 成效
【中圖分類號】 ?G636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7-117-02
1.問題的提出
教育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從古至今,教育始終處在一個無法取代的重要地位,政府、社會、學校、家庭無一不舉全力地促進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而其中,家庭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如今由于部分家長認識不到位、教育水平不高、相關資源缺乏等問題,導致一些家庭出現了重智輕德、重智輕能、過分寵愛、過高要求等現象,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與此同時,學校作為孩子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作為孩子汲取教育的直接來源,漸漸被逼進了一種舉步維艱的尷尬境地。家長要么就放寬心做著“一切拜托老師”的甩手掌柜,要么就操狠心變身成嚴格要求孩子甚至老師的“虎爸狼媽”。這兩者都給學校和老師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前者是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責任全部推卸給學校承擔,后者是越俎代庖式的強行干涉了學校教育。實際上,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應該是互相結合、相輔相成的。而學校教育具有計劃性和系統性強、既重視思想品德教育,又重視文化科學知識傳授、擁有專業的教師,教育方法靈活多樣,對學生學習生活中常見問題和突發狀況的應對能力強等優勢,在社會指導體系尚未建立起來的情況下,學校應當充分發揮其主導作用,承擔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艱巨而光榮的任務,提高家長的教育素質和教育能力,使家校教育步調一致,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健康發展。
2.城鎮高中指導家庭教育的措施與策略
2.1做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者
學校及教師不是家庭教育的實施者,家長或家庭成員才是其實施者。學校從事的始終是對家庭教育的服務和指導。而城鎮高中對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需要以點帶面,繼而從線到面,最終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以點帶面即是通過班主任對全班學生及家長進行了解,從而進行全面且精準的家庭教育指導。開學初,公布班主任手機號碼和微信,組建班級家長微信聯系群。在日常教學中時刻與家長保持緊密聯系,假期則可增加家庭深入走訪。尤其要跟蹤察看有特殊學習和生活情況的學生,對此類學生家長多反饋學生情況,多指導家教方法。當然,對班主任也要每學期組織兩次班主任研討會,互相分享指導家庭教育的智慧和成果,探討新形勢下班主任如何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從線到面指的是年級組及學校通過各種學校刊物及活動在家長和孩子之間、家長和家長之間、家長和老師之間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從而進行更有效且系統的家庭教育指導。學校統一編印《家校共讀》,年級組督促班主任假期前及時填寫學生在校情況并下發,家長相應反饋學生假期表現,進一步加強家校聯系。《家校共讀》中開辟的家教專欄將更多的優秀的家教經驗和方法傳遞給家長。同時,年級組及學校還需定期組織各類活動旨在更好地指導家庭教育。
2.2做家庭教育活動的組織者
平日里,家長忙于工作,學生忙于學習,那么家庭教育活動自然就由更具專業性和系統性的學校組織再為合適不過。而學校在組織家庭教育活動中,盡量要保證活動的多樣性、長期性和有效性。
多樣性要求學校盡可能多得開展各式各樣的家庭家庭教育活動。比如召開學生家長研討會,家長們相互座談交流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成功做法及遇到的問題,在學生的教育管理上形成共識。舉辦家庭教育知識講座,誠邀優秀教師、班主任或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一些經驗介紹、個案分析。開展教學開放周活動,歡迎家長走進校園走進教室,觀摩學生上課老師講課,全方位認識學校教育成果,培養一些與之相輔相成的家庭教育觀念。舉行“爭創書香世家”、成人禮、學生感恩教育等家校聯誼活動,“爭創書香世家”活動中要求家長和學生共讀一本書,并同時寫出讀書感悟,學校挑選出佳作印發給全校師生欣賞。成人禮活動要求學生家長出席見證孩子的成人時刻。學生感恩教育系列活動要求各班創辦宣傳板報,學生在假期記一筆感恩賬、寫一封感恩信、做一頓感恩飯、洗一次感恩腳、談一次感恩心,班級組織觀看愛國教育影片熏陶感恩祖國之情操,全校宣揚師生互敬、互幫互助的感恩精神。長期性要求學校盡可能長期堅持開展家教活動。
2.3做家庭教育組織的協助者
家庭教育工作僅憑學校一方之力推動必然實施艱難并且效果不佳。那么,各類家庭教育組織的出現自然可以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會支持網絡,推動家庭、學校、社會密切配合。對此類組織,學校要盡力做其最可靠的協助者。
現今最主要的家庭教育組織是家長委員會和家長學校。學校要推動家長們建立班級、年級家長委員會,由各班班主任協助家長們推選家長代表,各班家長代表組成年級家長委員會;將家長委員會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家長委員會章程;達成家校教育共識,發揮好家長委員會的作用。家長學校則需要學校配合當地教育局、婦聯、關工委等相關組織共同辦好,學校可以發揮其教育資源優勢,在學校挑出有豐富經驗的班主任和骨干教授幫助組織專家團隊,完成家長學校任課教師隊伍建設;還可以協助設計家庭教育課程,開發家庭教育教材,編寫活動指導手冊;并支持家長學校各項家庭教育指導和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
3.城鎮高中指引家庭教育的作用和成效
3.1家校聯動,讓學生更好求知
筆者在所任教的一所城鎮高中進行過為期一年的跟蹤研究。在高一年級和高三年級進行了家庭教育的指導工作,高二年級則并沒有實施。下表是一學年中三個年級的期中和期末成績平均分。
從表中明顯可以看出,高一年級經過了一學年的家校教育后要比未接受家校教育的高二年級學習成效好,而高三年級處于準備高考的特殊時期,在原本并不樂觀的情況下,由于有了強有力的家校合作,在高考的最后階段取得了意料之外又情有可原的優秀成績。家校聯動對學生更好求知的促進作用不言而喻。
3.2家校合作,讓學生更善做事
只有學校以素質教育為基本導向,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又給予家長們原則一致的指導,家校合力給與孩子們多動手、多實踐、多探索的機會,在孩子自我實踐的過程中又給與適當的引導、支持和鼓勵,那么孩子們自然會更善于做事。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經過了一年的家校合作后,學校老師和家長們都明顯感到孩子們的獨立性越來越強,很多事情會有自己的想法,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都很有規劃很有條理。學生們也表示老師和家長有時候對自己“放手”,一是給了長輩們放松的機會,二是給了自己培養和展現能力的機會,讓大家明白,原來很多事情可以讓孩子們自己做,并且孩子們可以做得很好。
3.3家校互通,讓學生更懂共處
在學校教學中,采用學習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可以教會學生們淡化競爭、和諧共處、加強合作。對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學習和生活特點,老師們也可以教育學生們學會尊重他人,尊重多元文化,并做到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筆者所在學校的某位家長就曾在某次家長交流會上說到,“班主任總是事無巨細地跟我們家長反映我們孩子在學校的情況,每次孩子回家我都感覺自己有話跟孩子說了,孩子也愿意和我說了。而且有時還會說說和其他同學之間發生的事,我還能插上幾句嘴,弄得孩子說我跟班主任是一伙的。我看著性格越來越開朗的孩子由衷地覺得高興。”可見,家校互通,既有利于老師和家長共處,也有利于家長和孩子共處,更有利于孩子和孩子共處。
3.4家校互補,讓學生更會做人
讓學生學會做人,指的是讓學生構建符合道德的價值體系,并承擔個體的社會責任,熱愛生命并感激生活的給予。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讓孩子們這顆顆蘊含希望的種子長成參天大樹,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共同灌溉。
學校教育占據了學生的絕大部分時間,而且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和系統性,擁有專業的教師,教育方法靈活多樣等優勢,但有時也難免會因為追求分數和升學率而更重視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授,輕視思想品德教育,或者為了“傳道”而生搬硬套,強行灌輸。而這些缺陷正好可以由家庭教育來補足,家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春風化細雨般給孩子們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當然這也是建立在家校緊密聯系的基礎上,家長才可以更精準地了解哪些價值觀需要強化或者塑形。
筆者所在的學校在一年的家校合作后,通過調查問卷發現,學生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了深刻的了解,也讓他們發現其實踏實、平淡、忠誠、寬容的好家風早就鐫刻在了他們骨子里,讓他們明白他們現在的優秀源于此,讓他們相信正源于此,他們以后會更優秀。
4.結語
孩子的成長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現在社會普遍關注的焦點是學校教育,父母更多考慮的也是學校教育,忽視了他們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礎。決定父母教育好孩子的不是有高學歷、高職位、高收入,而是較高的教育素質,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和教育能力。家庭教育指導的根本任務就是提高父母的教育素質。而家長要提高教育素質除了自身學習外,最值得依賴的伙伴還是學校。學校可以做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者、家庭教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家庭教育組織的協助者。當家校形成聯動、合作、互通、互補時,孩子們必然能夠更好求知、更善做事、更懂共處、更會做人。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學會課題“充分發揮城鎮高中在家庭教育中重要作用的研究和實踐”論文,課題批號為K-34.作者陳歡,雙峰一中教師。
[ 參 ?考 ?文 ?獻 ]
[1]《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Z].2015:10號.
[2]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學習——內在的財富[R].1996(1).
[3]俞家慶.《家庭教育社會學》:家庭教育問題的全新解讀[N].中國教育新聞網2015(12).
[4]謝維和.家庭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途經[J].人民教育,2015(21):17-18.
[5]師東海.學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需要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人民教育,2015(21):27.
[6]《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計劃(2011-2015年)》[Z].2011.
[7]張愛玲.美國學校主導與學區主導家校合作新方式[J].人民教育,2015(24):60-63.
[8]雷燕.“讀寫社區”撬動家庭教育[J]人民教育,2015(23):50-52.
[9]傅國亮.“家長職業”更需要培訓“上崗”[J].人民教育,2015(21):21-23.
[10]程路.培養合格家長刻不容緩 —— 教育部基礎教育一司負責人就《教育部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J].人民教育,2015(21):14-16.
[11]金鑫.家校共同打造責任文化場[J].人民教育,2015(22):70-71.
[12]鄧躍茂.啟蒙家長,重在教育理念[J].人民教育,2015(21):24-26.
[13]成尚榮.讓教育的黑洞敞亮、澄明起來[J].人民教育,2015(21):28-33.
[14]朱永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線”[J].中國教育報,2015(11):6-7.
[15]孫云曉.走出學校與家庭教育的合作困境[J].人民教育,2015(21):20.